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不规范现象
一、语言不规范现象
(一)语音不正确
薯条怎么做这里所说的语音不正确,就是播音员主持人“念错字”“说错字”的问题。分析一
下,有些是不知道正确发音读错,有些是知道正确发音,在“拿不准”的情况下按照自己
的习惯发音;有的表现为将字的声母读错,有的表现为将字的韵母读错,有些表现为把字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思的声调读错,有些是儿化滥用……
1.不知道正确发音读错的,常常是一些“难字”:
例如字形相近的错误。1999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塞浦路斯”的“浦”读“捕”。2000年3月19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1:30播出的《中国人口》节目中,主持人将“武陟县”的“陟”读成“涉”。2000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8:09播出的《大风车》节目动画片《西游记》的片尾,把“唐玄奘”的“奘”读成“装”。
例如“读半边”的错误。1996年10月7日北京电视台体育新闻“威慑”的“慑”读“聂”。1996年12月7日北京电视
台体育评论员把“阴霾”读称“阴里”。《人民政协报》2000年2月15日的文章说,东方电视台“飞跃太平洋”节目主持人将“莘莘学子”读成“xin”。
有些字并不难,但是要根据上下文决定正确发音,播音员主持人要了解相关语文知识。
例如多音字读错。“处”有两个读音,“处分、处理、处于、处女、处罚、处方、处
之泰然”等都读三声;“艺海扁舟”的“扁”读音是“偏”;“人才济济”和“济南”的“济”都读三声;“悄然”的“悄”读音是三声,1997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走近小康》读成一声;199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屡见不鲜”的“鲜”读成了一声;1999年6月12日北京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联网》“应用型人才”的“应”读成一声。1999年12月16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13:15《爱我中华》节目中,主持人将“泰山封禅”的“禅”读成“缠”。在我心里从此有了你
变调读错。“草甸子”的“甸”是四声,“沉甸甸”则变成一声(199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北大荒承载着什么?》)。99年6月12日四川卫视新闻“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一点五十五分,我国……”中的“一”没有变调。
儿化是北方方言中的语音现象,一般来说,进入普通话标准音的儿化词语能表示对小巧事物的喜爱的感情彩,有些具有区别词义词性的作用。例如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
主编《播音与主持》第三十一期的监听组指出,2000年1月24日《生活早报》节目,《北京新东安市场的东安庙会》,“果仁张”就最好应该读成儿化。但是下面语句中读成儿化不正确:
牲畜饮用不干净水(儿)死亡。(湖南卫视99年5月23日中午12:35新闻);在东京明治公园(儿)举行了抗议活动。(99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98年3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演了《睡美人(儿)》”;98年3月26日“高考改革涉及面(儿)广”;98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税法咨询点(儿)”。黑龙江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我一眼(儿)就认出了你”,“我自己也整个(儿)变成了金的”,这些儿化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使意义不通畅。
还有,“拥挤”、“(像潮水一样)涌向……”,但是不应该是“拥向”,99年报道科索沃问题时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多次把“难民涌向……”的“涌”发成一声。《人民政协报》2000年2月15日的文章说,1999年9月10日六点三十分,浙江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将“朝阳企业”读成“chao”。“zhei”是“这”和“一”的合音,98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这是中央台报道的”,“这”的发音是“zhei”。
还有新闻专业名词错误。把“报道”说成(或写成“报导”)。例如99年6月1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9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2.知道正确发音,在“拿不准”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习惯发音,这是一种“主观”的错误。
由播音员的工作态度问题造成的错误,是指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知道字的正确读音,但
80年代的歌曲在播音主持工作中错读的现象。例如‘取款’读‘存款’等……”。
普通话语音还有异读字的问题,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已进行审定,确定其中一种为规范
读音。
作为语音规范标准的北京语音,与北京土话不是一回事,北京人不一定讲得好普通话。98年9月14日《北京晨报》有一篇报道,题目是“土语太多,儿韵太重,北京人说不好普通话,全国普通话大赛名次倒数”,这篇文章谈到,“北京人说普通话的障碍,关键一点
是有的人认为自己讲的北京话就是普通话,外地人都得跟我学,有点自以为是。”这篇文
章很能说明问题。
“许多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语音规范去发音,而是依照自己的习惯
发音。”而且“许多人知道了也并不想改正,知错不改是极为普遍的心理”(陈京生《我
国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语言现状及治理对策》)。
有的表现为将字的声母读错,有的表现为将字的韵母读错,有些表现为把字的声调读错,声调错误出
现频率最高。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编《播音与主持》第三十一期的监听组指出的读音错误有12处,其中8处是声调错误。2000年1月28日《今晚三十分》节目,俄罗斯劳动报的文章,“德国纳粹头目希特勒的尸体曾被从墓地两度转移后被苏联的
一个秘密机构焚化……”,这段话中,希特勒的“勒”字,多次被读成一声;1月24日《生活早报》节目,《公安机关将实施对违章驾驶员计分管理》“逾期三个月”,“逾”字读
成了四声;1月28日《老年之家》节目,《望月怀远》“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人”,“韶”读成四声,“曲”字读成了三声;1月24日《老年之家》节目,《二月四日立春恰逢春节除夕》“虽不是千载难逢”,“载”读成四声;1月24日《老年之家》节目,《冬季进补应注意的问题》“不能无的放矢”,“矢”读成一声;1月24日《三星十八点》节目,“我们将抽出幸运听众,获得由环球唱片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部提供的年历照片”,“供”读成四声;1月26日《今天我主持》节目,“潜力”的“潜”读成三声,“为此而努力值得吗”,“为”读成二声;1月27日《流行都市》节目,“具有愤世嫉俗的忧郁感”,“嫉”读成四声。
陈京生《我国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语言现状及治理对策》中说:“语音不纯正的播音员
节目主持人,按其方言程度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浓重型方言,一类是散点型方言”。文章说:“从实际效果看,散点型方音比浓重型方言更隐蔽,更不易被一般人识别,所以造成
的影响往往更严重”。《中国语文》1997年2期《一点收获,两点忧虑——传媒语文问题小议》也这么说,“有些似是而非的方言现象对普通话的干扰比迥然有别的方言现象还要严重”。
(二)词汇语法不正确、句组织不当、辞格运用不当
广播电视节目的语言有些是播音员主持人自己的语言,有些不是,终归播音员主持人
语言是节目语言的最终体现,因此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语言问题我们也都看作播音员
主持人语言不规范问题。
词汇方面。
不了解词义的误用。例如“一位莘莘学子”是不懂“莘莘学子”是体名词。又比如,2000年7月22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用“七月流火”来说天气酷热,这也是不懂《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句的意思。1997年1期《中国语文》的文章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伊甸园’好像成了电视栏目诸多名称中颇受宠爱的一个。”“这跟把‘野尻’作为名牌眼镜的品牌、把‘红磨坊’(巴黎的标志)作为歌厅的招牌不是同样的滑
稽吗?”广播电视节目中经常有“强烈反响、反响热烈”同样使用的情况,
《中国语文》1997年4期谈到,“热烈”只表示“兴奋激动”,而“强烈”除了“极强的,力量很大的”以外,还有“强硬激烈”一个义项,所以可以说“热烈响应”、“强烈抗议”,不能说“热烈抗议”“强烈响应”。北京有线电视台1997年1月12日19点55分开始的“华一杯”首都球迷辩论大赛复赛(第三场),主持人“罗德蔓在最近的比赛中徒有虚名……蓝板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差强人意”和“不尽如人意”不一样。98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这里有坐着轮椅前来参观的革命幸存者”。“幸存者”的用法不对。中央电视台99年6月晚会,节目主持人言称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这种说法就很随意,“爱国热情”、“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概念都可以存在,“爱国主义热情”又是什么意思呢?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错用成语、古语。例如“每况愈甚”“炙手可得”等等。“尽管乐评界对这张专辑赞誉不一”,“……可以说了却了一件终生难以瞑目的夙愿”。《中国语文》1997年5期朱景松《用古必先懂古》一文指出,1995年9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重庆汽车工业,说“成也是汽车,败也是汽车……”大概借用“成也肖和,败也肖和”的说法,然而古语中的“也”不是副词,而是语气词,相当于今天的“啊”。“先睹为快”,一般的意思是在没有正式播放(出版)之前看到,或者第一次播放(刚一面世)时就看到。99年6月19日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开始重播一个介绍新疆的节目,主持人说因为这个节目播出后得到观众好评,所以《综艺大观》要再次播放这个节目的片段,但是这个内容安排在本期《综艺大观》的开头,是这一期先要看的一个节目。主持人说“请大家先睹为快”。这是错用了“先睹为快”。
生造词语。《中国语文》1997年2期《四川话≠川语系》一文指出,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戏苑百家”
栏目1996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与四川电视台合办的“九州戏苑”节目中,使用“川语系”,是生造词语。山东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熬费的心血”,“熬费”是生造词语。
方言词汇、外来词汇的滥用。对于“美国提子”“克力架”“苹果派”等外来词充斥视听的情况,众十分反感,电视台播出“妈妈,我是不是很反斗?”的广告,收到很多人的批评电话。99年7月14日中央电视台《十二演播室》中嘉宾说,“我的那个朋友说,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茶艺馆是你开的。”主持人说,“那你们俩是发小吧?”回答:“不是发小,是有一次采访认识的”,“发小”是部分北京人才使用的方言词。
滥用简称。98年3月10日中央电视台“非公经济大有可为”,是“非公有制经济”的简称,显得不明白。又如“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凤凰卫视主持人把“美国共和党”简称成“美国共党”都过于简单。98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公务员检务办”,从上下文中也没听懂指的什么部门。甘肃嘉峪关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学术研究还是封建迷信》,把“嘉峪关市易学研究会”简称为“市易会”。扬州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金话筒奖”评奖节目《今日有约》:“两周前我因为生病在市人医挂水”,“因为生病”多余,而后面的简称“市人医”以及“挂水”又太简单,这种简称就是阅读稿件都比较费解,对听众来说,恐怕更不容易听明白。
语法方面。
词性的误用。黑龙江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主持人说“吃了很多辛
苦”。
句子成分不搭配。1998年3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打击刑事犯罪和执法监督”,不知道是稿件写作问题,还是播音员误读;青岛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教练对这个好苗子投注了关怀和帮助”。2000年1月22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7:20播出的《东方时空》节目中,主持人说“萨达特为埃及……缔结了宝贵的和
平”,“缔结”与“和平”的搭配不当。
代词指代不明。广播电视稿件有些采自报刊,有些是地方通讯员的稿件,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出,应该注意转换相关内容。例如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编《播音与主持》第三十一期的监听组指出,2000年1月24日《生活早报》节目,《中国给菲律宾上射门课》来自报纸的稿件,报头上刊有“本报胡志明市1月23日电”……,广播播出时删掉了报头,但是播出中“八比零的最终比分使中国队在此间举行的亚洲杯第九小组的比赛开了一个好头。”这段话中的“此间”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就不清楚了。
尤其是表示身份的代词要明确。例如:“本台讯:河南省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省副省长、省语委主任做了题为‘抓住机遇,开创我省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在谈到我省语言文字工作以后的工作任务时……”这段报道中,“本台”是中央级的电台,报告题目中的“我省”使用正确,但
是后面的“我省语言文字工作以后的任务”用的不对,应该改成“河南省”。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编《播音与主持》第三十一期的监听组指出,2000年1月24日《生活早报》节目,《米卢坚持主张多强队交锋》是来自报纸的稿件,“米卢蒂诺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的初衷没有任何变化。”广播播出时应该删掉“本报”,或者指出是什么报纸。
成分残缺。山东电视台“金士明杯”参赛节目“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很多很多劳动”。在并列中缺少了必要的动词性成分;扬州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金话筒奖”评奖节目《今日有约》:“你患的是乳癌,作为女性,我想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了”,按照上下文意思说,还应该特别说明“作为这么年轻的女性”。(或者干脆不要“作为女性”。)成分多余。98年3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特别是老职工和特别困难的职工,要给予特殊的……”,前面的“特别是”完全可以删掉;浙江电视台参赛节目,“在我们从事的这项事业当中”,“我们从事的”与“事业”搭配不当,而且是多余的词语。这个节目中还有“要从我们采访的一场风波谈起”,不仅罗嗦,而且“风波”的用法也不对;海南电视台的参赛节目《拣回失去已久的财富:无形资产》,讲的是应该对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予以重视,节目结尾说,“这就是本期节目的真正话题”,“真正”完全是画蛇添足;上海电视台参赛节目“‘代您读’服务中心可以乐意为你服务”,“可以”可以去掉。
词语搭配不当。陕西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秦之声》节目走出室内演播这是第一次”。“走出”和“室内”搭配不当。河南电视台参赛节目“痛苦有两个人承担的时候,一
份痛苦就成了半份痛苦”,习惯的搭配应该是“两个人承担痛苦的时候,痛苦就减少了一半”。
句式杂糅。中央电视台介绍新型材料的科普节目“但是,当把它放入与体温相当的热水中后,记忆合金支撑丝马上就可以恢复它原来的形状,而且仍就有很强的弹性,这就可以克服文胸无论怎样洗涤都不会变形。”“克服”后面应该搭配“……的困难”,或者用“解决”搭配“……的问题”,或者是“这样,文胸无论怎样洗都不会变形”。
句法歧义。《新闻媒体使用汉字应规范》一文说:“别的电视台都叫‘晚间新闻’或‘晚间报道’,北京电视台却弄出个‘晚间新闻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按照这个新闻界公认的定义,晚间新闻报道就成了‘晚间报道之报道’”。这篇文章的意思是,“晚间新闻报道”这个短语存在歧义的结构:
晚间新闻报道
晚间新闻报道
现代汉语的研究表明,很多歧义结构在上下文中可以排除歧义,而且,很多歧义结构的歧义不容易被人发现,也就是说,读者或听者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预设、以往经验等等判断谈话意义。北京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报道”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误解。但是,我们应该注意歧义这种语言现象,尽量避免。
逻辑混乱。青岛电视台参赛节目介绍一位十二岁的孩子长得很高,“山东人突出的特征,我们青岛更有
”,用“更有”似乎在强调“山东人”和“青岛人”的对立,这是一种逻辑性的错误。
有些错误从形式上看是语法错误,但从产生过程看可能是一时口误。
沈家煊《口误类例》(《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谈到一种混合口误的类型,“两个竞争待选的成分(语素、词、词组)各取其一部分合并为一个成分说出”,例如,“你当军的时候”,是“你当兵的时候”和“你参军的时候”的混合。“很难富裕,富裕得很慢”说成“很难富裕得很慢”,“这些天天气不错”,说成“这些天气不错”等,文中提到,这类归并口误也叫“噬同”口误(cannib alism),而“噬同”在汉语中很普遍,有些成为正常的归并规律。
研究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我们还发现,“口误”的产生,还不光是语素、词、词组作为竞争待选的成分,错误增减、归并或混合,有时是思维中两个竞争待选的句式,外现为有声语言或者文章时,没能正确选择确立,出现整个句式的杂揉,例如:*对广大的农民朋友来说呢,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显得的确有些脆弱。(河南电视台参赛节目)市场经济大潮,对个体形式经营的农民来说,的确是无情的。
广大农民朋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会显得很脆弱。
这种口误是说话写作中思维组织成为语句时经常发生的,然而表达者的口误,会造成语言上的词性的
误用、句于成分不搭配、代词指代不明、成分残缺、成分多余、词语搭配不当、句式杂糅、语序不当、歧义、逻辑混乱等等,造成受众的理解困顿,不利于思想交流。
语言的规范,还要从句到篇章几个方面考虑。有的词语在某一个句子中的使用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看就不合适。有的词语突破了语法常规,在一定上下文中却是合理的表达。词语句子的合理调整加工,是在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中,选择其中最有效的表达手段,或变化某个表达方式,使其成为最有效的表达手段,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在选择词语方面,可运用词语的选用、词语的移用、词语的仿用、词语的代用等手段。99年6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这个球踢得薄了一点儿”,选择“薄”字,临时改变了词语的搭配关系,就用得十分巧妙。
句子和句中词语的搭配要注意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词语搭配在声音上应该和谐有致,有节奏,不拗口;意义方面,词语的意义有概念意义,还有彩意义。
词义表达应该准确。南昌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金话筒奖”评奖节目《为霞满天》:“当世界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的时候,联合国把1999年定为‘国际老年人年’。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呵护、善待老人,敬老爱老,助老养老”。为什么敬老爱老等行为还要有“足够的理由”呢,我们觉得选用这个词似乎没有理由。
词语的彩意义也要搭配和谐。9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他们铺上红地毯》,“咱们国家有一帮这
么默默奉献的科学家……”,量词的感情彩不对。广播是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应该是庄重的。内蒙古赤峰电视台选送的“金士明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大赛”的参赛节目《王麻子广播站》说这个广播站在村民的和睦相处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使用“摆平”一词,与整个节目赞扬这个广播站的意思和风格很不协调。
句中还有句式调整的问题。
机械设备折旧年限主动句与被动句使用不当。例如“看着新种的草和刷了绿漆的护栏,使人心情也随之舒畅。”前面是主动句,后面的句子应该增加主语,或者去掉“使”,保持句意顺畅。
陈述句与疑问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的使用不当。反问句表达强烈的语气,太长了语气就会被拉散。例如“我在想,只有人老了才知道,老年人看上去虽然硬朗,但腿下已经没有
经典流行歌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