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经济圈旅游联动开发模式研究
成渝双城经济圈旅游联动开发模式研究"
杨红胡志毅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通过梳理区域旅游联动内涵、理论、研究进展,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旅游合作现状和研究基&,发现构建协调有度、保障有力和运行有效的联动开发机制,已成为成渝旅游合作日益深入亟待解决的现实需求。通过对成渝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交通互联、旅游联动等区域旅游发展情况论证,结合成渝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特点及现状,提出旅游联动开发的模式。从空间视角提出两点一三轴、“链状+网状”圈层模式、跨区域联动;
从要素内容视角提出“资源一产品一市场”到“多元化全方位”的联动模式;从政府、旅游企业、社会组织等旅游合作主体视角出发采取混合型多维联动的主体联动模式,以期能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区域旅游联动,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发展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合作;旅游联动;空间结构;主体联动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和地理空间的邻近性,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重新配置、优化组合区域资源,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活动[1]。其理论的哲学基础主要有协同论,经济学依据主要有区位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增长极理论一点轴理论一网络开发理论,地理学基础主要是绝对成本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核心一边缘理论、产业聚集理论等[2]%
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旅游联动开发在经济区域、行政区域和自然地理区域等不同的区域范围均有展示,主要集中在黄河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岭南山区[3]、长江经济带⑷、皖江城市带[5]、川黔渝滇等旅游业发达、旅游合作较为成熟的地区,依据具体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对象、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旅游文化开发现状等提出联动发展构想或联动内在机制。这些研究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旅游联动开发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某一特定视角提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具体模式还较少,特别是对旅游主体合作模式的探究不足%成渝两地应形成合力,借助其他区域旅游联动的实践经验,结合现有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现状及基础,采用适合成渝双城经济圈旅游联动的发展模式%成渝合作发展历来备受重视。从201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0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到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印发0成渝城市发
文章编号:2095-7211(2021)03-0060-05
展规划》,再到2020年中央提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体现了成渝合作的地位提升、理念演进和实践深化%目前有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研究方兴未艾,针对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发展[6]、旅游网路'7(、区域空间结构⑻、人地生态环境'9(等
视角,专门从旅游要素联动、旅游主体合作、联动开发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移动电源十大品牌
成渝旅游联动开发基础、、,但就现状而言,系统全面的联动机制尚待建立,合作内容尚待深化,瓶颈问题尚待破解%通过合力解决成渝两地旅游业所面临的问题,借助整合发展来共享旅游发展红利,使旅游联动成为成渝双城协同发展的新引擎,值得重点关注%
1成渝双城经济圏发展现状特征
1.1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从具体规模而言,成渝合作发展的重要地位凸显,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形势较好,旅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川渝GDP合计超6万亿,占全国GDP约6.6%。其中,成渝城镇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川渝总和约90%,是西部地区聚集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的核心城市,成都2018年全年共接待游客2.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2%,实现旅游总
!
基金项目: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YKC20041。
作者简介:杨红,女,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网络空间、区域旅游开发#胡志毅,男,博士,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空间结构、乡村旅游#
-60-
收入4663.5亿元,增长25.6%①;重庆接待境内外游客6.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39.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和32.1%②。随着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概念首次提出和“全国有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全新战略定位,具备国际化都市圈发展共性的成渝经济圈正迎来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崭新机遇%
从空间分布来看,成渝双城经济圈现已形成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的、典型的双核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由《四川省文化与旅游年鉴(2019)》整理得出,2018年成都市旅游总收入达4663.5亿元,而同区域的资阳市收入190.12亿元,仅为成都市旅游总收入的约1/20;据乐山市2019年旅游统计公报显示,乐山市旅游经济总量位居四川省第二位,仅次于成都市,其2018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41.43亿元,远落后于同年成都市的旅游总收入。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也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均衡问题,市区间的旅游经济差异明显%2018年重庆主城区旅游收入3495.64亿元,占全市约60.9%,
旅游接待人数41816.35万人次,占重庆全市约64%,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的旅游收入占比分别仅在19.6%和19.45%左右。城市间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强旅游经济主要集中在成都、重庆及其邻接城市之间,而处于成渝连线中轴线附近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较弱,网络结构不对称,区域旅游经济网络联动程度不高%
1.2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情况
从具体规模而言,据重庆市人民政府网、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截至2020年5月)公布的重庆、四川A级景区名录,统计出成渝城市共有2A级以上旅游景区607个,约占川渝总和的66%,旅游资源享赋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其中包括江津四面山、万盛黑山谷、乐山大佛、峨眉山、都江堰等10家5A级景区,五粮液旅游区、磁器口古镇、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云阳龙缸、三星堆博物馆等242家4A级旅游景区,223家3A级旅游景区,132家2A级旅游景区。3A级以下景区占据成渝双城经济圈A级景区数量的一半以上,中级别旅游景区供给旺盛,高级别和低级别旅游景区发育较弱,整体旅游资源品质较低;在数量和整体质量上,人文类旅游景区比自然类旅游景区有一定优势%从空间分布来看,根据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网址:http:"data,cn)提供的矢量数据绘制图,可以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A 级旅游区区域发,现为成都区和重庆都市区空间分布密集,A级旅游景区数量占总数量比可达到约38.5%,川渝中北区域A 级旅游景区分布较稀疏。由核心集聚沿地形复杂区、交通干道特别是高速公路、重要城镇发展到团块集聚,呈现空间分散、地域
聚集的特征。集聚团块分布在主城区、川西地区,表现出集聚扩张的圈层式发展态势,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景区聚集非常明显,乐山和泸州也聚集了较多的景区。
2 空间结构视角下旅游联动开发模式
成渝双城经济圈各中心城市及各地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的相关要素及旅游竞争力复杂多样,根据区域内各节点城市及各地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竞争力及辐射能力大小[10],以及其联动
影响区域范围和空间特征[11],本文认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可选择构建两点一三轴与“链状+网状”圈层的空间联动模式,最终实现跨区域大旅游圈的多维联动。
2.1两点一三轴
新年歌曲“点”与重庆、成都等都市发达经济圈相关联,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旅游发展的集散、服务、形象与活动中心,在区位、交通、行政、经济功能,以及自身的旅游吸引力基础上,发挥以市场功能为主导的旅游经济辐射能力。利用成都、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优势,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突破行政区域旅游发展的制约,体现成都、重庆跨区域旅游中心地和集散地的地位。
轴线发展主要依托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铁三轴,通过东西贯通、两侧延伸旅游核心城市和景区推进辐射地带旅游联动。旅游轴线促进以旅游流为代表的旅游要素沿高铁、铁路的线性动,大
了旅游络规模,中重要的旅游和交通成长为的级旅游中心和交通核心[12]%以四川省资阳、内江、自贡、泸州等市,重庆市荣昌、双桥、大足、永川、江津、璧山等区县作为重要发轴;联动成渝速和成渝铁辐射地,以四川省遂宁、南充等市,重庆市潼南、铜梁、合川、
①数据来源:成都市统计局《2019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数据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2019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61-
北碍等区县作为次级发展轴线,进行梯度式渐进发
展;培育遂宁、南充、泸州、渝西地区作为新增长点,
使三条轴线逐步形成旅游产业密集带。
2.2“链状+网状”圈层模式
当区域发育为成熟的两点一三轴系统时,发
展轴线逐步向较不发达地区延伸,继续发现新的增长点,进入线链网协同发展状态%沿三条轴线
拓展链状区域,形成多个次级旅游中心,与外围节点形成联结。根据各城市自身旅游资源禀赋和旅
游经济发展水平,跨区域整合资源和要素,结合各
城市点优势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加强边缘城市
与成渝以及边缘城市的旅游联系,形成川南内江、
自贡、宜宾、泸州,川东北遂宁、南充、广安、达州等
多城市为中心的城市旅游网络子和多核心共同
发展的格局%不断强化核心旅游地与次级旅游中心的联系,形成沿高铁、铁路、公路对外辐射的多个
火警环形核心区支线线路与主干道的对接,将周边城市
融入快速客运网络中%实现旅游直达专列和旅游
直通车的无缝连接,由重庆市、成都市向具有高品
质旅游资源的区县开通直达高铁列车,如重庆到云阳、重庆到黔江、成都到K中、成都到汉源等%逐步减少支线沿线及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差距,加速
旅游联动开发进程,逐渐形成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链状+网状”圈层格局与态势%
2.3跨区域联动
在跨区域空间联动中,着眼于中国的大西南,强化成渝双城经济圈与西藏、云南、贵州、陕西等周边地区的旅游空间联系%明确成渝双城经济圈在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职能,加强其对跨区域旅游业的控制和辐射%主要联合川渝黔旅游金三角、川滇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川陕甘青生态旅游圈三大旅游区,进行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区域旅游发展合作的联动机制,搭建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旅游开发的中心地,实现跨区域共同发展%
3要素内容视角下旅游联动开发模式成渝双经济圈各区域经济发、旅游资源丰度、交通通达度各有不同,因此旅游联动开发不能仅仅依靠大中城市或者高A级旅游景区,而应该从普遍的“资源一产品一市场”模式'13(到“多元化全方位”的旅游要素合作模式%
3.1“资源一产品一市场”模式
整成渝双经济圈的旅游,成、
系列和跨区域的旅游线路及产品%以都江堰、大
足石刻、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世界遗产,广汉三星堆、成都武侯祠、剑门蜀道、故里、K中古城、三苏祠、合川钓鱼城、白帝城、朱德故里等人文景观,重庆江津四面山、丰都名山、大英死海、茶山竹海、武陵山大裂谷、云阳龙缸等知名风光景点为依托,推出以成都为集散地的大熊猫生态观光、文化探险、历史文化,以重庆为集散地的温泉疗养、民俗体验、红研学、长江三峡等多类型产品的旅游专线,推动川剧、川菜、蜀锦、蜀绣、石刻等两地同根同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梳理和保护传承%
在传统产品联动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充分挖掘区域旅游资源的互动性、体验性%可通过发展果树种植业,结合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形式,吸引主城及近郊游客,积极发展田园生态观光、乡村文化探秘、农业休闲度假、农艺学习体验、自助采摘、垂钓娱乐等乡村旅游产品。依托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养生疗养胜地,包括康体、美容、疗养等,充分结合温泉、茶文化进行系统化的养生元素整合%打通长江上游民俗文化廊道,发挥区域休闲旅游资源与休闲旅游活动的互动性体验,改变现有旅游轮渡简单展示旅游资源的观光发展模式,营造游客船下览胜地方美景、船上品尝特美食的长江旅游氛围,做到船上与岸上融为一体,延长游船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时间%
3.2“多元化全方位”联动模式
成渝旅游发展要从整体出发,打破区域规划壁垒,在谋求区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内旅游资
源的优势和潜力%伴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旅游合作推进,逐渐过渡到以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旅游线路的设计与整合、旅游形象的整体建立、旅游景区监督管理等为重点的联动发展模式%当区域旅游联动逐渐成熟时,逐渐过渡到加强旅游资本合作、建立旅游信息系统等为重点的协同发展模式%
4合作主体视角下旅游联动开发模式区域旅游联动涉及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需要构建相应的旅游联动开发模式,统筹协调各利益主体关系,解决旅游联动发展的问题%就目前的成渝旅游合作现状来看,相关的主体联动机制并未建立,因此,建立混合型多元联动机制从而实现成渝双城经济圈旅游一体化的实质性突破,是该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研究重点%目前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的界定范围不统一,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主体包括政府、旅游企业和社会组织,本文将各行为主体表现归纳如图1%
-62-
4.1政府与企业旅游联动
家庭中央空调
在旅游联动开发初期,为降交易的成本或为了保区生,政府为进位多角度的干预和,如四川九风
区,地政府成立具政管理的景区管理机构(九管理局)自,区的规划、建、管理及保%伴随着联动机制的完善,旅游企业逐渐加区旅游开发,如峨眉一区,政府机构转营,将区的部分开发与经偿转交给旅游开发管理公(峨眉山旅游股份),由或企完一段时间内对景区的经,以场化方式区。
4.2政府部门旅游联动
以政府为,在旅游政策上实现无障碍旅游区,在路造旅游带,在销上实施区域整合推广,共同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共建区域发展功台,在不改变行政隶属和行政边界的前提下,实政区域的组团发展模式。目前两地的初步完善,各区县需细化各个功台建设,加推动成渝地区双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与重化旅游委签署0成渝地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12343”
协议》,共推0成渝地区旅游景区导览图》一体化和巴蜀文献保护利用两大,共育“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活动、中部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成渝地区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数字化三大区域%成渝轨道集团联合推出二维双城互通互乘服务,为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旅游产业、旅游经济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定了区域交通基础。
4.3%企业旅游动
旅游企业是区域旅游联动的市场主体,如旅行社、旅游景区、游场、购物商场、%以知
旅游、宽窄巷子的旅游联动开发模式为例,在旅游互动营销,的5楼、6区域中将加宽窄巷子素,造宽窄巷子
场景,成都也会在宽窄巷子打造场,互推重庆和成都区及文旅企业联与。在产品互推,、宽窄巷子分办“双攻略”文旅,联推出成渝两地吃、住、、游、购、娱消费线路地图。在游客导,双定成渝主要地铁线路,打造“沉浸式、宽窄巷子车厢”,在成都至重庆往铁的时段增设“成渝双城号”冠列,并放置旅册供游客在旅途中浏览。同时,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街道与重渝北区悦来街成结对共建协议,两街:具有特的旅游产业,重博中心和西博将共同探索适产业发大的营商
及服务模式,辐射带动辖区文旅融合发展,发挥重点文旅的聚集效应、带动效应、引领效应。
4.4社会旅游联动
旅游联动包含,提供和服的中介、旅游协、高校旅游智库%以成渝媒体为例,整两地、制片、、员,联拍摄制作反映巴蜀文化特的电、纪录片、公益和络,通IPTV平台、手机台体开及文化旅游推%封在上年推体系列《成渝双城志》,推寻成渝旅地的活动,0四川》也与《重》共同推出“第四极”频,推介“爱重庆•享”、2020成渝双城消费节、川渝字号博览活动,加推进成渝两地共文化旅游共建共享%
5结语
前,不同区域内的联动发展构想或联动内在机制为成熟,一特定视角提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具体模式%在大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下,厘清成渝双城经济圈旅游体制的现状特征,剖发展路成为推
动成渝经济圈整体建应的重要之一%本具体规模和空间两对成渝双经济圈区域旅游经济和旅游区间了具体%间结构视角提成渝两大旅游发,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铁三条交通轴线构建两点一三轴模式,并逐步向较不发达地区成“链状+网状”圈层的空间联动模式,实现跨渝黔旅游金三角、川滇藏大里拉生态旅游区、川陕生态
-63
评估报告怎么写口才训练方法
旅游圈的大旅游圈联动;从要素内容视角挖掘成渝双城经济圈旅游资源、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资源一产品一市场”模式,逐渐过渡到以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旅游线路的设计与整合、旅游形象的整体建立、旅游景区监督管理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旅游联动模式;从不同旅游合作主体视角提出政府与企业、政府部门间、企业间和社会组织间的多维联动。
参考文献:
[1]陈亮.旅游联动发展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8.
[2]贺红茹.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8):106-107.
[3]周海燕.南岭山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策措施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92-95.
[4]田野,罗静,崔家兴,等.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交通可进入性评价'J].经济地理,2019(11):203-213.
[5]刘菊,赵伟峰.空间结构优化视阈下皖江城市带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3):14-19.
[6]黎耕,宗会明.基于铁路交通的成渝城市功能多中心度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109-116.
[7]刘大均,陈君子,贾克—.高铁影响下成渝城市旅游流网络的变化特征[J].世界地理研究,2020(3):549-556.
[8]韩剑萍,苟思远,黄庆旭,等.成渝城市近40年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基于K-S检验的滚动样本回归[J].经济地理, 2019(8):59-67.
[9]郑坤,罗彬,王恒,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自然生态保护协同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境生态学,2020(8):51-54.
[10]王佳,何杰,项清.网络城市视角下的成渝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特征[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9(3):106-117.
[11]和秀娟,官冬杰.成渝城市城市空间扩展冷热点格局演化趋势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2):346-359.
[12(李磊,陆林,穆成林,等.高铁网络化时代典型旅游城市旅游流空间结构演化:以黄山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9 (5):207-216,225.
[13]焦爱丽.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Research on the Joint Development Model of Tourism
in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h Zone
YANG Hong HU Zhiyi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1331,China)
Abstrach:Soling out the connotation,the paoass in theory and reseerch of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combining the status quo and reseerch foundation of touIsm cooperation iv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the paper poinis out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a coordinated,guaranteed and eective operation of joint de-yelopment mechanism has become essential t the furthea development of touasm cooperation in this reeion.It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e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i touasm resources,the diSeances in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transportation interconnection,and touasm cooperation,and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haracteestic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engdu-Chongqing aeiont touesm cooperation development.Fi-nty,a modd of joint d evelopment is suggested for touesm.And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tO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it
uation of Chengdu-Chongqing aeiont touesm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before coming up with a modS of joint development for touesm.Fam a spatii perspective it araues for a tao-point,thae-cxis frame­work,a)chain+mesh”ciale model,a nd a cross-regionat cooperation strateey;fam the perspective of lec mentoontent,otpaoposestwooonkagemodeos:oneaomstoontegaateaesouaoesand deeeoop them ontopaoduots so as to cater to demands in the market,while the other emphasizes)diversited and lt-aund*development;oaom thepeaspeotoeeootouaosm ooopeaatoon entotoes,otsuggeststhatgoeeanments,touaosm enteapaoses,soooao oraanizations and other touesm cooperation entities adopt a hybed multi-dimensionat linkage model.Hopefuo oy,theoondongswo o heop paomotetheaegoonaotouaosm oonkage o othe Chengdu CChongq ong e oonom oo eone,and provide afeanco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shu Cultual Touesm Cor e nor.
Key Word: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zone;regionat cooperation;touesm linkage;spatiao structure;suboeotonkage
・6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