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是因管理的需要而产生,是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拓展期四个阶段。
萌芽期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提出、认识和接受。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
春联上下联左右顺序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双人记账制”,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对同一业务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的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进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
在20世纪初,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是要求组织中任何个人或部门都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业务权利,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在各个部门或个人之间形成一定的牵制关系,以查错误、防止舞弊为主要目的,以职责分离为主要特征。
1
通过具体的管理实践,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根据内部牵制的基本思想,在组织结构、业务程序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控制措施,如,相互制约、相互检查和相互协调,为内部控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世界行经济大危机后,许多企业加强了对生产经营的监督与控制,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超越了会计的范畴,进入到企业所有部门及全部业务活动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跨国公司的出现,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业务日益复杂,而且在异地的分支机构不断出现,使得企业管理者无法事必躬亲,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与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的各类控制制度,使企业的业务程序化、标准化,人员职责分工制度化,以避免错误和舞弊。
随着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入以及企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内部控制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针对财务会计领域或单项业务活动进行控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要。在新的形式下,要求内部控制转向面向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由此,内部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期。
发展期
在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一系列外部事件的发生,使内部控制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中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
2
其中指出,证券发行人应设计一套能为以下目的提供合理保证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1. 交易依据管理部门的授权执行
2. 交易记录必须满足按照公允会计准则或其他适当的标准编制财务报表
梦见大蟒蛇和落实资产责任的需要
3. 接触资产必须经过管理部门的授权
4. 按适当的时间间隔,将财产的账面记录和实物资产进行对比,并对差异
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以及1947年发布的《审计准则暂行公告》,提出了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程序。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发布了专题报告《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首次做出了一个权威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指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此定义强调,内部控制不只限于与会计和财务部门直接有关的控制方面,它还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定期报告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报告送交有关部门、制定培
3
训计划以培训人员使其能够履行职责,以及设计内部审计部门以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种程序的准确性,并保证其得到贯彻执行等内容。
1953年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了《审计程序公告第19号》,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初中教师工作总结
1. 会计控制是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保护资产、保护会计记录可靠性或与此有
关的方法和程序构成,会计控制包括授权与批准制度;记账、编制财务报表、保管财务资产等职务的分离;财产的实物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等
2. 管理控制是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为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
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或与此直接有关的方法和程序构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程序通常与财务记录发生间接关系,如,统计分析、定期经营报
告、人员培训计划和质量控制等
把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主要是为了按照公认审计标准来规范对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的标准。审计程序委员会在1963年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33号》说明,审计师应主要检查会计控制。会计控制一般与财务记录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审计人员必须对它做出评价。管理控制通常与财务记录有间接的影响,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其是否对
4
财务记录的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来决定是否对管理控制做出评价。
1973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准则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了修订,认为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计划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及其记录,这种授权活动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它直接与管理部门执行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有关,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的起点;内部会计控制由组织计划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主要目的是:(1)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部门的授权(2)经济业务的记录必须有利于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或其他有关标准编制财务报表和落实资产责任(3)资产的取得只能根据管理层的授权(4)每隔适当的期间应将财产记录与实物财产相核对,发现差异,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酸雨ph
1978年美国的《反国外贿赂法》要求企业必须保持充分的内部控制,以避免因内部控制的缺陷而导致的不道德交易。美国证监会进一步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报告披露内部控制,管理层应在年报中对公司内部会计控制是否能够为《反国外贿赂法》中所定义的内部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做出说明,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审查管理层的报告,并对管理层的报告是否与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一致发表意见。
这种以会计控制为主的定义,在审计界得到了的认可,但
5
从管理人员的角度看来,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之间的区别并不大,过分强调二者的区别,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只会增加管理人员的困惑。
成熟期
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工作者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有关内部控制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是相互结合,很难具体分开。在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以“内
部控制结构”取代以前的“内部控制系统”,并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的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强调内部控制结构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k歌之王歌词
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
响的各种因素。影响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有: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组织结构和权利、职责的划分方法。
2. 会计系统。会计系统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登记和编
报的方法,明确各项资产和负债的经营管理责任。一般的会计系统包括以下内容:交易和事项的主要类别、各类主要交易和事项的发生过程、重要的会计凭证、账簿记录以及会计报表项目、重大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过程。
6
3. 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指管理者所制定的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的的方针和
程序。控制程序包括交易授权、职责划分、凭证与记录控制、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和独立稽核等。
李冰冰任泉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Reporting)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
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在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COSO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提出构成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三个目标(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法规的遵循)和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COSO报告不仅强调了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等控制环境的重要作用,而且开始关注有关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