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花腔女高音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分析花腔女高音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复仇公主三人组作者:哈力哈什·哈布勒塔依
经典的歌局域网共享文件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11期
        摘要:《玛依拉》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民族风味浓厚的哈萨克族歌曲,它的曲调欢快
悠扬,歌词通俗易懂.而这首花腔女高音歌曲《玛依拉变奏曲》就是在《玛依拉》歌曲作品主题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变化、反复而创作成的.本文通过对这首新作品阐述玛依拉变奏曲。
        关键词:玛依拉变奏曲传承创新发展
        一、引言哈萨克族歌曲《玛依拉》的来历
房产查询        哈萨克族歌曲《玛依拉》原型是由前苏联,也就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族民间歌唱家玛依拉·夏姆斯迪诺娃·瓦力(Shamsondinova爷爷的名字),Vali(父亲的名字),全名是Maira Shamsondinova Vali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整个歌曲是在冬不拉的伴奏下表现,草原风味浓厚,抒情性强。这位女子1896年5月6日出生在帕维拉达尔(Povladar)的地方,长得美丽,聪明、开朗活泼、惹人喜爱、又善于歌唱,周围的人们经常都会来倾听她美妙的歌声.此段是作者本人经哈萨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Ermek omirov(叶尔米克·吾米诺夫)教授考证得来的。
        这首《玛依拉》歌曲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中国新疆北部哈萨克族中流传,后来王洛
宾先生民间采风翻译词,又由上海音乐学院的作曲家、钢琴家,丁善德改编成钢琴曲和钢琴伴奏。作者本人我暂时在论文里对哈萨克跨界民族音乐文化不做深层次的研究,只是先对“玛依拉”歌曲的出处来源做一个考证。
        二、关于《玛依拉变奏曲》变奏手法
        歌曲《玛依拉变奏曲》是由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青年作曲家胡廷江老师改编而成的。就是在哈萨克族歌曲《玛依拉》的主题动机上运用了变奏的音乐创作手法创作了这首作品,并更好的展示了哈萨克族声音的高亢、嘹亮,富有草原意味的特点,“花腔部分”就像草原上唱歌的百灵鸟,欢乐自如。改编者又对原曲进行创新,在结构、调式、情绪上都呈现出新的藝术高度和艺术特点,融入了西洋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演唱技法,是一首专业性很强的花腔女高音歌曲,更具彩性,更加动听,把玛依拉天真美丽的形象表现得更加惟妙惟肖。笔记本内存条安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