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小说《孔乙己》之“讽”与莫里哀戏剧《伪君子》之“刺”
论鲁迅小说《孔乙己》之与莫里哀戏剧《伪君子》之
作者:常楚英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6
        要:本文通过对比鲁迅小说《孔乙己》与莫里哀戏剧《伪君子》,论述鲁迅之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与莫里哀之号组词”真正的写作意图。一方面,从作品的内部张力发掘作者的讽刺指向。另一方面,从各部作品的联系与对立出发探寻真正意图,最后发掘出二者编织于文本与剧目中的对于人性的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鲁迅;莫里哀;人性
        作者简介:常楚英(1995-),女,汉族,甘肃白银人,四川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西方文学思潮与文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快乐暑假手抄报内容文字(2019-06-0-02
        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与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创始人莫里哀,似历史长河中两位遥遥嗣响之人,他们或将辛辣的笔触,或将戏剧的矛盾倾向于社会的积弊,人性的丑病,在小说文本中与幕布舞台前将这些人事与情态淋漓再现。
        在后世的建构中,他们一个是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一个是对法国时尚潮流进行非议与嘲弄的斗士,这样的评价源起于鲁迅和莫里哀在其文艺作品中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描摹与讽刺,也定型于后世习惯于为文艺创作者划分立场构建意图的解释冲动中。当真正阅读其作品,把握其蕴藏于文本之下的真正意图时,建构应当被瓦解以去除其对作家作品本质的消融。
        撕扯掉自鲁迅与莫里哀作品出世以来时代批评家与建构者覆之其上的标签。《孔乙己》中鲁迅讽刺的笔锋是否真正指向对旧中国封建教育制度和旧知识分子的批判,而《伪君子》中是否是将宗教的迷信与狂热视为了滑稽的闹剧?本文将主要就这两部文学作品展开,对比分析作者编织于文本内核的写作意图。
        一、从作品的内部张力发掘作者的讽刺指向。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描述了发生于咸亨酒店的内外的一位贫困潦倒的旧式文人孔乙己的遭遇与凋亡,在简单和从容的笔底下,已经写出令人觉得十分幽默,然而十分亲切,又十分悲哀荒凉的景象。在小说中,鲁迅写实木刻的笔触,从代表农民阶级的短衣帮,到穿长衫的知识分子,以及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生气的个性签名孔乙己的描摹,是真实可信的:短衣雇主唠唠叨叨;长衫雇主清高自傲;而读书却没能跻身于上流知识分子地位的孔乙己,文文邹邹 ,带着读书人的一份自守却又因生活的窘境有着偷窃的陋习。在鲁迅的小说中,保有各自的灵魂与性格,虽是寥寥无几,但其真实可信足令人生出亲切之感: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输入顺丰速运单号即便在小说中承担叙事功能最少的短衣帮,鲁迅也倾注笔墨与真情去雕琢,而不轻易赋予类型化的想象,可见鲁迅创作的本质,是为艺术而艺术而非为最便宜的敞篷跑车讽刺而艺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