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名言:少年戒之在,中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
论语中的名⾔:少年戒之在⾊,中年戒之在⽃,⽼年戒之在得
诸位现在最⼤的问题在哪⾥呢?我看⼤家都到了中年,情绪不稳定,很多的
烦恼,思想宁静不下来,甚⾄于许多⼈⼯作忙得要靠才能⼊睡,这是
问题了。思想为什么停⽌不了?究竟是脑的问题,还是⼼的问题?这是中国
⽂化儒道佛很中⼼的⼀个重点。
⼈到中年以后,思想不宁静,情绪不能宁静,⼀半是⽣理的关系,我们中国
⼈有两句诗“⽉到⼗五光明少”,每个⽉⼗五⽉圆,⼈活了⼏⼗岁,真正看到
湖南的大学圆的⽉亮,恐怕没有⼏回。“⼈到中年万事休”,中年差不多四⼗岁这个阶
段,太阳要下⼭了,当然很悲哀,这是个事实。⾝⼼不健康,容易动情绪,
烦恼发脾⽓,都是第六意识带动思想和情绪的作⽤。这个第六意识平常喜欢
向外⾛,我们受教育的影响,外界种种环境的影响,积累越来越深,年纪越牛年朋友圈祝福语
⼤第六意识的分别执着越顽固,污染越来越厉害。
所以孔⼦讲⼈⽣三个阶段,所谓“少年戒之在⾊”,青少年的阶段,男⼥关系
最重要,所以孔⼦说要戒,戒并不是叫你不要做,⽽是要知道卫⽣和节
制。什么是“中年戒之在⽃”呢?例如要想做官发财啊!求功名富贵啊!要出
⼈头地啊!跟⼈赌⽓等等,这些是争强好胜的⼼态,都叫做⽃。所以要看得
清楚,能放得下,太固执了会容易得绝症。什么叫“⽼年戒之在得”?⼀个⼈
越到⽼年越顽固,对于⾃⼼万物都抓得越厉害,不肯放⼿,这是第六意识抓
得很紧,所以⽼年⼈“戒之在得”。
《⼆⼗⼀世纪初的前⾔后语》
---------------------------
【孔⼦⽈:君⼦有三戒。少之时,⾎⽓未定,戒之在⾊;及其壮也,⾎⽓⽅
刚,戒之在⽃;及其⽼也,⾎⽓既衰,戒之在得。】
这些都是我们⼤家所熟习的。孔⼦将⼈⽣分三个阶段,对⼈慎戒的名⾔。我
圣诞礼物送什么们加上年龄、经验、⼼理、⽣理的体验,就愈知这三句话意义之深刻。
少年戒之在⾊,就是性的问题,男⼥之间如果过分的贪欲,很多⼈只
到三四⼗岁,⾝体就毁坏了。有许多中年、⽼年⼈的病,就因为少年
时的性⾏为,没有“戒之在⾊”,⽽种下病因。
中国⼈对“性”这⽅⾯的学问研究得很周密,这是在医学⽅⾯⽽⾔,但是很可
怜的,在道德上对这⽅⾯遮挡得太厉害,反⽽使这门学问不能发展,以致国
民健康受到妨碍。据我所了解,过去中⼩学⼏乎没有⼀个青少年不犯⼿淫
的,当⽗母的要当⼼!当年德国在纳粹时代,青少年都穿短裤,晚上睡觉的
时候将⼿绑起来放在被⼦外⾯,这是讲究卫⽣学,为了⽇⽿曼民族的优越。
练习弹跳这样做法,虽然过分了,但教育⽅⾯⼤有益处。
现在年轻⼀代的思想,⼥孩⼦愿意嫁给有钱的⽼年⼈,丈夫死了,反正有钱再嫁⼈;男孩⼦受某些外国电影的影响,喜欢爱恋中年妇⼥。这是⼀般的风⽓,也是⼀个严重问题。所以知道了青少年的思想后,发现我们的教育问题很多。⾄于外国,如美国的男⼥青年,很不愿意结婚,怕结婚以后负责任,只是玩玩⽽已,以致社会⼀⽚混乱。这是⼈类⽂化⼀个⼤问题,所以孔⼦说:“⾎⽓未定,戒之在⾊。”这句话真的发挥起来,问题很多,性⼼理的教育,要特别注意。
壮年戒之在⽃,这个⽃的问题也很⼤,不⽌是指打架⽽已,⼀切闹意⽓的竞争都是⽃。这⾥说戒之在⽃,就是事业的竞争,处处想打击⼈家,⾃⼰能站起来,这种⼼理是中年⼈的⽑病。
⽼年⼈戒之在得,这个问题蛮严重,不到这个年龄不知道。譬如说⼀个⼈的个性相当慷慨,⾃⼰就要常常警惕,不要⽼了反⽽不能做到。曾经看到许多⼈,年轻时仗义疏财,到了⽼年⼀⽑钱都舍不得花,事业更舍不得放⼿。早年慷慨好义,到晚年⼀变,对钱看得像天⼀样⼤。不⽌钱这⼀点要“戒之在得”。别的⽅⾯事情还多。佳能2900驱动
有⼀本⼩说《官场现形记》,其中描写⼀个做官的⼈做上了瘾,临死时躺在家⾥床上,已经进⼊了弥留状态,这时他的⼼⾥只有⼀个意念:还在做官,还要过官瘾。于是两个副官站在房门⼝,拿出旧名⽚来,⼀个副官念道:“某某⼤员驾到!”另⼀个副官念道:“⽼爷⽋安,挡驾!”他听了过瘾。以前觉得
这部⼩说写得太挖苦⼈;等到年龄⼤了,就知道写得并不挖苦⼈,的确有许多这⼀类的⼈。
有⼈在做事情的时候,⽣龙活虎,退休下来以后,在家就闲得发愁、发烦。此外还有⼀个⼈,听⼈说某⼀著名⼤建筑是他盖的,已经很有钱了,⼀位将军问他,既然这样富有,年纪⼜这样⼤了,还拼命去赚钱⼲什么?这位⽼先⽣答说,正因为年纪⼤了才拼命赚钱,如再不去赚钱,没有多少机会了。这⼜是什么⼈⽣哲学呢?
有个朋友说某⽼先⽣,也很有钱,专门存美钞,每天临睡以前,⼀定要打开保险箱,拿出美钞来数⼀遍,才睡得着。看这类故事,越发觉得“戒得”的修养太重要了,岂只是为名为利⽽已。⼈⽣能把这些道理看得开,⾃⼰能够体会得到,就蛮舒服,否则到了晚景,⾃⼰精神没有安排,是很痛苦的,所以孔⼦这个⼈⽣三戒很值得警惕。
《论语别裁》
-------------------
我们研究⼈类这种⼼理,年纪越⼤,权位越不肯放。等于有钱的家庭,有了财富,有了成就,到了年纪越⼤,说交给⼦孙,死都不⼲。
所以孔⼦研究⼈⽣的道理说:⼈在少年,戒之在⾊。这个时候,喜欢谈恋爱。到了中年,戒之在⽃。
这个时候,喜欢争⽓、争事业。到了晚年,戒之在得。“得”是什么都想抓住,尤其到了⽼年,觉得前头有限,后虑⽆穷,没得可靠的⼈!别的已没得抓,只想抓权⼒、抓⾦钱,这是很可怜的。
⼤家要知道⼈的⼼理,⼀个资本家不敢把财富交给后代,权位也是这样。我经常跟⼏位在位的⽼朋友们讲:你们要注意呀!权位就是魔⿁,没有到⼿以前,这个⼈很好,⼀旦到⼿了以后,便会着魔的。有⼀位朋友听了以后,⼀拍桌⼦就跳了起来说,你这话真对,⼀点也不错!他引经据典地指出,有些⼈权位没有到⼿以前,还满好,还很可爱,⼀到了⼿便像着魔了⼀样,六亲不认了。这种地⽅⼤家要多作检省和修养。
此外,权位很难交下来的另⼀个原因,就是有权位的⼈,尤其到了年龄⼤的时候,总认为年轻⼈的经验不够、能⼒不够、思想不成熟,所以不敢放⼿、不敢把权位交下来。但是不敢交下来的后果也是很惨的,造成了历史上多少的悲剧。
清朝有⼀位名⼠叫郑板桥,也是⼀位才⼦、⼀位⾼⼈。有⼀⾸诗写得很
好:“由来百代名天⼦”——⾃古以来⾼明的皇帝,“不肯将⾝作上皇”——宁可死在位⼦上。历史上有些当皇帝的,不肯把权位交出来,到死了以后,⼫体臭了,蛆⾍乱爬,⼫腐⽔流,抬不出去的也很多。因为⼉⼦们在争权夺位,抢当皇帝,常常把皇帝的⼫体,任由蛆⾍啮⾷,可见权位抢夺的可怕。不但皇帝如此,当董事长、⼤⽼板的也是⼀样。
在台湾有⼀位华侨很有钱,年纪也⼤了,⼀个朋友跟他说:先⽣,你的年龄那么⼤了,钱也那么多了,也应该休息休息了,还那么⾟苦做什么?他说:就是因为我年龄⼤了,所以更要努⼒赚钱,不然我死了便不能再赚了。我那朋友只有苦笑。这也算是⼀种哲学。但他死后也是落得⽼婆⼉⼦争财产、打官司,⽼⼈的后事却⽆⼈管。这种情形,我们就看到很多。⽼⼦死了,⼉⼦不管,兄弟们只顾争财产、打官司。那些⼤⽼板们有很多不能放⼿的理由,这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但是等到眼睛⼀闭,你放不放呢?不放也得放!但也有到那个时候再说!我眼睛没有闭以前,就是不放。
整理⾃《易经系传别讲》
---------------------------
孔⼦讲,⼈⽣三个步骤,少年⼈“戒之在⾊”,是指男⼥关系。有贼⼼,有贼胆,那个贼⼜不听话,只好去乱搞了。所以,少年戒之在⾊。
中年是“戒之在⽃”,⽃争。像你们诸位⼤⽼板⼀样,赚了⼀千万还要三千
万,赚了三千万还要⼀亿,⼀路向上⾯⽃争上去,爬上去。彼此还要⽃争的,所以中年是戒之在⽃。
写给语文老师的教师节祝福语
晚年呢,最可怕了,“戒之在得”。到⽼了抓得最紧。越⽼越抓得紧,该放⼿,但不肯放啊!
我刚才讲欲是少年的事,以现在你们的讲法是微观,不是宏观的。宏观的欲就⼤了。譬如诸位⽼板,赚了⼀百亿还想⼀千亿。有个朋友就想赚⼀千亿,如果他赚了⼀千亿,还想⼆千亿,欲是越来越⼤。所以中国⽂化《礼记-曲礼》上有⼏句话:“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南怀瑾讲演录》
------------------
年轻⼤了,我们觉得是脑筋衰⽼,当场的事情或看了的书,不像年轻时⼀样记得,马上就忘掉,忘掉就是失念,但这并不⼀定是衰⽼的关系,⽽是那个⼼境的清明本相,被⼈⽣的经验染污得太厉害了,散乱得太严重,因此⽼年⼈容易失念。
何以证明⽼年的失念,不⼀定是脑筋衰败了呢?因为⽼年有⼀个念头很重,孔⼦也说过,⼈到晚年要“戒之在得”。你愈⽼愈什么都想抓住,这个房⼦买了以后,将来怎么维护它?或者打听⼀下,最近有没有涨价,还有要放两个钱当养⽼⾦啊!利息⽅⾯怎么办呢?这些念头你绝不失念。这不是⼀个笑话的问题,诸位要严格检查⾃⼰。可见我们⼤都不是衰⽼了记忆⼒不够的失念,往往是⼼理的染污,越来越厚了,所以清明的正念丧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