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完美版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宿建德江
课 时
1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有感情得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2.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通过关键词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解决措施
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步三化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包括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图片导入,营造意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树,人,月亮)
此时此刻,如果站在船上的人是你,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孤独,寂寞,悲伤。。)
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都生活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孟浩然吧!(课件展示,同学齐读)认识完孟浩然,老师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吧。
背景介绍:公元730年,诗人孟浩然告别了隐居生活,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人失意,开始漫游吴越之地,在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解题
1.(课件,板书出示题目)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关于莲的故事谁愿意读一下诗的题目?(多种方式题目)
2.题目中有一个多音字,你能到吗?(宿)组词:住宿,那你还知道其他读音嘛?(xiǔ)其实还有一个读音是(xiù),同学们来齐读一下这个字吧!同学读的非常好,你能读准这句话吗?同学们读的真好,我们再次回到古诗题目中,建德江是一个地名,读题目时应该怎样停顿?宿/建德江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呢?(孟浩然夜晚住宿在建德江)
过渡:作者夜宿在建德江,他看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注意古诗的节奏。
2.通过读诗,你学会了那些生字呢?(泊,渚,暮)“渚”指导书写。生字卡片巩固生字学习。
四.再读古诗,分析内容
1.现在我们将生字宝宝送回到诗中再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通顺流利。但是古诗有古诗的读法,我们读古诗时应该在哪里停顿呐?同学们可以试着读一读。(指导朗读)
2.按照节奏再读古诗,一定要把诗,读流利,读出诗的节奏。通过欣赏音频,带领学生体会意境。通过朗读古诗,体会诗人情感。
3.这首诗写孟浩然夜宿建德江的所见所感。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呢?(愁)我们从前往后一哪些景物描写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呢?
分析诗句:移舟泊烟渚
1.你看到了哪些景物?例如小船,烟(烟雾缭绕)。渚,指江中的小岛。
2.作者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呢?小船停靠在烟雾缭绕的小岛旁。这里是诗人的立足点,诗人站在这里看到了烟雾茫茫的景象。
3.诗人此时的心情该是什么样的呢?心情也是茫然,第一句告诉我们诗人的立足点,下一句交代了时间。那我们一是什么时间?
4.带着情感诵读诗句。
分析诗句:日暮客愁新
1.(日暮)日暮黄昏,夕阳西下,你在做什么?
2.而诗人日暮黄昏他在干什么?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身在异乡的诗人,他的新愁是什么?(思乡之愁)
3我们从哪个字看出是思乡之愁?(客)客指的是谁?(诗人孟浩然,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
4.带着感情诵读诗句。
诗人看到倦鸟归林,农人归家的景象,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他抬眼望去,看到了什么?我们接着看诗的下两句。
分析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学们齐读一下。(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说,空旷的田野,比天空低的树,清澈的江水,月亮)诗人先看远处再看近处,因此诗人描写景物的顺序是由远及近。
2.当天空离我们很近时,我们会觉得怎么样?(沉闷,压抑),那诗人看到比树还低的天空,心情又如何呢?(沉闷,压抑)。
3.请同学读出落寞,沉闷的感觉。
4.这时诗人将视线从远处收回到近处,他看到清澈的江水和离自己很近的月亮。诗人想到自己苦闷压抑之时,还有月亮陪着自己,心情顿时开朗了许多
5.带着情感诵读诗句。
小结:这就是诗人的情怀,诗人面对忧愁,失意,孤寂,落寞时。他选择带着忧思踏上这次旅途。当诗人看到这些令人陶醉的景时,诗人把自己的忧思忘了。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这份豁达与洒脱。现在我们就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古诗!(注意情感变化  忧愁-豁达)
四.拓展提升
诗人孟浩然曾经历过大起大落。但诗人都能坦然,乐观的面对。如果在学习,生活中你遇到困难与挫折,你会怎样做?
军人名言短句霸气十足五.习题检测
基础知识,多音字,形近字。(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
六.课堂小结
这首小诗短短20个字,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仕途不顺的愁绪,更感受到了诗人的豁达与乐观。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伴随着音乐一起背诵古诗吧!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及默写全诗
2.收集孟浩然其他的诗作,下节课进行展示交流。
男士护肤品排行分页预览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贝多芬的悲伤 歌词
忧愁  孤寂
芝麻酱怎么做豁达  乐观
教学小记
在学习古诗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发现诗中所描写的景物,通过想象体会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但是在学习“日暮客愁新”时,个别同学没能表达出作者的新愁是思乡之愁,进而没能到诗中哪个字最能体会思乡之愁。所以在本句的分析中,应加强引导。

3.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的美,并分析感悟景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片。
2.描写月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
2.师板书课题 3. 古诗词三首
3.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二、学习《宿建德江》。
1. 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介绍建德江。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2.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