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趋势探讨
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趋势探讨
从世界各国来看,加工贸易随生产成本变化而在国家之间或国内不同发展区域之间梯度转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加工贸易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而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出台以及西部地区逐步成熟的条件,使加工贸易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成为大势所趋。
关键词:西部地区 加工贸易 梯度转移
从国际经验来看,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是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内在动因主要是由于资源供给条件发生变化,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应对生产成本上升而做出的市场选择,也是当地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则表现为随着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某些劳动密集或者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同时,作为外在动因的国家政策、法规调整也影响着加工贸易的发展。
生产成本上升迫使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一)企业用工成本大幅提高
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重组,东部沿海地区工资水平普遍上涨导致成本上升,正逐渐丧失了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传统优势,发达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趋势已经显现,加工贸易的升级换代已成必然。
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于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要调整一次的要求,以及应对物价上涨压力和促进加工贸易转移和转型,近年来东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在不断提高。对于长期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而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无疑是一个增加生产成本的利空因素。以广东东莞为例,据当地调查显示,仅因工资提高100元,当地就有数百家工厂关闭。
同时,随着劳动保护制度的完善,一些地区已规定企业必须为工人交五金(即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确实,这部分支出对维护工人权益是应当的,但也相应地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并进一步削减了出口企业的利润。
(二)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增大
商务部及海关总署2007年发布的第44号公告中公布新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被列入限制类商品的加工贸易业务,在东部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必须缴纳台账保证金,这样必然加大资金成本。据商务部测算,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涉及内地3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额,企业需缴纳的保证金形成的真正财务负担为6亿元人民币。有业内人士预测,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成本有可能会因此骤然上升30%。在国家信贷紧缩政策之下,企业的资金流动和周转将面临严峻考验。
(三)资源、能源等因素使加工贸易在东部发展受限
与此同时,由于东部发达地区资源、能源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度发展,土地等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弱化,当前,不少地方出现电荒迪拜的街头风光地荒等现象。在用电高峰期经常会出现拉闸限电,影响企业生产;随着东部地区环境问题的突出,企业为应对环保要求进行污染治理等将增加其环保成本;在这些因素累加之下,企业的运营成本在不断上升。
正是由于东部发达地区生产成本的日益高涨,使得加工贸易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造成东部发达地区竞争力的孱弱,而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其主要的目标,当微利甚至是零利到来之时,也是企业谋求出路之时。
那么,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要想在不改变原有模式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成本优势,迁移大连经济酒店就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因此,从生产成本方面来看,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成为必然的趋势。
国家产业政策推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在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大进大出的模式加剧了我国的贸易摩擦、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加工贸易增值率低,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底端等,因此,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已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企业、政府的共同努力。其中,作为宏观经济调控主角的国家适时提供政策环境和制度安排。
考虑到我国开放型经济实力增强和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一方面,结合目前国际上产业转移面临的新趋势:即从一般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的兴起转变,并顺应中央确定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20061月、11月和20074月,政府3次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目录,并且自20078月起执行新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以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和低附加
值产品的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同时,为促使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新政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政策:20077月以后,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东部地区不能开展限制类产品的加工贸易,而在中西部地区却不受此限,中西部地区A类和B类加工贸易企业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而东部现有企业实行银行台账保证金实转管理。
另一方面,为支持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于200711月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到2010年培育形成50个优势明显、各具产业特的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使中西部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比例由2.5%提高到5%。由开发银行在三年内提供300亿元政策性贷款,对中西部重点承接地的重点项目予以贷款支持,以及10%以内的利率优惠。商务部已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下发了《关于确定第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决定》和《关于确定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决定》,确认了南宁、钦州等31个市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其余19个重点承接地也将会陆续出台。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为加工贸易向西部地区转移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导向,也将大大提
高西部对加工贸易的吸引力。但是,政策只是推动转移的一个方面,而具体的转移却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取决于转移方和承接方的意愿和兴趣,以及转移的成本与收益比较。
西部地区逐步成熟的条件吸引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
(一)政府强烈的承接意愿使产业转移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
西部各省普遍认识到这是一次吸纳国际国内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失不再来。因此,在不同场合,西部省份负责人以各种方式表达出他们对承接加工贸易的意愿与诚意。20083月底,在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奇葆强调要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创造和发挥比较优势,优化承接环境,把四川建设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同时,务实改革,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西部地区一方面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规划工业园区,破解交通制约,改善投资硬条件。另一方面在税收优惠、金融促进、要素支持、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努力推动政策创新,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丰富且成本低的矿产和能源
西部资源成本低廉为加工贸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目前,西部地区煤、油气资源和有金属储量占全国之首。西部原油探明储量占全国的27.8%,天然气探明储量占全国的87.5%,现有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4%,据统计,西部人均能源资源为1207吨标煤,为东部的3.58涂志强,人均可开发水能4982千瓦,为东部人均的1.095倍。对于一般工商业用电,浙江平均约每度0.82元,江苏平均约每度0.79元,福建平均约每度0.85元,而甘肃平均电价约0.49元,陕西为约0.60元,东西差距明显。
(三)劳动力有本地就业的客观基础与主观愿望
客观方面:西部地区有丰富且成本低廉的劳动力。据初步估计,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近8000万人,近年来通过向城市异地转移和进入乡镇企业就地转移3500万人左右,尚有4000多万滞留在农村。
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成本较低且富有技能是其永久的偏好。一个地方用工工资的基本水平可以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表1抽取部分东部加工贸易比较发达地区与西部部分城市的用工工资进行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东部城市与西部城市的最小差距为100元,最高达400余元,且所选西部城市均为省会,为一类地区,如果是中小城市,差距将更大,像陕西宝鸡最低月工资标准为560/月,甘肃天水为540/月。由于劳动力密集型加工贸易在我国仍有一个较长的生命周期,因此,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仍然是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
主观因素,这也是最主要的,劳动者有在本地就业的强烈意愿。笔者在甘肃省天水市当地外出打工者中调查显示,89%的打工者表示即便在家乡工作,工资水平略低于目前工资也可以接受;80.2%的打工者表示每次回家存在困难;在被问到如果家乡可以提供类似的工作机会,只有8%的打工者表示肯定不回家乡。因此,大部分农民工有回乡工作的愿望,且
是可行的。
(四)现有工业基础与转移加工贸易相互配套
货车追尾
由于历史规划,中西部地区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已发展起了能源、矿业、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医药加工等优势产业,如云南的生物开发,四川和陕西的电子工业,新疆的石油和特农业等已在全国具有较大的技术和资产存量优势。这些独特资源,可以发展差异化的特加工贸易。同时为承接东部以及海外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基础,可以从市场培育、人力流动以及协作配套等多方面与迁入企业加强交流与整合,降低交易费用,给双方带来节约和便利。这种节约和便利甚至可以超越和克服因不良的地理位置而造成的运输成本等产业转移阻力。
总之,加工贸易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市场行为,是转移方基于自身利益基础上的市场选择,也是承接地积极应对的结果。西部地区虽然具有劳动力、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但西部地区在承接加工贸易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不利之处,如地处内陆、运输成本高昂,产业链条的关联度低、缺少规模优势,体制比较落后等。因此,西部地区关键还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提高综合成本比较优势。只有西部地区具有比东
部地区更强的竞争力,能够提供更优惠的条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投资者才愿意将企业转移到西部地区。
参考文献:
1.蔡岩红.我国加工贸易新政实施波及300亿美元出口额[N].法制日报,2007
2.孔祥智,胡迎春.西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重点和对策研究[J].资源产业,2003
3.庄晋财.中秋节 放假>黒木真由美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安置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