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的落脚点。第一目“行己有耻”引导学生要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并树立底线意识,不断增强自控力;第二目“止于至善”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寻榜样,做到自省和慎独。本节课是对学生自律自省的教育,采用名人事例进行激励,引导学生向模范学习。
【学情分析】
进入青春期,学生面临很多的不良诱惑,增强对不良诱惑的抵抗能力,增强自律意识,是初中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课对学生进行自律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底线意识,不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努力学习榜样,自我反省,做更好的自己。修身为本,在学习中成长,是青春最好的证明。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行己有耻?什么是止于至善?
增强自控能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学习榜样的精神和行为,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
有羞耻之心,反思之意,不断省查自己。
【教学重点】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榜样的作用?
止于至善的要求?
【教学难点】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
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行己
有耻
行己有耻的含义
行己有耻的要求
止于至善
汽车后备箱含义
止于至善的要求
运用你的经验:P27
问题: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课本“行己有耻”和“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的含义。
阅读感悟:P28
问题:卢梭做的对么?
怎么恢复回收站删除的文件内心隐隐作痛说明卢梭是个怎样的人?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梅兰芳蓄须明志
思考:陶渊明和梅兰芳为何受到世人的尊敬?
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得出结论:“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
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探究与分享:P28
思考: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得出结论:“行己有耻”,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触碰法律的事情更不能做。
船长的故事
问题: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得出结论:“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方法与技能:P29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老虎和老鼠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
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感悟:青岛微尘
播放视频:感动中国2006青岛“微尘
诗朗诵:《小小的我》
探究与分享:P30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榜样的力量:感动中国2016人物故事
得出结论:在生活中寻“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
齐白石的故事、柳公权的故事
思考:从齐白石和柳公权的故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关于“自省”的名言
杨震、许衡的故事
思考:从杨震和许衡的故事中 你得到哪些启示?
探究与分享:P31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那个该具备哪些品质?
播放视频:少年中国说
得出结论: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有气节,不向权势和富贵低头。
行己有耻,要所有为、有所不为。
学生回答:要磨练意志,不断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
学生回答: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要有“至善”追求。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要不断对自己进行自我省察,积极调整自己,做到“止于至善”。
大湾区是指哪里学生回答:即便再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
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严守道德准则。
从学生学生熟悉的田字格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格”字的含义。
用卢梭的事迹引发学生对“行己有耻”的思考,并反思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通过名人故事,引导学生对“行己有耻”的思考并向名人学习。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规则,引导学生树立底线意识。
通过船长的故事引导学生要磨砺意志,不断在增强自控力。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的至善追求。
通过青岛微尘的故事,让学生体会“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通过感动中国人物,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
通过名人自省的故事,引导学生要不断进行自省。
通过这两个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慎独。
电脑输入法不见了怎么调出来通过视频内容,引导学生修身、成长。
【板书设计】
青春有格
一、行己有耻
1、含义
2、要求
二、止于至善
1、含义
2、要求
【作业布置】印成卷子下发
《青春有格》导学案
学习目标:
把握“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要求。学会学习榜样,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
能够真诚地面对自己,树立底线意思;能够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学习重点:行己有耻
学习难点:止于至善
一、预习导航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根据预习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课本基础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勾画出重点知识。
1.“行己有耻”意识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我们要知-------,懂-------;----------,-----------。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不断提高辨别------的能力。“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善于寻好的--------、向-------学习、汲取-------的力量,我们社会、我们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4.“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的习惯。
二、合作探究
【使用说明】结合课本内容和探究题,与合作伙伴在小组内或跨组讨论、展示交流自学成果、解决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疑惑、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组长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1.探究活动:教材28页     
2.探究与分享:
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3.探究活动:课本3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三、随堂练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古语给我们的启示(    )
A “规矩”与“方圆”是对立的
B  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C  有了“规则”就一定能成“方圆”
D  不同场所有不同的规矩
2.下列对“止于至善”理解正确的是    (      )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止于至善”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A ①②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因此,我们应该做到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