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的矫正
案例分析: 一位高三女生的苦恼
                        宾阳中学  曾祥松
案例:我带的是一个高三理科班,今天到班上与一位女生谈心,她向我倾诉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苦恼,她觉得自己的思想好象不受自己控制,非常害怕! 这是一个很自觉懂事的女生,家在农村 以前曾经由于压力有时会在做练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从高一就有了这种现象,断断续续),现在到高三了,有时当她想静心作练习时,心里好象有一种声音在对自己说:“我能静下心来吗?如果我不能静下心来怎么办?”甚至有时她能静心学习了,偶尔心里又会对自己说:“我怎么能安心下来了呢?”然后自己的注意力又被打乱了,经常一道题看了一两遍还不明题意,甚至有时同学跟她说话她都不能认真听清楚同学量具体说的是什么。这样一来,不管能不能集中精神学习好象都有一种声音或说一种杂念在干扰自己,中午睡觉也是这样,刚开始入睡就想我睡不睡得着呢?有时一直到起床头脑都还很清醒,所以感到更加忧虑,觉得到了高考也会这样不能使自己的头脑安静做题怎么办?
    近段时间我看了一些有关心理学的书和网上的一些文章,觉得该女生得了考试焦虑症和强迫症,这个女生初中考上高中时是县里的前五名,现在成绩在年级理科是四百多名,(我们学校理科
每年上一本有三百人以上),她觉得不应该下滑得那么多,学习的信心不足,老担心学不好, 每当自己做练习前就先想我不能集中精力怎么办?考试时如果也象有时出现的看两三遍题目都还想不下去怎么办?
一、考试焦虑的心理分析
(一)考试焦虑及形成
  考试焦虑是目前中学生所面临的现实而重大的问题,日益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强烈关注。一般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特殊的、由整个考试情景引起的神经紧张状态。当应试者面临新的考试时,曾经有过的考试失败的经历,与人竞争的场景,对考试后果的担忧,来自家庭、他人、社会的压力等等,所有诸如此类的情景因素,一旦使应试者预感到无力加以避免或应付而感到严重的、无法摆脱的威胁时,便产生了恐惧和担忧,并由复合的恐惧担忧情绪转化为焦虑。但考试焦虑并不是单纯的恐惧和担忧,恐惧和担忧是面对真实的危险而产生的具有自我保护彩的适当的情绪反应,它们能使人自我调控,尽力避开危险。而焦虑则不仅是对危险的情景而且更多地是对预料或想象中的危险情景的反应,是对危险所产生的恐惧或担忧本身的关注,当对恐惧或担忧本身无能为力时,它们便具有了真正的
威胁。因此,考试焦虑也是一种对考试恐惧的恐惧,对考试担忧的担忧。同时,考试焦虑与一般性焦虑有所不同的是,它有比较明确的焦虑对象。如对考试情景、过程或考试结果的焦虑。在认知、情绪体验、身体反应等方面均表现出特定的变化。利伯特(Liebort,1967)等人对考试焦虑测量进行因素分析表明,考试焦虑包含两种成份,一为忧虑性,一为情绪性。忧虑性主要涉及对即将到来的考试的评价、预期以及由此产生的担忧、不,包含较多的认知成份。情绪性主要指与之相伴随的情绪体验及身体反应,如恐慌、焦急和与植物性神经活动失调有关的身体症状。   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认为,中学生考试焦虑反应是后天“习得”的,它与早期的经验有关。例如,在儿童时期,每当经历一场考试时,家长都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在班级里,老师总是喜欢那些成绩好的学生;有些同学,因为不能通过考试或成绩不够好而受到留级处罚或不能升入重点学校,或不能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有时候也会因为考试成绩而听到别人对自己智力方面的评价等等。因此,在最初的考试过程中,便存在着不尽合理的自我期待,失败后的恐惧感以及对考试的消极态度。随着年级和阶段的提高,考试焦虑便发展起来,过去的经历和体验作为感情记忆被保留下来,在随后的新的考试中,当前的考试情景和有关的感情记忆,便通过认知过程的定势思维加工引起了应试者情绪的波动,这种波动的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注意力分散和记忆力减退,严重干
北京市常住户口>家中财位忧了逻辑思维过程。这种心理上的紊乱,使应试者不能集中于考试的内容,整个考试情景将变得富有威胁性,应试者将不得不把注意中心转移到对基本情感的保护上来。处于这样一种被动防卫状态,人的知觉变得狭窄,思想慌乱,无所适从,不能连贯地分析问题,容易产生极端的念头。所有这些最终集中为自我评价的过度消极,自我怀疑和自卑感,夸大自己的无能和失败,从而对考试顾虑重重,失去信心,形成严重的考试焦虑症。
(二)考试焦虑水平与成绩
  考试焦虑通过考试过程起作用,进而对考试成绩发生影响,但具体影响的实际情形则是复杂的,要做具体分析。一般认为,心理焦虑水平与活动效果呈倒“U”字曲线关系。即焦虑水平过度或过低会妨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挥,不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而适度的焦虑对其所从事的活动会起激励作用。
  目前,借助焦虑量表(SAS),可把焦虑分为四级(类)。第一级,镇定状态。这种状态说明应试者头脑清醒、思想重视、态度端正;积极、乐观,坦然自如。但有时略有激动,具有紧迫感。第二级,轻度焦虑。这种状态说明应试者心情较为激动,有一种焦虑感,心中有点惶惑不。但这仍属正常现象,它将证实应试者准备进行或正在进行紧张的高效率的
学习和复习,如此焦虑,有无过,只要应试者把焦虑感控制在此水平和较短的时间之内,是不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的。第三级,中度焦虑。这种状态说明应试者心情过于激动,焦虑较高。若以这样紧张的心境去迎考,势必难以考出自身的实际水平。它证实应试者的神经能开始有些紊乱,身心健康已经有所损害。需设法降低焦虑水平,防止神经能进一步恶化。第四级,重度焦虑。这种状态说明应试者对考试已产生恐惧心理,焦虑感很强,已经患上“考试焦虑证”。这是一种慢性神经性焦虑症,它表明应试者对考试的害怕和担心已经形成了恶性的条件反射,对考试的来临已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感。说明应试者的心理健康已经受到较大的损害,必须尽早采取措施,进行心理和药物。
  由此,我们看到,考试焦虑具有双重性。从积极的一面看,它是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认真、动机强的体现,适度的焦虑感是一种相当宝贵的动力。从消极的一面看,可能妨碍考试、作业,且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对一定的作业结构来说,每位学生都应当处于一种适宜的焦虑水平才能考出其所能达到的最好的成绩。显然,这种焦虑水平应该是因人而异的。而考试焦虑水平过高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应给予特别的重视。
(三)考试焦虑水平过高的表现及诊断
洗面乳排行榜
  按SAS的等级划分,考试焦虑水平过高属重度焦虑,其主要表现如下:
  1.情绪紧张、难以自控。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在考试前和考试过程中,内心极不稳定,呼吸急促、心率加速,心脏好似欲跳出胸膛。常伴有头痛、失眠、多梦易醒、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和十二指肠经常疼痛、心悸盗汗、皮肤瘙痒、火气旺盛、脾气变化等。面对自己的情绪变化,学生无力自拔,难以使自己的心情稳定下来,以致考试时慌慌然无法正常考试。这可以通过考试焦虑自陈量表来诊断,也可通过生理测量指标来判断。
  2.自信缺乏、自评过低。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往往事事怀疑,既怀疑考前自己的复习准备程度和老师复习指导的全面性及针对性,又怀疑此时此刻自己答题从内容到方法上的正确性,他们对自己考试能力一点儿不自信,始终被一种出错感缠绕着。自卑感较重,且敏感、胆怯。这使学生在解题时犹豫不决,贻误时间,而且还严重地影响其考试情绪,使之更加难以做到镇定自若。这方面可以通过考试焦虑量表及投射测验法来诊断。
  3.注意分散、难以思维。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有几分神态恍忽,眼睛似看非看,脑子似想非想,面对试题思维机器动转困难,常出现短暂的呆滞现象。出现“盯着试题看,却怎么也看不进去。思维处于一种漂浮状态,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随之拿笔的手也像是身外之物
不听大脑指挥,频频写错意思或写字速度大减。由于学生对解题目标的专注程度较差,无法集中深入思考,进行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因而也就难以一一解决问题。这方面可通过观察和考试焦虑量表来诊断。
(四)考试焦虑水平过高形成的原因
  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包括个体内部的身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具体原因如下:
  1.遗传及身体健康状况不良。那些神经类型属于弱型的人对环境刺激较为敏感,易产生紧张反应。这类人的考试焦虑程度较高。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的人,对将要面临的考试尤其是重要考试,会产生较强烈的焦虑反应。
  2.认知偏差。学生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的预测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评价不当,易导致考试焦虑。如果学生在个人的前途、名誉问题的认识上发生偏颇,过分看重,对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评价过低,则在考试时便会造成高度神经紧张,情绪反应强烈,产生过度焦虑。
  3.知识准备和应试经验不足。如考前对有关考试的内容、知识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且缺乏相应的应试技能、经验,则学生在考前和考试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虑情绪,遇到难题茫然无措。
  4.家长、教师及社会要求的压力过大。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要求越严、期望值越高,不适合孩子兴趣和专长则对孩子的压力越大,孩子也就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考分极为关注,订指标,搞奖励,看到孩子考分不理想,轻则训斥、责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孩子沉重的心理压力,觉得“考不好难以向家长交差”。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以成绩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对考试重要性的过多评论,对考试情况的不当评价和总结,对学生态度专制。在这种学校氛围里的学生也极易产生考试焦虑情绪。同时,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政策体制(尤其是教育政策体制)会影响到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识评价。在社会升学、就业竞争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在以“考试论高下”的社会环境里,学生的考试焦虑就越严重。
  显然,要排解过高的考试焦虑,仅仅依靠学校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但是,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克服考试焦虑的调节方法,却是极为必要的。
怎么看电脑配置显卡
二、考试焦虑的控制策略
  对应试者所处焦虑状态(水平)在实践中要作具体分析和处理,采取适宜的控制方式、方法,以达到缓解和消除严重的考试焦虑,引导、利用适度焦虑,以形成正常的考试心理。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知矫正法
周末短信祝福  考试焦虑有比较明确的焦虑对象,而且认知评价活动在产生焦虑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考试焦虑源于应试者对考试的重要性、考试难度(作业结构)与自己能力的大小、知识掌握程度的认识和评估而引起的各种担忧。因此,通过改变应试者的自我认知、评价,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控制焦虑。
  认知矫正法是在吸取艾里斯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辅导方法,是通过指导学生察觉个人的不合理的思想观念、态度,并通过自我质辩、假设最坏可能性、角倒换等方式形成合理认知的一套操作程序,借以减弱或消除学生的考试焦虑。
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世界八大奇迹之首  第一步,自我观察,检查自己的担忧。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在临考前细微的生理、情绪变化,特别是对考试的各种担忧,如“考试真可怕,我讨厌考试”、“要是考试失败,我不知该怎么办”、“我没有人家复习得多,这次考试一定会很糟”、“其他人都比我聪明,我真是笨极了”等等。并要求学生把这些担忧清晰地表达出来,将担忧的各项目按程度依次写在纸上。这有利于学生心理沉淀的释放,使担忧明确化,使学生以一种理智、现实、不逃避的态度正视自我,增强自我克服的信心。
  第二步:对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和质辩。学生对考试的担忧有现实合理的方面,也有不现实、不合理的一面;或者从一个角度看是合理的,从另一角度看又是不合理的。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自己的担忧:一是担忧是否有事实根据(如让学生自问“有什么事实证明这个担忧是应该的?”“这些事实充分吗”?“从它们出发一定能够得出担忧的结论吗?”);二是是否以偏概全(如一次考试不好就推之将来一定考不好;某一章、某一科没学好就认为所有科目都没准备好。);三是是否夸大自己的缺点、不足,缩小自己的能力、长处;四是是否把自己的情绪感受当作下结论的依据(如我感到信心不足,所以我一定考不好;我感到可能没有希望,所以一定会考不上)。边分析,边对不合理的不现实的担忧给予质疑、辩驳。也可以先让学生假设其担忧的最坏的结果可能达到什么程度,再让
学生认识到最坏的结果也不像其想象的那样可怕;即使真的发生最坏的结果,他也是能够承受的。同时,还可让学生扮老师,老师扮学生,让扮“教师”的学生来帮助扮“学生”的老师,对其担忧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质疑。这样也能达到帮助学生认识其不合理的担忧的目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