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的使命与行动路径
第3期2020年5月现代教育科学
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3
May2020
[收稿日期]2020-01-12
[基金项目]衡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师教育质量测评研究”(项目编号:JYKT201915);湖南省教育科
学规划教育考试专项课题“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的招生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JK018JKB008)。
[作者简介]左崇良(1974-),男,湖南衡阳人,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厦门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育政
策。唐芳贵(1973-),男,湖南邵阳人,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的使命与行动路径
左崇良,唐芳贵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4
21002)  [摘 要]新高考改革是当前我国的重大教育事件,具有多重积极价值,但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若干需要予以重视的问题。高考改革与高校改革相互作用,与高校招生具有紧密联系。新高考改革中高校应勇担“良性引领”使命,在招生录取、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面对新高考改革,高校可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路径,加强政策分析,加强与高中的联系,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同时,高校应进行制度优化,展开具体行动,创新招生录取形式,发展特学科,优化专业结构,调整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招生;特学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3-0001-06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0 03 001
高考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关联着人民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社会的长期发展。高考招生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招录人才的方式和途径。  一、新高考改革的进展
近年来,我国的高考改革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时期,教育部门在分省命题、考试科目、高校自主招生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纲要》),将高考改革列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改革的总体方向概括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根据《规划纲要》精神,确立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实现“教、考、录”的
相对分离,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1]
2014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
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好看的动漫推荐
[2]
明确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揭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序幕。之后,上海市和
浙江省的高考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两省市的试点工作率先启动,其余各省份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也陆续报教育部备案。2014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以指导新时期
高校招生工作[3]
。2015年,北京、天津、山东、
王者荣耀雅典娜海南等试点省市开始进行改革。2
017年,上海市
和浙江省已经有了第一届学生参加执行新方案的高考。第3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市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改革。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党的十九大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明确的改革目标,“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新的高考制度”。
高考是最具中国特的教育制度,既是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也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选拔人才,也将对我国高校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模式等产生深远的影响[4]。
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和实践界围绕新高考的形式、内容、招生录取方式、招生计划分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力图明晰其影响下的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新高考实施的前几年,改革试点的重心一直在高中教育阶段。在当前新高考对高中教育影响已比较清晰的背景下,新高考将给高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变化,还有很多疑惑待解,相关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5]。
  二、新高考改革赋予高校的使命
高考改革是教育公共管理的重点领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事关教育事业的全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新高考改革与高校改革具有紧密联系
高考于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功能,于高校的招生培养有着很强的基础性作用。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启了中国自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5项改革任务:(1)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2)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3)改革招生录取机制;(4)改革监督管理机制;(5)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6]。从政策文本可以看出,新高考改革的5项任务中有4项与高校直接相关。
高校招生录取机制是新高考改革的配套工程,近年来教育部门对此进行了重大改革。高校招生录取制
度方面的改革举措主要有两个:(1)普通高校推行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新机制,综合评价采取的是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2)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制度,高职院校依据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进行选择性录取。
新高考改革对高校的招生录取、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高考改革有一个亮点是高校在录取新生时参考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这对推进中学阶段的素质教育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高校在招收新生时,通常会通过面试给候选人打分。在浙江省和上海市开展的第一批新高考招生工作中,高校都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组织面试工作,学生和家长的反应总体良好。然而,在华东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中,一些高中校长反映高考录取过程的公平性值得关注———新高考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否会导致“拼爹”、开“后门”现象的增多,从而出现考试有失公平的问题,学校和家长都对此表示忧虑[7]。这个问题的存在,要求高校对自主招生制度进行完善。
从新高考试点的情况来看,高中学校受到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影响很大,但高校仍然可以按照原来的招生方式招收学生。因此,高校参与新高考改革既无压力,亦无动力。但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持续实施,一批批经历过新高考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会影响到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今后,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高考改革之中,发挥高等教育更大的作用。
(二)新高考改革,呼唤高校勇担“良性引领”使命
高考的主要目的是选拔人才。真正能引领高中教育的不是高考的科目和高考方式,而是高校对新高考的适应和变革,是高校的教育理念与改革举措。对高中教育进行“良性引领”,是高校的使命与担当。
1.高校招生标准的“精准引领”,胜过高考等级赋分的举措。高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通过考试选择适合高校的高素质学生。那么,对于高校来说,“合适的学生”有什么标准?高素质的生源需达到什么水准?学生入学后如何在高校进行培养?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给予一个合适的答案,是新高考改革所指向的真正目标,也是高校的使命。
新高考改革采用等级考试的制度设计方式,“6选3”的设计策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选择权。然而,等级赋分制在提高学生选择权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学科遇冷现象的出现。由于物理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许多高中学生选择避考物理。上海市和浙江省的新高考改革方案都把众多科目放在同等的位置,以此实现“学科间的平等”。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高中学生所学的不同科目具有很大差异,理、化、生、政、史、地各科目的知识量不同,支
撑高校学生专业学习方面的力度不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2019年,湖南等省出台的“3+1+2”新高考改革方案将物理和历史作为限选“1”的学科,从考试导向上肯定了这两门学科的基础地位。其实,学科的重要性程度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也无法精确衡量。学科间的比较,孰轻孰重,人们的看法也是见仁见智。高考的备选学科重要性程度,并不是由这个学科自身来决定的,也
不是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来决定的,而是由高校不同专业的招生需求决定的[8]。比如,物理和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程度并非由高中教育来证明,也很难用高考成绩来证明,但有一个较为简单的方法———通过高校的专业招生标准来体现。只有在高校不同专业的背景下,以及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显示出特定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如果高校的许多专业都要求学生修哪一门学科,那么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高校专业招生标准的不明晰,其实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退缩,会给高中教育带来难以破解的难题。
中国军区划分
高校招生是学生实现生存阶层流动的一个通道,承载着千千万万考生的大学梦想,寄托着学生公平公正入学的希望和追求。推进高校招生方式改革,建立一套规则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正的高考招生制度,维护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享有招生自主权的高校,可根据学科需要和专业需求,具体细致地提出高考的学科需求,让那些选考某一学科的学生能顺利进入学校就读相关专业。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在2018年就曾建议,考生选择热门的专业不如选择适合的专业[9]。高校招生标准的“精准引领”既是高校招生的形势所需,也是高校对高中教育进行良性引领的责任所在。
2.高校办学信息提供得越全面,高中教育改革越有方向。新高考改革的重大变化之一,是要引导考生采用“先专业后学校”的方式填报志愿。在专业和高校之间,新高考更加强调了专业选择的重要性。中国高校“千校一面”局面的形成,是传统的只重高校层次不重高校类型的教育观念造成的,是忽视高
校特和专业差异的结果。如果考生只看重高校的层次和名气,那么高考就将是一条独木桥。我们不妨将考生志愿填报比作一场“看戏”的活动。在这场活动中,重点大学无疑是重头戏,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成为剧中的主角,普通高校和大多数学生就是那些踮起脚来看戏的观众。新高考中志愿填报的重要特征是优先选择专业,考生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之后再选高校。但是,优先选择专业并不能完全消除教育考试中的剧场效应。随着专业的分化,高考舞台上的名角就不一定是重点大学,因为所有高校的每个专业之间都存在着竞争,这样有望有效缓解整个教育体系的剧场效应。
新高考志愿填报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高校提供更精准的招生要求和办学信息,提供各专业的具体信息。要让高中生做出正确的选择,高校需要立足自身情况,全面真实地为高中及其学生提供具体信息。高校除了提供多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和考录比例之外,还需要提供其他相关信息。例如,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特专业、教育模式、学校的教育资源等。
3.高校为新生提供的舞台有多大,新高考改革之路就能走多远。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应采取措施,使高中生充分理解本校的学科和专业,这对学生的志愿填报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2017年9月,上海市和浙江省的第一轮新高考试点结束,参与第一批试点的高中毕业生已进入高校学习,他们具备了一些新高考影响下的特征:这一批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明显的选择性,能反映其专业志趣。参与“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高校事实上扩大了自主招生权,招到了具有学科和专业特长的学生。这些高校尝到了甜头。
新高考改革的亮点之一是高校招生录取方式的多元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和升学途径。文理不分科后的新高考改革,客观上要求高校办出特,提升教育质量,招到合适的或优秀的学生,这些都体现了高校的招生智慧。高校应更加积极参与新高考改革,与高中携手合作,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考选拔人才办法。这不仅对高中教育起到了引航作用,而且对高等教育发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10]。面对新高考改革,高校要进行相应改革,尤其是招生制度改革和培养制度改革。高校从专业上调整布局,积极探索适合的模式和途径,以新的人才培养观引领高考,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建设,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自我实现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三、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的行动路径
当前,我国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高考改革,推进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高校内部生源结
构出现变化,涌现出多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反过来又推进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并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体制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一)高考招生制度的顶层设计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改革。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教学的影响很明显,现正处在大面积推广阶段,但它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人们还看不出高校有哪些变化。为了实现高中与高校的协调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对高考招生制度进行顶层设计。
高考招生制度的顶层设计应从3个方面着手:(1)在目标定位上。高考应重视筛选学生胜任高等教育的关键能力,以考试立意来促进合格人才培养,以考试科目改革助力学生的综合发展,以考试内容改革来服务人才发展的需求,以录取原则改革来配合高校进行人才选拔。(2)在价值定位上。努力平衡效率与公平———既重视高考的效率,也追求高考的社会公平性。(3)在技术定位上。系统性分离考试与招生录取过程,既稳步推进了考招分离,又逐步扩大了高校选拔新生的权能[11]。
社会环境
入学后
高考前高考志愿填报
中学
新高考改革高考生学习行为选择行为
高校
高校招生计划 分类高校招录标准 原则高校招生科目 反馈
图1 新高考改革的技术路线图
我国高考改革一直存在着一些两难问题,这些问题中较突出的有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矛盾、统一考试与品行考查的矛盾、统一考试与选拔专才的矛盾、保持难度与减轻负担的矛盾等[12]。如果人们只看到问题的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就会使高考改革走向弯路。教育界必须在全面研究和长期规划的基础上渐进式地推行高考改革,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行进。为此,笔者设计了新高考改革的技术路线图(图1),指出高考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轮高考改革呈现出一定的价值取向:扩大高考主体的权利,理顺统一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缓解“一考定终身”的压力。新高考改革取得的成功体现为“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得以打破;学生的选择权大大增加,更加注重其个性发展;录取模式有了新的格局;招生取向有了新的变化等[13]。这些都从不同方面证明了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各个省份依据省情提出各自的新高考实施意见,力图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的新高考改革道路。
新高考改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需要理论界和实践层面的共同努力。在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科目选择权的落实、考试次数增加带来更多的负担、统一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分数如何组合等问题。因此,继续推进高考改革,我们需要注意:(1)克服高考操作技术的知识中心倾向,解决多元化综合评价社会接受性低的问题;(2)高考改革要避免考出个性的陷阱,要降低教学改革的难度,保障选考的社会意义,克服多次考试的博弈复杂性;(3)考招分离改革需要变革现代性的高校组织,加大招生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招生面试环节的技术性水平。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改革的双向路径
在新高考形势下,高校的改革面临着方向性的选择:一是让参加新高考的学生汇入我国高校的传统育人体系之中;二是顺应高考改革所带来的招生育人方式变化,加快高校招生培养的现代化。面对
新高考改革,高校可采用政策分析和实证归纳的方法,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路径,结合行动研究,从操作层面筛选、验证高校招生录取的方法、策略、模式等,从而获得可持续性的力量。
高考改革政策制定、颁布和实施的背后,是将其作为指导思想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推动着教育政策的变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校应自觉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高考改革对高校招生录取和人才培养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高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都将随之发生变化。面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高校要在更新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规格和选拔标准、构建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等方面进行创新,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发展[14]。
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作文四年级基于社会转型时期新高考变革的背景,高校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我国各省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现状与特征,探讨新高考改革给高校带来的影响,融合科学性和公平性的矛盾与张力,探究高校招生录取的新模式,从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探索大学生有效教育模式的实践应用。面对新高考改革,高校要积极推动招生录取改革,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加强优势学科和特专业建设,创新招生宣传
方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的行动路线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绝大多数高校都在主动谋求战略优势,加紧进行学科与课程建设,更加重视专业调整,对课程体系进行重建。为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应协同相关部门共同探索行动路线。
1.注重程序设计,增强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公平选才和科学选才是贯穿高考制度完善和改革演进的两条主线,其实质是公平和效益的关系[15]。在功能定位上,新高考改革应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通过改变考试内容和招生方式来促进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发展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仍需有关各方加强研究,不断调整完善改革方案,融合文化心理和政策法律两种维度,充分考虑新高考政策背后的理念,在民众认同与教育政策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在公平性与科学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建构有效的教育模式和人才选拔机制。高考改革的综合素质评价中有几个问题需要理清:(1)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高校,而非高中;(2)综合素质的内容是一种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3)综合评价的手段很多,测评环节有学生开展辩论、进行课题设计、完成临时布置的任务、参加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4)综合素质评价的程序设计能保证评价过程的公平公正。综合素质评价是
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教育考试部门及高校需慎重对待,注重对评价程序及其内涵的研究,进一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提高评价结果的效度。
2.“教、考、招”联动,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招生能力。高考综合改革涉及考试科目改革和招生录取改革两个方面,招生录取改革是在考试科目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新高考改革考验着高校的招生智慧,也促使高校办出特,想方设法提高教育质量,招到理想的生源。在国家教育和考试部门的部署之下,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全面启动。在高考改革的各链条中,中学的“教学”、考试部门的“考试”和高校的“招生”,处于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它们须相互呼应。招生阶段的改革和高校的参与直接影响着高考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高考改革过程中,“教”“考”“招”三者必须有效联动,提高招生录取工作的系统协调性,特别是要增强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的能动性和选拔水平[16]。考量当下我国实施高考改革的政策目标与实际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应通过理念、体系和模式的创新加以应对,寻求科学的途径,实现人才选拔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高校与高中互动,强化对高中生学科志趣的指导。高中与高校是高考过程前后两个阶段的主体,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必须进行通盘考虑。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应该在学科兴趣、职业规划等方面为高中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高校和专业的选择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面对众多的高校及繁杂的专业,许多高中生及其教师都会
感到困惑。在中学生的职业规划、如何选择科目及高等学校的专业介绍等方面,中学教师迫切需要大学教师的指导。新高考改革客观上要求每所高中都能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何进行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学教师可以请高校教师为其“补课”。高校教师不仅要介绍学生考什么大学,还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自身的学术兴趣。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与高校将持续开展深度合作,开展广泛的人才培养项目,并通过学生参加比
赛、教师在线指导、项目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高中阶段逐步树立起学科志向。在学生进入大学阶段之后,高校应进一步明确每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加强课程建设,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与激励,调动师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金芳.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走向分析[J].教育研究,2011(10):64-68.
[2][6]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 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3]中国政府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EB/OL].ht
tp://old.moe.gov.cn/pub 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559/html.
[4]陈方泉,叶志明,叶红.高考改革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相互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12):18-20.[5][8]周彬.新高考改革,呼唤高校勇担“良性引领”使命[N].文汇报,2018-01-12.
网易云一起听歌
[7]袁振国.探索和完善具有中国特的高考制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3):1-12.[9]刘海峰.高考专业选择热门的不如适合的[N].光明日报,2018-06-05.
[10]欧媚.高校应更加积极参与新高考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8-10-31.
[11]马健生,邹维.高考改革40年的经验和教训:历史与比较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57-66+190.
[12]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两难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0(03):36-38.
[13]刘存媛,孙发利.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J].考试周刊,2017(61):29-31.[14]钟秉林.高等学校要主动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
战[J].高等教育研究,2015(03):27-31.
[15]边新灿.公平选才和科学选才———高考改革两难价值取向的矛盾和统一[J].中国高教研究,2015(09):27-32. 
[16]季青春.考试与招生联动:高考科目改革的价值、困境与对策[J].中国考试,2018(06):10-15
(责任编辑:刘新才)
MissionandActionPathofUniversitiesundertheBackground
性价比较高的车oftheNew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Reform
ZUOChongliang,TANGFanggui
(HengyangNormalUniversity,Hengyang,Hunan421002,China)
Abstract:Thereformofthenew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isamajoreducationaleventinChinaatthepresenttime.Ithasmultiplepositivevaluesandraisesanumberofissuesthatneedtobetakenseriously.Theinteractionbetween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reformandcollegereformiscloselyrelatedtocollegeenroll ment.Thenew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reformcallsforthemissionof“benignleadership”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putsforwardthenewrequirementsforenrollmentandtalenttrainingincollegesanduniversi ties.Inthefaceofthenew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reform,collegesanduniversitiescanadopttwo waypathfromtoptobottomandbottom up,strengthenpolicyanalysis,strengthenthetieswithhighschools,andattractthehigh qualitystudentstoapplyforexams.Atthesametime,collegesanduniversitiesshouldcarryoutspeci
ficactions,reformtheadmissionsforms,maintaindistinctivedisciplines,optimizeprofessionalstruc ture,adjusttrainingplans,innovatetalenttrainingmodels,andincreasethequalityoftalentstraining.
Keywords:new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reform;admissions;characteristicsubjects;talentstraining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