《微生物学》名词大全——绪论部分
微生物:是所有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科赫法则:伟大的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年)提出的一套科学验证方法,用以验证了细菌与病害的关系,其要点包括(1)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2)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3)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4)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该病原菌纯培养。
内共生学说: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内共生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原核生物。这种理论认为线粒体起源于好氧性细菌(很可能是接近于立克次体的变形菌门细菌),而叶绿体源于内共生的光合自养原核生物蓝藻。这个理论的证据非常完整,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
双名法:规范的生物命名法,包括属名和种名两个部分,均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
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第一个字母无需大写。
五界系统:1969年魏特克(Whittaker R.H.)提出了五界分系统。他首先根据核膜结构有无,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原核生物为一界。真核生物根据细胞多少进一步划分,由单细胞或单细胞(团藻)组成的某些生物归入原生生物界。余下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又根据它们的营养类型分为植物界,光合自养;真菌界,腐生异养;动物界,异养。
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体及其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标准菌株:亦称模式菌株。在给某细菌定名,分类作记载和发表时,为了使定名准确和作为分类概念的准则,以纯粹活菌(可繁殖)状态所保存的菌种。
名词—原核微生物
荚膜: 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分泌至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化学成分多为多糖。荚膜具有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致病性有关。
菌胶团:有的细菌,它们的荚膜物质互相融合在一起成一团胶状物,其内常包含有多个菌体,称菌胶团。
芽胞: 某些细菌生长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浆内形成折光性强、呈圆形或椭圆形的一种抵抗性很强的休眠小体。一个细胞形成一个芽孢,一个芽孢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也只萌发生成一个细胞。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菱形或双椎形碱溶性蛋白晶体。伴胞晶体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鞭毛: 从某些少数细菌菌细胞上生长出的一种纤细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某些少数细菌菌体表面生长出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更硬而直的丝状物。菌毛分
为两种,一种为普通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另一种为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传递接合有关。
性菌毛:是指长在某些G-细菌雄性菌株表面的、作为细菌接合时传递遗传物质通道的蛋白质附着物。
质粒: 是细菌染体外的一种遗传物质,为闭合环形双股DNA,能独立自我复制、转移赋于宿主菌产生新的生物学特性。失去质粒一般不影响细胞存活,但会失去质粒携带的遗传信息。
L型菌: 是发生了细胞壁缺陷型突变的细菌,形态呈多形性。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固体培养基中产生荷包蛋样菌落。L型菌仍具有致病性。
原生质体:用人工方法除去细菌细胞壁后,剩下的完全缺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一般由G+细菌形成 。
球状体:用人工方法部分除去细菌细胞壁后剩下的细菌细胞称球状体,一般由G-细菌形成。
间体:是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囊状结构。
支原体: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地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matlab 定义函数
微生物学名词-真菌部分
真菌:是指一类有细胞壁、无叶绿体、营异养生活、以产孢子繁殖为主的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与霉菌:酵母菌是指一类无分枝状菌丝体、能发酵糖类、以出芽繁殖为主的单细胞真菌的统称;霉菌是是指菌丝体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真酵母与假酵母:真酵母指能进行有性繁殖的酵母菌,假酵母指尚未发现有性繁殖的酵母
菌。
假丝酵母:能形成假菌丝、不产生子囊孢子的酵母称为假丝酵母。
2μm质粒:存在于酵母菌细胞核内但不与核DNA整合的小型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其长度约2μm。
芽痕和芽蒂:芽痕是出芽繁殖的酵母菌,芽体脱落后在母细胞壁上留下的痕迹;蒂痕是出芽繁殖的酵母菌,芽体脱落后在子细胞壁上留下的痕迹。
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密布在固体培养基质内部,主要执行吸取营养物功能的菌丝体称营养菌丝体;伸展到空间的菌丝体,则称气生菌丝体。
真菌丝与假菌丝:真菌丝是指细胞间直接相连形成的竹节状细胞串;假菌丝是指酵母菌芽殖后,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而是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形成的藕节状细胞串。
微生物学名词—病毒部分
七年级下册英语期中试卷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只含有一种核酸,不能进行二分裂,只能在寄主细胞中借寄主细胞复制的一类生物。
核衣壳:核心与衣壳合称核衣壳。衣壳是包围于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由衣壳粒构成;核心是位于内部的核酸。
病毒粒子: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真病毒、亚病毒:病毒是一类超显微、无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类型核酸、依靠宿主代谢系进行增值、活体外无生命特征但能保持其侵袭活性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有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成为亚病毒。
类病毒:是迄今所知最小的、具有感染性的、只含有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拟病毒:是包裹在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小分子RNA寄生物。
阮病毒:是指一类能侵染动物细胞并引起宿主体内同类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而使宿主致病的、不含核酸的蛋白质分子寄生物。
逆转录病毒:是指含有逆转录酶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宿主后 ,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光镜下可见、形态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噬菌体:寄生细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病毒。
烈性噬菌体:是指噬菌体侵入敏感细菌后,能迅速增殖并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某些噬菌体侵入细菌宿主细胞后,有时并不呈现导致细胞很快裂解的毒性反应而是将自己的DNA附着或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核酸分子中,并随宿主细胞分裂而传递,这种不裂解细胞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丝状噬菌:细而不长的噬菌体,吸附在纤毛的尖端,它不使细菌裂解而是逐个从菌体中钻出来。
噬菌斑:将少量噬菌体与大量敏感菌在琼脂培养基上混合培养后,在布满菌苔的平板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不长菌的透明圆斑。
一步生长曲线:是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把少量噬菌体加入到含敏感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噬菌体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噬菌斑数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为一步生长曲线。
噬菌体效价:指每毫升试样中所含侵染性噬菌体的粒子数,即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的现象称为溶源性。
前噬菌体:整合在溶源细胞染体上的噬菌体核酸称为前噬菌体。
微生物学名词部分-遗传学部分
遗传型:又称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网络如何创业表型:是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变异:是生物体在某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所起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饰变:是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基因突变:泛指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
突变率:每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
感恩的话语诱变剂:凡能提高突变率的任何理化学因子。
抗性突变型:对药物、噬菌体、紫外线等因素具有抗性的突变菌株。
艾姆氏试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物的方法。
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的突变菌株。
完全培养基:是指能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要求的培养基,是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某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最低成分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地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
野生型:是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它能在相应地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原养型:是指突变体回复突变成野生型性状的菌株。
基因重组:两个独立基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称为基因重组。
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整合到基因组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感受态:是指受体细胞能接受转化的生理状态。
转染:噬菌体感染细菌并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
接合:供菌体(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菌体(雌性)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代,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转导:是指通过缺陷噬菌体作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片段转移并整合到受体细胞基因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普遍转导:完全缺陷噬菌体把 “误包”的供体菌任一DNA片断转移到受体菌中,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局限转导:局限转导噬菌体感染受体细菌后只能把原噬菌体两旁的寄主基因片段转移到受体,使受体发生遗传变异,称为局限转导。
溶源转变:正常的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发生溶源化时,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核基因组上,使宿主获得除免疫性外的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出发菌株:用于诱变育种的原始菌株。
定向培育:是用某一特定的因素长期处理某微生物体,同时不断地对它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并选择相应自发突变株的目的。
炖鸽子的做法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微生物体,促进其发生突变,从中挑选少数符合要求的突变株的育种方法。 吉林去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