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要日程和议程
上午 | 下午 | 晚上 | ||
7月12日 | 报到(西北宾馆迎宾楼一楼大厅)屋顶漏水防水补漏 | |||
7月13日 | 8:30-9:30 开幕式 9:30-10:00 代表合影 10:20-12:00 大会报告 (省政府礼堂) | 14:00-16:05 大会报告 (省政府礼堂) | 21:00-22:00 第十四届理事会 理事会议 (迎宾楼三楼会议室) | |
16:20-18:00 会员代表大会 (省政府礼堂) | ||||
7月14日 | 8:00-12:00 大会报告 (省政府礼堂) | 14:00-18:00 分组会议 (①贵宾楼功能厅) (②贵宾楼礼堂) (③友谊楼礼堂) (④嘉宾楼礼堂) | 20:00-22:00 青年学术论坛 (贵宾楼礼堂) 期刊发展论坛 (嘉宾楼礼堂) | |
7月15日 | 8:00-12:00 分组会议 (①贵宾楼功能厅) (②贵宾楼礼堂) (③友谊楼礼堂) (④嘉宾楼礼堂) | 14:00-16:00 分组会议 | 墙报展示 (根据墙报主题分别在各分会场展出) | |
16:30-18:00 会议闭幕 (友谊楼礼堂) | ||||
7月16日 | 会议考察开始和代表离会 | |||
注: 表中①、②、③和④分别指大会学术讨论会的第一、二、三和四组会场场址。
会议详细日程
7月13日(星期日)上午 会场:省政府礼堂
(一)大会开幕式
时间:8:30-9:yy个性签名30 主持人:武维华
时间 | 内容 | 发言人 |
8:30-9:30 开幕式 | 1.致开幕词 | 韩兴国理事长 |
2.甘肃省副省长领导讲话 | 郝 远副省长 | |
3. 兰大校长致欢迎词 | 周绪红校长 | |
4.给吴征镒院士颁发荣誉奖 | ||
1)介绍吴征镒院士的成就 | 顾红雅副理事长 | |
2)颁奖 | 韩兴国理事长 | |
9:30-10:00 | 全体代表合影 | |
(二)大会特邀报告
时间: 10:20-12:00 主持人: 武维华
序号 | 报告人 | 报 告 题 目 |
1 | 洪德元院士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 植物分类学面临的新挑战 |
2 | 韩兴国研究员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
3 | 安黎哲教授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高山冰缘植物适应极端环境的生理生态学机理研究 |
7月13日(星期日) 下午 会场:省政府礼堂
(一)大会特邀报告
序号 | 报告人 | 报 告 题 目 |
时间: 14:00-16:05 主持人: 种 康 / 薛红卫 | ||
1 | 赵进东院士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蓝藻异型胞分化调控及对固氮酶的保护机理 |
2 | 林鸿宣研究员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 水稻重要性状分子遗传机理 |
3 | 曹晓风研究员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高等植物表观遗传调控对基因组稳定性和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4 | 瞿礼嘉教授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植物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周期调控机理 |
5 | 张立新研究员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五一劳动节寄语 | 光合膜复合物功能调控机理 |
(二)会员代表大会
序号 | 内容 | 发言人 | |
时间:16:20-18:00 主持人:卢从明 秘书长 | |||
1 | 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 韩兴国理事长 | |
2 | 中国植物学会会章修改报告 讨论通过中国植物学会个人会员管理条例 | 种康副理事长 | |
3 | 表彰学会先进工作者、学会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和从事植物学工作五十年的科学家 | 顾红雅副理事长 | |
4 | 投票选举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四届理事会 | ||
会议结束 | |||
5 | 监票人统计选举结果 | 总监票人:张立新、刘建全 | |
张榜公布选举结果 | |||
7月13日晚上(星期日) 会场:迎宾楼三楼会议室
时间:21:00-22:00 第十四届理事会理事会议
7月14日上午(星期一) 会场:省政府礼堂
大会特邀报告
序号 | 报告人 | 报 告 题 目 |
8:00-10:湛江旅游景点大全10 主持人: 朱玉贤 / 刘春明 | ||
1 | 李徳铢研究员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植物生物地理学研究近十年的进展 |
2 | 顾红雅教授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拟南芥的遗传分化及生境适应 | 证书错误
3 | 施苏华教授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非模式生物生态基因组学——红树植物耐盐与适应 |
4 | 唐克轩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 药用植物代谢工程策略及其研究进展 |
5 | 黄宏文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植物基因流动态、迁地保育的遗传风险及资源发掘利用 |
10:10-10:20会间休息 | ||
10:20-12:00 主持人: 董 鸣 / 葛 颂 | ||
5 | 张大勇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中性与近中性落生态学理论 |
6 | 周国逸研究员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 | 氮沉降增加加速成熟森林的衰退 |
7 | 汪小全研究员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 青藏高原代表性植物类的起源与物种分化 |
8 | 郝守刚教授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 早期陆生维管植物的演化和分异 |
7月14日下午(星期一) 分组会议
1.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第一分会场) 会场: 贵宾楼功能厅
序号 | 报告人 | 报 告 题 目 |
14:00-16:00 系统发育与分子进化 主持人:汪小全 | ||
1 | 贺超英 | 酸浆属植物“中国灯笼”起源与选择的分子机制研究 |
2 | 高连明 | 红豆杉科的分子系统学 |
3 | 纪运恒 | 重楼属系统演化与生物地理学研究 |
4 | 阚显照 | 松科nrDNA的进化研究 |
5 | 李爱荣 | 从菌根学角度阐释陆生植物根系的进化 |
6 | 冉进华 | 裸子植物线粒体rps3基因的进化研究 |
7 | 张得钧 | 虎耳草属山羊臭组的界定和系统发育:核糖体DNA ITS序列证据 |
8 | 于胜祥 | 国产凤仙花属的系统发育分析:分子和形态证据 |
16:00-16:20 会间休息 | ||
16:20-18:00古植物学 主持人:李德铢 | ||
皇室婚纱 9 | 孙柏年 | 现生和化石植物角质层在恢复古气候和古海拔中的应用 |
10 | 金建华 | 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化石果类型的多样性 |
11 | 王 鑫 | 来自辽宁早白垩世(1.25亿年前)的两个被子植物祖先类型 |
12 | 闫德飞 | 甘肃渐新统杨柳科化石及对古气候的响应 |
13 | 解三平 | 类黄杞翅果化石在滇西新近纪的发现及其意义 |
14 | 吴靖宇 | 云南腾冲上新统几种被子植物化石及古环境分析 |
2.植物生态与环境生物学(第二分会场) 会场: 贵宾楼礼堂
序号 | 报告人 | 报 告 题 目 | |
14:00-16:00 植物入侵生态学 主持人:董鸣 | |||
1 | 冯玉龙 | 外来入侵植物的快速进化 | |
2 | 郭水良 | DNA C值评估植物入侵性的原理与方法 | |
3 | 任 海 | 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 in China - Invasive Species (IS) or Restoration Species (RS) for mangrove ecosystem | |
4 | 杜道林 | 南美蟛蜞菊对入侵落植物的影响 | |
5 | 马友鑫 | 云南七种主要入侵植物沿公路两侧的分布与扩散格局 | |
6 | 沈 维 |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 | |
7 | 张风娟 | 光肩星天牛为害后槭树诱导产生的挥发物及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 | |
16:00-16:20 会间休息 | |||
16:20-18:00生理生态学 主持人:王根轩 | |||
9 | 张守仁 | 北亚热带几个树种幼苗对降水变化和施肥的生理生态响应 | |
10 | 熊治廷 | 抗铜植物库器官的生物量分配及其生理生化机制 | |
11 | 陈伏生 | 城乡梯度森林土壤氮素供应与矿化过程 | |
12 | 杨颖丽 | 一氧化氮可能参与盐胁迫诱导白刺愈伤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 |
13 | 胡正华 | 地表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大豆系统呼吸速率和N2O排放的影响 | |
14 | 姜闯道 | Multiple 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photosystem II behavior in sweet sorghum seedlings grown under natural irradiance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