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三⽉三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在我国北⽅中原地区也有“⼆⽉⼆,龙抬头;三⽉三,轩辕⽣”的说法。三⽉三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呢?下⾯是⼩编给⼤家带来的三⽉三的由来和风俗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家!
开机无桌面三⽉三的由来
每年农历三⽉初三(以下简称“三⽉三”),⼤地回春,春阳荫动。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传统节⽇。三⽉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上旬巳⽇为“上巳”,⼜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祓祸祈幅的节⽇,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的乞婚配、求⽣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的男⼥相恋的歌节。汉代,三⽉“上已”被确定为节⽇。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初三⽇,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令节。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巳演变为春游踏青和⽔边宴饮的娱乐性节⽇。宋元时,上已节春游踏青逐步让位于清明节,流楔游戏已不限于三⽉三。⼴西三⽉三,有的地⽅⼜称“三⽉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有的地⽅则是祭祖扫墓,是传统的扫墓拜⼭节⽇,别样的风采,各有来历与不同的习俗。
据古⽼传说,上巳节这⼀天是伏羲、⼥娲交合造⼈的⽇⼦,直到今天在⼀些地⽅还有“三⽉三”祭祀伏羲⼥娲的习俗。这说明上巳节的产⽣最初当和⼈们祭祀神灵、祈求⽣育⼦嗣有关,因⽽这⼀天也是青年男⼥相互交往,谈情说爱和众⼈游乐的⽇⼦。并从三皇五帝以⾄禹汤,都承续古制将三⽉上巳这个习俗延
续下来。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的繁育,仍规定了上巳会男⼥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使适龄男⼥都能有家有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天,宫廷⼥巫主持祓禊⼤礼,周天⼦率后妃亲往祭祀,斋戒沐浴,祭祀⼈祖。由于天⼦的倡导和礼法的规定三⽉上巳成为⼀个盛⼤的节⽇,每年这⼀天,上⾄天⼦诸侯,下⾄庶民百姓,⼈们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到深⼭幽⾕采摘兰草,或到郊野陌上宴饮⾏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未婚嫁的青年男⼥更是节⽇的主⾓,他们载歌载舞,⾃由寻或约会情⼈。《周礼·地官·媒⽒》中说:“仲春之⽉,令会男⼥,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官⽅给了“三⽉三”情⼈节⼀个法定的地位。于是后来的“三⽉三”不仅就有了东晋永和九年(353)三⽉三⽇,王羲之等四⼗余⼈于兰亭集会,曲⽔流觞,欢饮之间写下“天下第⼀⾏书”《兰亭序》的雅事,更有了杜甫《丽⼈⾏》诗中“三⽉三⽇天⽓新,长安⽔边多丽⼈”的暧昧、⾹艳情景。有了崔护“⼈⾯桃花相映
红”的“去年今⽇”之相思。从此,“令会男⼥”成为“三⽉三” 节⽇中最核⼼、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让青年男⼥相会于野外⽔边,⾃由挑选意中⼈,谈情说爱,顺应了⽓候和⼈体⽣理发育的⾃然节令,也有利于⼈类的⾃⾝⽣产,繁衍后代。同时“有情⼈终成眷属”,更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明进步。
三⽉三有哪些风俗习惯
三⽉三荠菜煮鸡蛋
好的用户名
农历三⽉三,国⼈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称地菜、⽥⼉菜等,是⽣长在⽥头地⾓的⼀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可⼝、营养丰富。民谚⽈:“三⽉三,荠菜当灵丹。”“三⽉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荠菜的季节。春⾷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如荠”的吟咏;⾟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三⽉三举家出游赏杏花
“春明三⽉杏花⾹”,三⽉初三,举家出游,有的⼈家带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这时正是迎春第⼀⽀杏花开放的时期,古有“三⽉杏花⾹”的说法,还有“⼜是⼀年春草绿,依然⼗⾥杏花⾹”的说法。实际上作为赏花来看,杏花并不算好看,但除去迎春花以外,它是“东风第⼀枝”开得早,农历三⽉已经绽放,在城市内蛰伏了⼀个冬天的⼈们,春暖乍寒,⼈们⾛向郊外赏杏花成了“三⽉三”的⼀个活动了。青岛也不例外,郊区“⼩⽔村”⼀带遍植杏花,城⾥市民去赏杏花的⼈络绎不绝。
吃鸡屎藤
农历三⽉三吃鸡屎藤,是⼴西北海本地⼈的⼀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的鸡丝藤⾯,⽤这种⾯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甜美,是本地⼈喜爱的特⾊⼩吃。相传农历三⽉初三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诞⾠,北海⼈以此纪念这位伟⼈。
放风筝
很帅的名字
“正是⼈间三⽉三,风筝飞满天”,三⽉初三还有放风筝的民俗,风筝的来源有很多的说法。有⼈说曾为战争中传递情报的功具等,但在民间是⼀种游戏。⼤⼈、孩⼦都喜欢放风筝,有⼈认为是⼀种健⾝活动。风筝的做法形形⾊⾊,难得有⼤的不同,许多已经成为⼯艺品。⼈们也认为经过了冬天,应该到户外活动,所以三⽉初三放风筝,其实不仅这⼀天,可以说从上巳⽇到清明都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冬泳好处
三⽉三情⼈节
在少数民族内仍保留三⽉三情⼈节的习俗。⽐如这⼀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个固定的地⽅展⽰她们的美丽。⼩伙⼦们也等着这⼀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如果相互喜欢的话,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会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拉拉扯扯的。
三⽉初三,上巳⽇也有⼀种⾷俗,就是吃“春饼”,把⾯赶成薄薄的饼,把鸡蛋煮熟剥去⽪,捣碎,有的⼈家还加进去蒜泥,把薄饼卷起来吃,有的地⽅暖得早,已经有了⼩葱,⽤春饼卷⼩葱吃。
壮族的传统节⽇三⽉三介绍
三⽉三是壮族⼈民的传统节⽇,对歌⼜是三⽉三的⼀项主要活动,因此⼜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化活动的,也是男⼥青年进⾏社交的场所。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的传说。其中⽐较流⾏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歌⼿的闺⼥长
2020高考时间
登录qq邮箱的⼗分美丽,⼜很会唱⼭歌,⽼⼈希望挑选⼀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过去多在农历九⽉中旬举⾏,⼀般持续5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
“三⽉三”,⽅圆数⼗⾥的男⼥青年,都兴⾼采烈地穿上节⽇盛装赶来参加,少者⼏百⼈,多达数千⼈或上万⼈。顿时,⼈⼭⼈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青年,各⾃三五或,寻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对⼿;遇有⽐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歌”和“邀请歌”;得到⼥⽅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喻贴切,亲切感⼈,青年男⼥经过对歌后接触,建⽴⼀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