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问题,一多半大学毕业生对薪水不满意,高校就业率统计存在虚假。2006就业论坛日前举行,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世界十大丑建筑4成海归认为职业方向出错
  ●案例:留学后薪水不如出国前
  曾在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工作的吴小三年前去英国留学。吴小说,“当时就是希望换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在花费60万留学两年回国后,吴小却傻眼了:“国内就业形势和两年前大不相同,现在海归一大把,工作越来越不好了。”半年之内,吴小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工作,但几个公司给她的薪水还不如她出国前的。“我真有点后悔当时出国的选择。”
起名字男孩  ●数据:三成“海归”存在就业问题
  在日前召开的2006年就业论坛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林泽炎博士透露,近期一项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海归”存在就业问题,40%“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
  分析:出国学习应该“有的放矢”
  “大多数中国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不明确,在国外学习中,不知道如何把学业和就业联系起来,造成了回国后对就业的茫然。”林泽炎建议,高校应设置目标明确的就业教育,让高端人才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此外,计算留学成本使得海归们心理期望过高,使得他们很难到满意的工作。
  一多半毕业生对薪水不满意
  ●案例:大学生工资底线为1600元
全字组词  “在北京一个月生活成本到底是多少?”这是时下部分大学毕业生工作的“底线”。北京林业大学的毕业生李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要在北京生活,就算和别人合租,每月房租水电至少800元钱,吃饭至少500元钱,交通费电话费一个月至少300元钱。“1600元是底线,工资不能再比这个低了。”但记者了解,很多本科生毕业第一年的工资达不到这个“最低成本”。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只好租地下室、吃街头小吃,他们戏称自己是“高知识贫民”。
  ●数据:多半大学生对薪水不满意
  2006年就业论坛上的一项数据表示:2005年大学生就业满意率60%,8成大学生认为工
作中的发展空间比薪酬重要,近6成学生对单位提供的培训机会感到满意,不到一半的大学生对薪水表示满意。这些情况与2004年基本相同。尽管对薪水不满意,很多的大学生就业心态已普遍改变了。与前几年求职一味追求高薪相比,目前大多数学生就业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数据显示,75.5%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薪水普通但发展稳定的企业,仅有9%的学生愿意选择高薪但发展不稳定的工作。 首付比例
  分析:上大学是投资而不是消费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教授认为,目前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上大学不一定都能毕业,毕业后不一定都能就业,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上大学不是消费,而是一种投资。所以学生们要有风险意识,意识到自己有可能“不能就业”,有可能“薪水不高”。大学生对薪水不满意,关键还是因为学生们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著名教育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说,大学生要首先知道自己都会什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上,仅仅会读书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的生存、学习和就业能力,与他毕业后能不能就业有密切的联系。”
 ktv服务员管理制度 高校就业率统计存在虚假
  ●案例:民办大学称就业率100%
  去年,一项民办大学就业率排行榜在媒体上公布,北京吉利大学就业率显示为100%。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校方表示:“我们人人成才,学生个个能就业”很多学生却表示,曾经到“挂靠”单位或临时到工作,而目前处于失业状态。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告诉记者,目前高校的就业率是由“高校自己向教委申报的”。
  ●数据:一项就业率三个数字
  关于2005年的高校就业率,记者拿到了几个不同数字:教育部公布,截至2005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率72.6%,本科生82.7%;国家人事部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7.7%;而今年7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未到工作的占27.25%。
  分析:高校就业率要由第三方统计
  杨东平认为,目前统计毕业时候的实际签约率是毫无价值的。“还没有离开学校,就让学生和单位签约,所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毕业时候签约率大面积作假。”国外通行的指标是调查一年后的就业结果。
  另外,目前高校自报就业率的统计方式,使得汇总的统计可信度很低。“我认为应该由第三方建立国家教育信息系统,把大学生就业信息统计建立在一个科学可测的基础上,从制度上矫治就业率统计的虚假情况。”
  链接新闻
秋季适合去哪旅游  北大开通求职减压
  正值高校就业时期,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开通了“求职解压热线”,请心理学老师为学生一对一答疑解惑。
  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称,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毕业生们在求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焦虑。为了缓解学生压力,就业中心首设。咨询的内容包含求职心理调试、压力舒缓、就业政策解读、求职技巧提升、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等。
解决中国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制度和政策的调整
内容摘要:中国就业问题严峻,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民工荒”问题凸现。中国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不够发达,自主创业不够充分等是形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就业,中小企业,就业政策,自主创业
 
  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未来最主要的民生问题。让每位劳动力拥有就业岗位,是缩小收入差距、维持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途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的结构转移,扩充城市就业总量,是研究就业最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它们能否实现,最为关键的是政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是否满足劳动力结构转移和扩充总量的制度需求。我们目前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实际是一种阻碍就业结构转型和就业容量扩大的逆向安排。只有对症调整发展道路、修改制度和设计出台政策,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的就业不足问题。
 
  一、当前的就业形势
 
  (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同比增长了10.7%。在经济发展的拉动下,就业与再就业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前三季度实现城镇新增各种就业人员1,423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9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99万人,截至9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总之,2006年的就业情况比预期的要好,但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首先,劳动力供求矛盾非常突出。2006年新增劳动力达到峰值、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城镇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压力继续保持,需要安排就业总量保持2,500万人以上,估计还有1,000多万人无就业岗位,就业压力非常大。
  其次,就业结构转变任务艰巨。中国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特征明显,劳动力迁移规模巨大,同时正处于完善体制和调整结构的关键时期,劳动力就业观念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还远不符合产业、所有制、企业等结构变化所派生的对劳动力的需求。
  再次,解决就业的思路、体制和政策还需要下大力气改变。尽管我们越来越重视就业工作,
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但是解决就业的观念依然有待改进,一些阻碍就业的体制和政策依然没有改变。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呈现五个特征
  1、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是指城镇从业人员占城镇总人口的比率,可以以此来推算失业率。1980年以来,我国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最高的年份是1990年,为56.4%,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04、2005年分别为48.8%、48.6%。这可能是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有相当一部分城镇劳动力提前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因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生活,是中国城镇人口增加的主要源泉,应该说,城镇劳动力参与率不会下降如此之快。以1990年的城镇人口参与率为参照,2005年应当工作而没能工作的城镇劳动力高达4,413多万人,他们形成的城镇失业率为13.88%。再考虑加上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城镇待业率3.86%,中国2005年实际的城镇人口失业率可能为17.74%。有人预测2006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开始回升,但城镇人口失业率可能仍然超过17%。
  2、非公有企业、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成为就业的主要场所。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劳动者就业的主渠道。十几年来,个体私营企业平均每年增加就业岗位500万至600万个,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5%。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总体上没有增加岗位,反而在减少岗位。有关机构对全国100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2006年的前三季度国有、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全部用人总需求的比重分别仅为7.5%、8.2%和7.2%,同期个体经营、私营企业用人需求的比重分别为41.4%、38.3%和35.3%。
  3、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2006年是扩招后的第三个高校毕业生高峰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了413万人,即使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全年仍然有11O多万人没有到工作。其实这个就业率的准确性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初步估算共有250万人处于失业状况。2006就业论坛提供的资料来看,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问题。从表面上看,高校毕业生面临的是结构性就业难题。但从大学生工资一再下降的事实上来看,更多是受第三产业不发达、中小企业受到的管制太多、创业受到抑制、教育体制不合理等方面的制约。
  4、“民工荒”问题继续凸现。“民工荒”问题最早出现在2004年,这两年持续存在。这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同时,农民工的工资开始缓慢上升。根据劳动部2006年1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2005年农村外出人员的平均月收入上升到1,044元,2003年和2004年则分别只有612元和655元。另据调查显示,85.6%和13.8%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处于上升和持平状况。“民工荒”更凸现的是,有一技之长的生产性人员供不应求。有调查显示,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短缺情况比较严重。
  5、城镇再就业压力有待缓解。有关资料显示,到2005年底城镇登记的失业人数为839万人。如果今年安排500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考虑新增加的失业人员,今年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将超过900万。这些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资源枯竭城市等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并且多数是前几年积累下来的困难众,普遍年龄比较大、技能单一,再就业比较困难。同时,在已实现再就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就业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新的失业。
 
  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问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扩充就业总量,这主要是由中国人口多,劳动供求矛盾大所决定的;二是转换就业结构,这主要是由我们正处于二元城乡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制和改革、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就业结构转变的难度。上面两个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在“十一五”期间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就业依然是中国面临一个首要问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