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建考试《市政》重要考点汇总
P1一、城镇道路分级
城镇道路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1)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且出入口间距及形式,以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2)主干路应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3)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的功能。
(4)支路宜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连接,以解决局部地区交通,服务功能为主。
P2(1)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
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面层,包括沥青混凝土(英国标准称压实后的混合料为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面层、沥青贯入式碎(砾)石面层等。
P3(二)基层的性能要求
基层在路面中主要是承重,因此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强度和刚度。
(1)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较大的刚度;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坚实、平整、整体性好。(2)不透水性好。(3)抗冻性满足设计要求。
P4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可分为三类:
(1)密实—悬浮结构:这种由次级集料填充前级集料(较次级集料粒径稍大)空隙的沥青混合料,具有很大的密度,但由于各级集料被次级集料和沥青胶浆所分隔,不能直接互相嵌锁形成骨架,因此该结构具有较大的黏聚力c,但内摩擦角ø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如AC型沥青混合料。
(2)骨架—空隙结构:此结构粗集料所占比例大,细集料很少甚至没有。粗集料可互相嵌锁形成骨架;但细集料过少容易在粗集料之间形成空隙。这种结构内摩擦角ø较高,但黏聚力c也较低,如沥青碎石混合料(AM)。
(3)骨架—密实结构:较多数量的粗集料形成空间骨架,相当数量的细集料填充骨架间的空隙形成连续级配,这种结构不仅内摩擦角ø较高,黏聚力c也较高,如沥青玛腣脂混合料(简称SMA)。
P5.各种沥青在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气候条件、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P7(2)基层的选用原则:根据交通等级和基层的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基层;重交通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轻交通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基层;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500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
水泥混凝土面层自由边缘,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小于90°的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以及雨水口和地下设施的检查井周围,面层应配筋补强。
P8常用的挡土墙结构形式及特点表2K311015
P10二、路基施工要点
(一)填土路基
(2)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
(4)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路基填方高度应按设计标高增加预沉量值。预沉量值应与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共同商定确认。
(5)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厚度与含水量,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应
采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6)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若过街雨水支管的覆土厚度小于500mm,则应用素混凝土将过街雨水支管包裹。
P11一、路基材料与填筑
(二)填筑
(1)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500mm。
(2)对过湿土翻松、晾干,或对过干土均匀加水,使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范围之内。
P13三、土质路基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路基行车带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1.原因分析
(1)压实遍数不合理。(2)压路机质量偏小。(3)填土松铺厚度过大。(4)碾压不均匀。(5)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6)没有对前一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7)土场土质种类多,出现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士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弹簧”现象。(8)填土颗粒过大,颗粒之间空隙过大。
2.治理措施
(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2)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合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3)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二)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1.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2.预防措施
(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超宽填筑。(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P14二、常用路基土的主要性能参数
(1)含水量ω:土中水的质量与干土粒质量之比。
(2)天然密度ρ:土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3)孔隙比e: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4)孔隙率n: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的体积之比。
(5)塑限ωp: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称为塑性界限,简称塑性。
(6)液限ωL:土由可塑状态转为流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液性上限,称为液性界限,简称液性。
立体字ps教程(7)塑性指数Ip: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Ip=ωL-ωp;
(8)液限指数IL: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性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IL=(ω-ωp)/Ip,IL可用以判别土的软硬程度;IL<0坚硬、半坚硬状态,0≤IL<0.5硬塑状态,0.5≤IL<1.0软塑状态,IL≥1.0流塑状态。
P16一、石灰稳定土基层于水泥稳定土基层
(三)压实与养护
摊铺好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水泥稳定土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3)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纵、横接缝(槎)均应设直槎。(5)压实成活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施工为止。
P17二、二灰混合料
(三)压实与养护
(1)混合料铺设时应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2)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3)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平。
P20(5)摊铺机应采用自动平方式。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中、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滑靴并辅以厚度控制方式摊铺。
(6)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应根据气温、下卧层表面温度、铺筑层厚度与沥青混合料种类经试验确定。
P22(二)接缝
(2)如半幅施工采用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将先铺的沥青混合料刨出毛槎,涂刷粘层油后再铺新料,新料重叠在已铺层上50~100mm,软化下层后铲走,再进行跨缝压密挤紧。(3)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平接缝宜采用机械切割或人工刨除层厚不足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清除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头应使接槎软化,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P28(三)施工要求
(1)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施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修补、清洁原路面。2)放样画线。3)湿润原路面或喷洒乳化沥青。4)拌合、摊铺稀浆混合料。5)手工修补局部施工缺陷。6)成型养护。7)开放交通。
(4)当原路面为沥青路面,天气过于干燥或炎热时,在稀浆混合料摊铺前,应对原路面预先洒水,洒水量应以路面湿润为准,不得有积水现象,温润后应立即施工;当原路面为非沥青路面时,宜预先喷洒粘层油;对用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下封层时,应首先在半刚性基层上喷洒透层油。
(1)施工前必须检查原材料的检测报告、稀浆混合料设计报告、摊铺车标定报告,并应确认符合要求。(3)主控项目:抗滑性能、渗水系数、厚度。
一般项目:表观质量、横向接缝、纵向接缝和边线质量。
P31三、旧路加铺沥青面层技术要点
(一)面层水平变形反射裂缝预防措施
(2)在沥青混凝土加铺层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应力消减层,具有延缓和抑制反射裂缝产生的效果。
(三)基底处理要求
(1)基底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开挖式基底处理,即换填基底材料;另一种是非开挖式基底处理,即注浆填充脱空部位的空洞。
(2)开挖式基底处理。对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断裂或碎裂部位,将破坏部位凿除,换填基底并压实后,重新浇筑混凝土。
(3)非开挖式基底处理。对于脱空部位的空洞,采用从地面钻孔注浆的方法进行基底处理。
四、城镇道路路面改造技术
当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足够,且断板和错台病害少时,可直接在原有旧路面上加铺沥青路面。在改造设计时需要对原有路面进行调查,调查一般采用地质雷达、弯沉或者取芯检测等手段。
(一)病害处理
①人工凿除(酥空、空鼓、破损)→基面清理→涂刷界面剂→灌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不低于原道路混凝土强度)。
②凿除部分如有钢筋应保留,不能保留时应植入钢筋。新、旧路面板间应涂刷界面剂。
③如果原有水泥路面发生错台或板块网状开裂,应首先考虑是路基质量出现问题,不再适用做道路基层,应将整个板全部凿除,重新夯实道路基层。饥荒mod大全
(二)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①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基层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时,应注意原有雨水管以及检查井的位置和高程,为配合沥青混凝土加铺应将检查井高程进行调整。
②在加铺前可以采用洒布沥青粘层油摊铺土工布等柔性材料的方式对旧路面进行处理。
P32相关常用术语
P33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
P35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与验算
模板构件名称载荷组合
计算强度用计算刚度用
梁、板和拱的底模及支承板、拱架、支架等①+②+③+④+⑦+⑧①+②+⑦+⑧
缘石、人行道、栏杆、柱、梁板、拱等的侧模板④+⑤⑤
基础、墩台等厚大结构物的侧模板⑤+⑥⑤元旦祝福语大全简短8个字
注:表中代号意思如下:
①模板、拱架和支架自重(竖向力);
②新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圬工、砌体的自重力(竖向力);
③施工人员及施工材料机具等行走运输或堆放的荷载(竖向力,瞬时);
④振捣混凝土时的荷载(竖向力+水平力,瞬时);
⑤新浇筑混凝土对侧面模板的压力(水平力);
⑥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向冲击荷载(水平力,瞬时);
⑦设于水中的支架所承受的水流压力、波浪力、流冰压力、船只及其他漂浮物的撞击力(假想为“竖向力”“外来”);
⑧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风雪荷载、冬季施工保温设施荷载等(竖向力“外来”)。
(6)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中应设施工预拱度。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
1)设计文件规定的结构预拱度;
2)支架和拱架承受全部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
硬盘装系统3)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处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4)支架、拱架基础受载后的沉降。
(7)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模板时,应考虑施加预应力后构件的弹性压缩、上拱及支座螺栓或预埋件的位移等。
P36二、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制作与安装
(2)支架立柱必须落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面上,立柱底端必须放置垫板或混凝土垫块。支架地基严禁被水浸泡,冬期施工必须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
(3)支架通行孔的两边应加护栏,夜间应设警示灯。施工中易受漂流物冲撞的河中支架应设牢固的防护设施。
三、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
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方可拆除,混凝土强度宜为2.5MPa及以上
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每一循环中,在横向应同时卸落、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P39(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得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2。
(2)当受拉区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00mm 的钢筋网。
(3)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4)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错开布置。P40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随机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
15min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检测。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P423)预应力筋采用镦头锚固时,高强钢丝宜采用液压冷镦;冷拔低碳钢丝可采用冷冲镦粗;钢筋宜采用电热镦粗,但HRB500级钢筋镦粗后应进行电热处理。冷拉钢筋端头的镦粗及热处理工作,应在钢筋冷拉之前进行,否则应对镦头逐个进行张拉检查,检查时的控制应力应不小于钢筋冷拉时的控制应力。
P43(4)管(孔)道的其他要求:花溪牛肉粉
1)在桥梁的某些特殊部位,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符合要求的平滑钢管或高密度聚乙烯管,其管壁厚不得小于2mm。
2)管道的内横截面积至少应是预应力筋净截面积的2.0倍。不足这一面积时,应通过试验验证其可否进行正常压浆作业。超长钢束的管道也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面积比。
P44(4)从各种材料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最大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06%。超过0.06%时,宜采取掺加阻锈剂、增加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等防锈措施。如何注册投资公司
(一)基本规定
(2)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
(3)预应力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n)的10%~1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
P45(三)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1.预应力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3)管道应留压浆孔与溢浆孔;曲线管道的波峰部位应留排气孔;在最低部位宜留排水孔。
2.预应力筋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先穿束后浇筑混凝土时,浇筑混凝土之前们必须检查管道并确认完好;浇注混凝土时应定时抽动、转动预应力筋。
(2)先浇混凝土后穿束时,浇筑后应立即疏通管道,确保其畅通。
P46(3)预应力筋张拉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且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拆除后,方可进行张拉。
2)预应力筋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等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长度小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
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束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均匀交错地设置在结构的两端。
3)张拉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孔道的摩阻损失进行实测,以便确定张拉控制应力值,并确定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4)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P48三、防水卷材施工
(1)卷材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做好节点、转角、排水口等部位的局部处理,然后再进行大面积铺设。(2)当铺设防水卷材时,环境气温和卷材的温度应高于5℃,基面层的温度必须高于0℃;当下雨、下雪和风力大于或等于5级时,严禁进行桥面防水层体系的施工。当施工中途下雨时,应做好己铺卷材周边的防护工作。
(3)铺设防水卷材时,任何区域的卷材不得多于3层,搭接接头应错开500mm以上,严禁沿道路宽度方向搭接形成通缝。接头处卷材的搭接宽度沿卷材的长度方向应为150mm,沿卷材的宽度方向应100mm。(4)铺设防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扭曲、皱褶。卷材的展开方向应与车辆的运行方向一致,卷材应采用沿桥梁纵、横坡从低处向高处的铺设方法,高处卷材应压在低处卷材之上。
P50(二)混凝土基层
(1)混凝土基层检测主控项目是含水率、粗糙度、平整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