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世界遗产地和茶的文化渊源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包括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其中共涉及了15个省、区、市等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和再加工茶等茶类的制作工艺、茶艺、茶礼等相关习俗,其中传统制茶技艺39项,民俗类有5项。世界上最感人的话
从1987年首次申遗成功至今,中国共有55项世界物质遗产(即自然和文化遗产)和4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而这些惊艳世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中,有着许多因茶闻名的胜地,其中,福建武夷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和山东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双世遗”。
自古名山出名茶,这四大“双世遗”名山,不仅自然风光优美,历史积淀深厚,而且茶史悠久,是中国名茶的原产地。以下这20个世界遗产地都是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和美丽的茶园.....
四川
1:四川都江堰:2000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都江堰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到:“茶生蜀山青城丈人峰,为茶中上品”。都江堰市因堰而名,因水而兴,作为茶文化发源地之一,不仅是天府之源,润泽沃野万里,更是成都市三大茶叶重点产区之一,在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茶文化独尊其席。
正因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就了天府之国,富饶了成都平原,成都的休闲文化应运而生。而喝茶就是这份休闲文化的代表之一。
都江堰市作为茶马古道的起点,追溯史料,西汉时期已经有迹可循。据考证,青城山早在唐代时已是有名的茶产区,并入贡,这就是名闻中外的“青城茶”。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向来喜欢喝茶,更爱在户外喝茶,河边、山中、林下、街头巷尾往往都有卖茶的小摊。
2:峨眉山乐山大佛:1996年入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峨眉山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
公元1世纪中叶,佛教由印度传入峨眉山。公元3世纪,普贤信仰之说在山中传播,中国僧人慧持在观心坡下营造普贤寺(今万年寺)。6世纪中叶,世界佛教发展重心逐步由印度转向中国,四川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中心,佛寺的兴建便应运而生。千百年来,峨眉山这个“佛门圣地”便以“普贤道场”之名,蜚声中外。
普贤是佛教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是印度转轮圣王的第八个儿子,曾经“证穷法界,久成正觉”。为了帮助释迦牟尼兴教,于是隐本垂迹,现菩萨相,专司佛之“理德”,以行教化度人。“以普贤视峨眉,不啻沧海之一滴,而峨眉有普贤,则如芥子须弥。”
也就是说,峨眉山本身在佛的眼光里,仅为不起眼的沧海一滴水,但是因为有了普贤,却使峨眉山有了整个佛界的地位。山之虽小,功用却大,纳佛教于一山,传名于全国,受到各地佛教徒的礼敬巡行。
峨眉山
峨眉山茶,香闻世界。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
峨眉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国仙山而驰名中外,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赞誉,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古称“弥勒大像”、“嘉定大佛”,始凿于唐代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才得以完成。佛像依山临江开凿而成,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
峨眉山自古产茶,是中国茶叶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据文献记载,峨眉山茶从事生产活动至今已有3000多年,如今人们仍可以看得到树龄达1000多年以上的野生古茶大树。
在西周时代,最先遁入峨眉山修行的中国道教创始人物,如鬼谷先生王翊、楚国隐士陆通,都与峨眉山茶有不解之缘。汉代,文帝曾遣使至山中祭祀求之;晋代,峨眉山茶就已扬名;宋代,山中道、佛两门大面积发展人工茶园。到了明代,洪武皇帝朱元璋和万历皇帝朱翊君先后御赐茶园与峨眉山,要求广种禅茶,精制贡茶。dnf巴卡尔
峨眉山有机茶园
愉的拼音不在背后就在前头打一城市峨眉雪芽,是峨眉山茶文化的主要载体。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南安(今乐山市)、武阳皆出名茶,多陂池,西有熊耳峡,南有峨眉山”。唐代李善《昭明文选注》曰:“峨眉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宋时,诗人陆游在《煮茶诗》中赞道:“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
峨眉山金顶
峨眉山深厚的佛教文化,为峨眉雪芽增添了几分禅味。因寺庙地处深山,多盛产茶叶,僧以茶当饭,以茶食客,广结善缘。
每年清明前后20天左右,在峨眉山海拔1000米之上的茶园,新芽破雪而出,僧人踏雪采茶。“风推万松吼,茶烹千古雪”,成为峨眉山茶乡一道奇特景观,故称此茶为“峨眉雪芽”。
峨眉雪芽,具扁、平、滑、直、尖的特点,泡之香气清香馥郁,泽嫩绿油润,汤嫩绿明亮,口感清醇淡雅,叶底嫩绿均匀。
峨眉雪芽
unravel云南
3:云南丽江古城:199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黑龙潭、净莲寺、普贤寺等景点,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
一。
云南以普洱闻名,随着文成公主进藏,饮茶在藏族也流行起来,于是便有了茶马交易。重走茶马古道,是丽江之行一个重要的部分。
茶马古道是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品的汉藏民族之间以及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商贸交通通道,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
而在云南,普洱茶类的贡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红茶类的滇红制作技艺,和黑茶类的下关沱茶制作技艺都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云南古茶园 2012年8月,“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GIAHS)。
云南沱茶,创制于云南下关,故又名下关沱茶。沱茶是云南茶中相当古老的制品,早就畅销省内外。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创制于清光绪二十八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由思茅地区景谷县所谓“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变而成现代沱茶的形状。云南沱茶外形呈碗状,松紧适度,紧结端正,泽乌润,外披白毫,香气纯正馥郁,滋味醇厚,汤橙黄
明亮,叶底肥软。
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下关沱茶创制于1902年,距今已经有近12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手手相传从未间断,保持着有序的传承。云南独特的地理地貌,多民族的风土人情塑造出独具一格的边地文化,下关沱茶便是滇西高原上一颗闪耀的明珠。
浪2总决赛成团名单下关沱茶是云南茶叶中很古老的品类,类似于碗形状的下关沱茶始创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距今已有近120年的历史。下关沱茶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滇西乃至云南地区的茶文化,更是伴随着马帮的延伸与前行,加强了边地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和藏族人民茶叶交流。1986年第十世班禅与2006年第十一世班禅都曾亲临下关茶厂,为下关沱茶留下了“世代茶缘,藏汉合欢”的认可与赞誉。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紧压型普洱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谢肇淛在其著作《滇略》中就对紧压型普洱茶有所提及——“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可见早在400多年前,紧压型普洱茶就已经出现。
下关沱茶的创制,既保证了紧压型团茶的透气性,又防止普洱茶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霉变,同时最重要的就是碗状的沱茶能最大限度的增加茶叶外部承压,内部和空气的接触面,在后期能够有效地促进茶叶自然发酵的过程。
西藏
4:西藏布达拉宫:199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