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文化遗产调查提纲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提纲
一、民间文学调查提纲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变化
为编辑《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和《中国谚语集成》,我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和基层文化干部,曾于1984年—1987年间,对民间文学(口头文学)进行过一次全面普查和搜集,并以地区和县为单位编辑和印制过资料本。在地、县资料本的基础上,编选的省卷本已公开出版并流行于世。20世纪80年代的那次民间文学的普查和搜集,大体上可看作是那一时代流传于世的中国各族各地区的民间故事、歌谣和谚语的总汇。由于种种原因,也有许多遗漏的空白,例如:属于民间文学,并县在我国蕴藏非常丰富的史诗(英雄史诗和创世史诗)、长诗(叙事长诗和抒情长诗),虽多有搜集和出版,但迄今未进行过全面的普查。当前普查工作遇到的新特点是:
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的进程急剧加快,市场经济得到空前繁荣与发展,随着电视、电话的普及,信息化程度大为提高,大部分农村(牧区)人口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导致在民间文化诸种形态中比较容易发生变异的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正在发生着或快或慢的历史性嬗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当前的民间文学(口头文学)进行一次客观、真实和科学的普查与采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电视等现代媒体的普及和商业性的通俗文化——“快餐文化”——流潮的兴趣,对植根于中国漫长的农耕(游牧)等文明条件下的、以农(牧)民为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中国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正在产生猛烈的冲击,使民间文学的传承者和受众体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广大农村(牧区)的中老年农(牧)民仍然是传统民间文学及其所反映的民间世界观的忠实听众和传承者,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一代,其生活观念乃至世界观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他们对传统的民间文学多少表现出冷淡的态度。
3、近10年来乡村城镇化的结果,使“城镇”和“乡村”这两个不同层次聚落的居民,在文化心理上拉大了距离。相对来说,城镇居民(其中包括一部分移民到城镇上的青年农牧民)热衷于电视媒体所宣传的商业性通俗文化和时尚文化,而传统的民间文化(包括民间文学)在这部分居民中逐渐被冷落,甚至被遗忘。不过仍然留居于乡土的帕加尼ZONDA CINQUE
民众,特别是边远的、信息欠通畅的村落的民众,则还对传统的民间文学及其所反映的民间世界观保留着以往的热情和信仰。受众文化心理和审美情感上的这种变化,也导致了民间文学的时代性嬗变。
以上这些新的社会变化和时代特点,决定了21世纪之初期实施民间文学普查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参加普查和采录的人员,一定要以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充分利现代化手段(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认真做好普查与采录工作,以给后代留下一份新时代的民间文学遗产。
(二)民间文学调查的任务
佛教祝福短信
根据这种新的社会形势和文化变迁情况,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的普查与采录任务,大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过去调查和采录过的地方,以及采访过的故事讲述者、民歌演唱者,进行回访和重访。隔几年对以往调查过后地方做回访和重访调查,进行比较研究,是国际民俗学界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和惯例。对我们来说,回访和重访调查,还不仅是出于研究的需要,而是因为民间作品是口头讲述的,因而经常处在流动与变异的状态之中。每一次采访都不会一模一样的,况且又过了10年、20年,讲述者和演唱者都经历了人世沧桑,生活的历练、文化心理与审美心理的变化,对他们心中的作品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今天再来搜集记录他们讲述和演唱的民间文学作品,得到的将是新的文本。
2、在上次调查的基础上,“拾遗补漏”。“拾遗补漏”包括两重意思:首先,10年前的那次普查,并不是村村寨寨都调查过的,而是有选择的。这次普查要对上次没有搜集采录过,而又蕴藏较为丰厚的村落进行全面调查采录。其次,在10年前的那次普查中,被忽略和遗漏的民间体裁和作品,这次要重点的调查和采访。
3、21世纪初实施的民间文学(口头文学)调查采录,要对调查地点的人文、民俗情况,对于讲述者的传承,要特别予以关注。尽量排除形象工程的政治需要和“先验”的学术理念的影响,以客观真实的
态度对民间文学在当下的生存状态予以全面的关注和记灵。
(三)全面调查与重点搜集
根据上述社会转型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特点,21世纪之初的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的普查,要坚持全面调查和重点搜集相结合的方针。
1、全面调查。
(1)要兼顾城镇和乡村。比较开放的村落和比较封闭的村落,单姓的村落和杂姓
的村落,特别要注意调查那些在民间文学文化蕴藏上资源比较丰存、有优秀的传承人(讲述人)、有代表性的村落。怎么注册apple id
(2)调查对象要兼顾不同的人:老年、青年、儿童;男人和女人;有文化的阶层(包括基层干部)和不识字的阶层;经常跑外者(跑运输、做生间者)和老住户;弹唱艺人、故事家、歌手、巫师、师公、萨满、赞哈、阿訇、祭司、哭丧妇等。
(3)调查地区(省区、县市、乡镇、村落)所蕴藏和传承的各种民间文学体裁,均须注意调查。要善于发现哪一种或几种体裁在该地更有特点和优势,在哪一种或几种体(如妇女)中更为流传,有哪些优秀的传承人和讲述人,他们之间的口头传承关系如何。
(4)以当下讲述和传承的民意文学作品主要搜集主体,过去的抄本、印本也在调查搜集之列。
2、重点搜集。
(1)中国乡村星罗棋布、数量繁多,在普查开始时,要向当地文化部门和老文化工作者了解当地民间文学的蕴藏情况与地域特点,以及过去的搜集情况,特别是要了解在同一文化圈中哪些乡镇、村落属于资源蕴藏较为丰厚者,有哪些著名的传承人,然后确定一些重点村镇和若干传承人(讲述人、歌手)。在掌握了全面情况的基础上,再有选择地进行调查和采录。这种重点,体现为代表性。重点调查和采录,只要做得认真,有助于对该地区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情况的全面掌握。
(四)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
坚持全面性、代表性和真实性,是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的一条正确原则。既是对普查的要求,又是对搜集采录作品的要求。
1、所谓全面性,前文已讲到,就是要按照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本来的生存状况去调查和采录,有什么就调查什么,有什么就采录什么,而不能在调查之初就先设定框框,主观地、先验地舍弃某些方面和某些作品,从而改变它本来的生存面貌。
2、所谓代表性。大致包括下列四种意思:
(1)在全面掌握某地区的民间文学蕴藏情况的基础上,选拔有代表性的体裁形式、有代表性的传承人讲述(或演唱)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认真、科学地采录。
(2)对调查地点的人文、民俗情况,对于讲述者的经历及传承情况,要特别予以关注。
520祝福语句送朋友
(3)调查人员和采录者在一个地区所采集到的作品,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异文。要
从中挑选出在情节、语言、民俗内涵和艺术上有代表性的文本来,其他异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也要作为参考补充文本放在附录中。同类或同型的作品,搜集时要求全,越全越多越有比较的可能。但在编辑时,则不能所有材料都选入,要有所选择(不一定选一篇)。凡没有选入的作品(如不完整的)也要作为附录,还要在附注里面加以详细地说明。将来有研究者对这类作品有深入研究探讨的兴趣,他可以按照所提供的异文和附注的线索,再做专题的调查。
(4)由于类型化是民间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因其类型化,才能在不同地区得以流传,并在流传中像“滚雪球”一样被不断添加上一些细节和枝叶、失掉一些细节和枝叶,也因而使有些作品在千百年的传播中,逐渐演变成为许多地区都有流传的著名作品。有些代表性的作品,也许不是本地的“特产”。在调查中,对于上述内容也不要忽略,因为这对于全面研究地方民间文学的蕴藏总量和渊源,以及研究中华民间文化的流变与移动有着重要意义。
失信网3、所谓真实性,主要包括下列两点:
(1)在搜集和记录民间作品时,调查者和采录者要忠实于讲述者讲述的原貌。采录工作,一般可用笔录,最好采用录音和录像等现代化手段,音像资料尤为珍贵。切忌在记录时和整理记录稿时,随便窜改讲述者所讲述的文本,以自己的语言和叙述方式取代讲述者的语言和叙述方式,也切忌把自己认为不好的、不雅的、甚至迷信的情节随意删除或改写。用民族语言演唱或讲述的,尽量用民族文字记录(没有文学的民族用国际音标或拉丁字母拼音),然后再逐字逐句地翻译成汉语文本。用方言演唱、讲述的,要用方言记录,并加以注释。这方面,前辈学者们,如:顾颉刚先生20世纪20年代在苏州记录的吴歌,就是用吴语方言记录的,曾经得到当时一些著名学者,包括语言学家的首肯,堪为中国民间文学史和学术史上的成功范例。
(2)凡掌握民间文学资源较为丰厚而又别具才华的讲述者和演唱者,他们的讲述(或演唱)一般都是有个性和有创造性的,采录者必须尊重他们的风格和创造,不要随意乱改,而只有忠实记录,才能留住他们讲述用品的个性。
梦见别人拿刀杀我(五)调查和搜集的方法
1、首先要了解清楚调查地有哪些有才华的讲述者、演唱者,尽快确定调查线索和采访对象。能否迅速打到线索和采访对象,的好不好,关系到整个调查和搜集采录工作的开展和质量。曾经做过调查采录的人或当地的成员,做起来比较容易,而外地来的调查组成员则因人地生疏,需要费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在普查中,不仅要全面弄清楚该
地民间文学的总体蕴藏情况和优势类别,而且对被选定的讲述者、演唱者、表演者,要着重采访和记录,并要在调查表上进行详细地登记和编号。
2、调查和搜集时,要尊重被采访者,不能不照顾他们的时间、情绪和体力等,采访时间不能过长。讲述者、演唱者、表演者的年龄、性别、心境、健康、情绪等,都要考虑到。从某种意义上说,讲述、演唱和表演,也是一种创作。因此,要尽量到被采访者生活的、熟悉的环境中去调查采录,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于讲述、演唱和表演的宽松自如的环境,以便他们毫无顾忌地讲述、演唱和表演。
3、对于任何选定的调查点(村镇)而言,其调查和搜集采录的工作,要务求尽可能地做到全面而系统,包括全面采集、分类采集、专题采集、浓度采集等不同层次的搜集采录。对于被认定的优秀讲述者、演唱歌手、表演者,要为他们提供条件,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讲述、演唱和表演他们烂熟于心的作品,全面地搜集记录属于他们的作品,力求一次挖尽。有些讲述者(演唱者),有些作品,如常说的“诨故事”,可能不适合女调查人员在场;有些讲述者(演唱者),有些作品,可能不适合男调查人员在场。为了顺利调查采录,逢这种时候,要适当回避和调整。
4、向讲述者、演唱者、表演者调查采访,可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有人分工与被采访者沟通交流;有人分工记录、录音、录像。但任何人都切忌随便打断讲述者和演唱者的思路,以免破坏他们的情绪;笔录者要当场记录,切忌采取当场交谈,回来追记的方法,追记的方法是不可靠的。讲述过程中未听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要等讲述或演唱告一段落后,再问清楚,补记到文本中去。
5、对于与一定的仪式结合在一起、粘连在一起,而不易剥离的民间文学(口头文学),要在仪式进行中去记录、录音和录像,以便记录下它们的生态状况,以及文本与仪式的关系。如果为了省事而把仪式免去,只留下干巴巴的文本,那就使文本失去了生存的生态环境,使未能临场的研究者无法懂得它们的丰富含义和真正的意义。
6、讲述者讲述中的词法特点、方言、俗语、口头语、套话、韵语、称谓等,要尽可能准确地予以记录。方言中一时不到对应的汉字者,可先用汉语拼音记录。
7、记录下来的每一篇作品,都要在文本的末尾署上下列几种背景材料:讲述者、演唱者、表演者的姓名及男女、民族、身份、年龄、文化程度、简历、传承(家传或师承)、成住地及联系地址等;采录者(包括翻译者)、随行者的身份、工作单位、文化程度、联系地址;采录地点(包括具体环境,如:鼓楼、场院、马棚等)、采录年月日。
8、所有记录的民间作品,一律编号登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