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
第一节 统计数据收集的方式和方法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第三节统计调查问卷设计
[教学目的]
状态视频怎么设置 1、了解统计数据收集的基本要求和种类。
2、掌握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
3、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
4、学会统计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
[教学时数]:4课时
怎么玩教学内容:
§1、统计数据收集的方式和方法
一、统计数据收集的基本要求和种类
(一)统计数据收集的基本要求
1.概念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被研究现象进行系统地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2.意义
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整理和分析的前提,是保证统计资料质量的首要环节。
3.基本要求:准确、及时
准确:
提供的统计调查资料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具体指:
反映真实,杜绝虚报、瞒报;
数字完整,没有遗漏;
计算准确,不出差错。
及时:即时效性。
要求按统计调查方案中规定的时间尽快提供调查资料。
准确与及时的关系:
相辅相成的整体。既要准中求快,又要快中保准,反对准而不快、快而不准。
(二)统计数据收集的种类
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中,往往需要利用统计数据,那么应从哪里获得必要的统计数据呢?从统计数据本身的来源看,统计数据最初都是来源于直接的调查或试验。但从使用者的角度
看,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两种渠道:一是来源于直接的调查和科学试验,对使用者来说,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称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二是来源于别人调查或试验的数据,对使用者来说,这是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称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直接数据按照来源的不同分为调查数据和实验数据。
1、调查数据是直接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2、实验数据是在实验中通过控制实验对象和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进行观测记录而收集到的数据。
二、统计数据的调查方式
(一)统计调查组织形式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毫无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登记,非全面调查则是只对调查对象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登记。前者包括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后者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非全面统计报表。
2、按调查的组织形式分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后者包括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3、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分经常调查和一时调查。经常性调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连续不断的经常性的登记,一次性调查是对调查对象在某一时点的情况进行调查,同类的调查以后在某一时点可以再次进行,也可以不再进行。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一般是一时调查。
(二)普查
1、普查的概念 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以搜集重要国情国力和资源状况的全面资料,为政府制定规划、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如人口普查、科技人员普查、工业普查、物资库存普查等。普查多半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而且所要搜集的是经常的、定期的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更为详细的资料,特别是诸如人口、物资等时点的数据。
2、普查的方式 普查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大量
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进行直接的登记,如人口普查等;另一种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查表,由登记单位填报,如物资库存普查等。这种方式比第一种简便,适用于内容比较单一、涉及范围较小的情况,特别是为了满足某种紧迫需要而进行的“快速普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它由登记单位将填报的表格越过中间一些环节直接报送到最高一级机构集中汇总。例如:我国采取第一种方式普查的有: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95年私营商业及饮食业普查,1964年第二次全国科技售货员普查,1977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实际用工人数普查,1978年全国科技人员普查,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等,采取上述第二种方式普查的有:1954年黑金属、有金属和木材库存普查,1954年以后所进行的多次物资库存普查,1985年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等。
3、普查特点 普查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搜集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由于普查涉及面广、调查单位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需要间隔较长的时间,一般每隔10年进行一次。如我国的人口普查从1953年至2000年共进行了五次。今后,我国的普查将规范化、制度化,即每逢末尾数
七夕短信祝福朋友字为“0”的年份进行人口普查,每逢“3”的年份进行第三产业普查,每逢“5”的年份进行工业普查,每逢“7”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每逢“1”或“6”的年份进行统计基本单位普查。
②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标准时点是指对被调查对象登记时所依据的统一时点。调查资料必须反映调查对象的这一时点上的状况,以避免调查时因情况变动而产生重复登记或遗漏现象。例如,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就是要反映这一时点上我国人口的实际状况,某人11月1日10时出生,则不被统计到人口数中去;农业普查的标准时点定为普查年份的1月1日0时。
③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尽可能同时进行登记,并在最短的期限内完成,以便在方法和步调上保持一致,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④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普查时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指标进行登记,不准任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汇总和综合,降低资料质量。同一种普查,每次调查的项目和指标应力求一致,以便于进行历次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和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
⑤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它可以为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依据。
⑥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普查既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又是一项广泛性的众工作。我国历次人口普查都认真贯彻众路线,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得到众的理解和配合,因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三)抽样调查
1、它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推算。
2、特点:① 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② 由样本数据推断总体。
③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④抽样法可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
3、优点:① 经济性。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② 时效性高。由于工作量小,调查的准备时间、调查时间、数据处理时间都可以大大缩减,从而迅速、及时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③适应面广。适用于对各个领域、各种问题的调查。其调查的内容和指标可以更详细、深入,从而获得更全面、更广泛的数据。它适合的场合有二:一是对普查进行必要的修正;二是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场合,如无限总体、未来时间、破坏性实验。
④准确性高。调查和登记误差小,抽样调查虽然不可避免地产生随机误差,但这种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因此推断的结果也是可靠的。
(四)统计报表
它是按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它要以一定的原始数据为基础,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进行填报。它的任务是经常地、定期地搜集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资料,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服务。
江苏高考 数学统计报表按其性质和要求不同,有如下几种分类:
(1)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 国家统计报表——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制发,用以搜集全国性的经济和社会基本情况,包括农业、工业、基建、物资、商业、外贸、劳动工资、财政等方面最基本的统计资料。部门统计报表——为了适应各部门业务管理需要而制定的专业技术报表。地方统计报表——针对地区特点而补充制定的地区性统计报表,是为本地区的计划和管理服务的。怎么解绑手机号
(2)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分为日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周期短的,要求资料上报迅速,填报的项目比较少;周期长的,内容要求全面一些;年报具有年末总结的性质,反映当年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贯彻执行情况,内容要求更全面和详尽。
(3) 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基层统计报表是由基层企、事业单位填报的报表,综合统计报表是由主管部门或部门根据基层报表逐级汇总填报的报表。
统计报表主要用于搜集全面的基本情况,此外,也常为重点调查等非全面调查所采用。统计报表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优点。
(1)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管理的需要而周密设计的统计信息系统,从基层单位日常业务的原始记录和台账(即原始记录分门别类的系统积累和总结)到包含一系列登记项目和指标,都可以力求规范和完善,使调查资料具有可靠的基础,保证资料的统一性,便于在全国范围内汇总、综合。
(2)它是依靠行政手段执行的报表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上报,因此,具有100%的回收率;而且填报的项目和指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完整地积累形成时间序列资料,便于进行历史对比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系统分析。
(3)它既可以越级汇总,也可以层层上报、逐级汇总,以便满足各级管理部门对主管系统和区域统计资料的需要。
统计报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适应政府管理职能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曾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全面的基本情况的调查方式,
经过调整和改进,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政府统计执行其“信息、咨询和监督”基本职能的主要手段。
已完结的校园小说 统计报表制度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它不仅要求各基层单位有完善的原始记录、台账和内部报表等良好的基础,而且要有—支熟悉业务的专业队伍。因此,它占用很大的人力和财力。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要很好地发挥统计报表制度的积极作用,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法规办事,实行系统内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报表要力求精简,既要防止多、乱、滥发报表,又要防止虚报、瞒报和漏报。这样,才能保证统计数字的质量,降低统计的社会成本。
(五)重点调查
1、重点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