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的小康生活是这样的
2020年我们的小康生活是这样的:
  一、任何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没有生活能力的人政府会保障其正常生活,能享受公正的医药和教育;
  二、任何人(特别是最贫困的弱势体)能呼吸到没有污染的空气,能渴到没有污染的水,能吃到没有污染的食物;
  三、任何人(特别是最贫困的弱势体)能享受免费医疗;
  四、任何人(特别是最贫困的弱势体)能享受12年免费义务教育,每生每年高等教育的支出不超过全国人平年纯收入的50%
  五、最贫困的弱势人其住房面积人平不少20奶茶连锁品牌平方米;
  六、失业人其年人平社会保障收入不少于全国人平年纯收入的60%
  七、最贫困的弱势人其年人平养老金不少于全国人平年纯收入的60%
  八、农民都参加普选,可以选举自己满意的村级和乡镇领导;
  九、交通安全、煤矿安全、工程安全、商品安全特别是食物、药品安全等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十、违法犯罪率不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十一、人均寿命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 小康的来由: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2小康的引人:是首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实际勾画了中国198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道路,不仅预言了中国发展所能实现的目标,还确定了分步实施步骤,十六大报告对于今后20年的描绘,正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他的规划的第三步加以具体化。

3、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
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其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世界宣布:一个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首先是范围不一样。上个世纪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建设小康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提出的小康社会决不是单纯的物质文明,还应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第二、标准不一样。如国内生产总值到有意义的号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那么按此目标,人均GDP就要超过3000美元,符合世界银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中的中上等国家水平。广东台风

可以肯定的是,在对全面建设进程进行检测和量化时,不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5、全面小康社会: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三本考研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中国小康社会的标准
2009-11-17 16:19:02 来源:《学习时报》第1712003-02-1 作者:吕书正
我们现在提出来的小康标准,都是以进入小康社会为标准而设定的,实际上相当于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那么,20年后中国的小康社会的标准怎样界定呢?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国家统计局的专家分析,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35万亿元。21世纪头2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7.18%的增长速度。对于人均增长目标,曾培炎在十六大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那么,2020年的小康社会标准,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
好玩的网友
需要说明的是,小康是一个有中国特的概念,但应该有相应的国际参照标准。中国社科院的有关研究人员曾经把小康生活水平界定为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国家统计局小康课题组也把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设定为我国居民小康生活水平的起点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小康课题组的研究,小康社会起点水平人均GNP800美元是这样确定的:按当时的汇率水平,80年代初期,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的下限值是450美元,上限值是4500美元,其中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人均800美元,这就是我国在19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达到小康水平的依据。该课题组还采用综合指数法,把全国小康标准与世界中等收入、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进行定量比较,进一步研究确定,小康的起点水平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

我们认为,由于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世界银行对国际上三个档次国家的标准不断提升,所以,小康社会起点水平的国际对照标准也应该相应调整。不应该把800美元固定下来,而应该根据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具体的数值上作相应调整。

但是,据世界银行《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1997年,按汇率法计算,低收入国家为7
85美元及其以下,中等收入国家:7869655美元;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人均GNP1230美元。据该发展报告统计,1997年我国人均GNP860美元,刚刚跨入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但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还差三分之一的距离。到2000年底,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在整体上终于摘下了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帽子,跃入世界中下收入国家的行列,但人均GNP水平尚达不到原定的小康社会起点水平的国际对照标准,就是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除去统计方面的因素,根据目前的情况,可以把中国小康社会的起点加以调整,就是下调,把标准界定为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起点水平,而不是平均水平,这样做既符合中国国情,也大体上与国际标准接轨。

那么,2020年中国的小康社会的标准怎样界定呢?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我们曾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中国的发展水平做过国际比较,基本结论是:1955年,我国处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到2000年底,可以达到下中等收入国家起点水平;21世纪20年代,可以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达到英克尔斯现代化国家标准,初步实现现
代化。所以,我们认为,把2020年小康社会的国际参照标准界定为当时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是可行的。

中国小康社会的标准还有一个与基本现代化标准的衔接问题。我们研究认为,根据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时的国际参照标准,可以把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现代化的国际参照标准确定为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领先水平。这样看来,从21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中国将由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向上中等收入国家领先水平迈进,从而达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国家统计局有关研究人员把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定为小康的上限标准,称之为小康的高级阶段。这和我们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也可以参考。

当然,对小康社会起止的标准及其对应的国际标准,还有其他一些看法。不管如何评估,作一些适当的比较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
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对2020年小康生活的总体描述
09/23/2003 08:35:10
  1、中等收入体将扩大。20年后全国约有2.5亿多从业人员达到中等收入体,中等收入者个人的年收入大体应在5万至8万元。

  27类人会率先达到较富裕的收入水平。科研人员、科学家和科技企业家;金融、IT业、房地产等热门行业或效益好的企业管理人员;律师、作家等自由职业者及工程师、会计师、建筑师和高级技工;党政机关和学术团体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外企和外企服务机构中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私营企业家和收入较高的个体工商户;演艺人员、体育明星等7类入将会率先达到较富裕的收入水平。

  3GDP总量增长速度即使从低线预测也会不错。以2000年为基期,今后20年分为前10年和后10年两个发展阶段,并按高、低两个速度测算,GDP的绝对额2010年高线预测值为1838万亿元(略高于翻一番),低线预测值为17.64万亿元(略低于翻一番)GDP的绝对额2020年高线为3616万亿元(略高于翻一番),低线预测值为33.11万亿元(略低于翻一番)

  4、人口已处于低增长但基数很大。2005-2020年为生育旺盛的新高峰期。据社科院人口研究所专家的预测,2010年将达到13.8亿人,2020年达14.8亿人,2050年控制在 16亿人左右,50年后即可实现零增长。

  5、人均GDP不乐观,人均PPP挺不错。根据GDP和人口的测算,2010年的人均GDP12800-13320元, 2020年为22370--24430元。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中计算的中国按购买力平价(PPP)偏高,比按汇率计算的GDP高出3.7倍,如参照中等收入国家高出1.9(现按高1)的比例计算,20102020年分别为3200美元和5900美元,也超过了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6、城市化水平有望达到60%。据人口专家预测,到 2010年,城镇人口比例将提高到48%,年递增速度为2.7%,2020年为60%,年递增速度为2.4%,接近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还会大幅增加。到2010年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5%,2020年为50%,可超过目前中等收入国家41%的平均水平。

  8、大学生普及率达到20%2010年大学生普及率将达到12%,2020年达到20%,按上述比例测算,两个时期的在校大学生应为1209万和2072万人。

  9、城镇人均收入22000元。今后两个发展时期均以6.0%的速度递增,2010年为12300元,2020年为22000元。

  10、农民人均纯收入近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2年为2476元,到2010年达到3830元,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有可能达到6860元。

  11、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建设部提出了小康社会的住房标准:到2020年实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备齐全”。按此标准换算成建筑面积则为人均 23-30平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020年可达37平米。

  12、恩格尔系数要降到30情人节送什么给男朋友比较有意义%。恩格尔系数50-60%为温饱型,40-50%为小康型,20-40%为宽裕型。2001年我国城乡平均为43%,已属小康型。今后20年内要求降到30%左右,农村要降到38%,城镇要降到25%。

  13、基尼系数要降到0.4。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的中国基尼系数,目前已扩大至0.458。今后如能在福利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加以调节,基尼系数是有可能逐步降低的。 2010年大致维持现有水平不再扩入,保持在0.45左右, 2020年略有下降达0.40左右。
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教育指标

周洪宇(教科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今后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教育承担着无可推卸的责任。十六大报告对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作了大致的勾勒,指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部分,还专列一节,谈到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问题,指出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如何为此做出新的贡献,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但昭彬(博士生):首先谈谈对小康社会及其发展阶段与指标的理解。小康这一概念,
最早源于我国古代典籍《诗经》。《诗·大雅·民劳》中说:民亦劳止,汔为小康。《礼记·礼运》中曾详细描述了小康社会的状态: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利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是为小康。由此可见,小康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词汇,在我国古代是指一个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崇高礼仪的社会状态。

关于小康社会的标准,1983年小平同志考察苏州农村时曾提出6项指标:人民的吃穿用解决了;住房问题解决了;就业问题解决了;人口不再外流了;中小学教育普及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1992国家统计局提出了小康社会的12个指标,分为宏观经济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活效果三个领域,具体量化指标又分为全国标准、城市标准和农村标准三大类。1995年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又公布了16项指标,涉及经济发展水平、物质生活水平、人口素质、精神生活、生活环境等五大方面。根据这些指标测算,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小康。然而上述指标只是对我国发展现状的测定,而且主要是着眼于全局的。为了使今后教育的发展有个明确的目标,根据有关资料,我对教育作了一些预测和思考,提出了初级、
中级、高级三级发展指标。

初级指标系我国目前业已达到的指标,兹不赘述;中级、高级分别为2010年与2020年所力争达到的。指标共分10项,兹将其标准按中、高两级分述如下:人均国民收入(美元),分别为20003000;教育经费占比重,分别为5%8%;学前教育入学率,分别为60%80%;小学教育净入学率,分别为99.9%100%;中等教育净入学率,分别为80%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20%30%;成人识字率,分别为 97%100%;国民受高等教育的比率,分别为1%3%;教育信息化水平(拥有计算机),分别为12/台、9/台;教育国际化水平,分别为5%10%。以上指标是参照目前的统计资料,并考虑到近10年来我国教育的发展速度而作出的预测。

李晓燕(博士、教授):我国从1985年开始致力于义务教育,入学率应力争达到100%。有些地方没有达到,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应尽早实现这一目标,这在指标中应该说明。还要把人均受教育年限考虑进去。

广少奎(博士生):初中、高中应分别思考其指标。根据我所掌握的材料,今后十到二十年,初中入学率应预测达到95%98%以上,高中入学率应达到60%乃至更高为宜。另外,学前入学率还可以细分,分为学前三年和一年,因为有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往往是学前一年才上幼儿班,而不是三年。

扬汉鳞(教授):学前教育指标明显趋于保守。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基本上是100%的入学率。因此,对学瓣教育问题应该再加思考。另外,欧洲一些国家儿童从5岁入学,并以此作为义务教育的开始,对此也应注意。

郭元祥(博士、教授):弄清小康社会及其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首先要正确理解十六大精神,搞清小康社会是什么,以及教育能做什么。其次,教育标准不能只从年限上讲,因为人们现在自由择业的意识在增强,人的观念已发生了变化。另外,还要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问题。

挑战与抉择


对于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与会者都极为关注。大家认为,基础教育首先对个人的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它涉及的时限长(15年),又处于个人发展的关键期,对人的知识、能力、个性、态度、世界观等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从社会发展讲,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把强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真正的人才资源,关键也要靠基础教育。

关于今后的发展趋势,基础教育应该密切关注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大致说来,这些方向主要有:1、教育民主化,即要求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2、教育多元化,即要求整个教育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多规格的教育体系,形成多样化的格局;3、教育社会化,即整个社会成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4、教育信息化,即要求教育在更大范围内成为开放的系统;5、教育终身化,即教育不是局限于人生的某一阶段,而是伴随人的终身;6、教育管理非集中化,即教育大政方针的统一要求和自主的地方管理相结合;7、教育目标综合化,即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体现创业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三个要素的结合。


但昭彬:在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基础教育还将任重而道远。因为就目前来看,在全国范围内,90%人口地区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85%以上的地区普及了初中阶段义务教育;换言之,仍有10%左右的地区没有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即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其中西南、西北11个省2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儿童学前三年受教育率只有39.9%,接受过学前一年教育的也只占适龄人数的66.7%。可见,西部地区是我国基教育需要大力帮扶的地区。另外调查表明,全国95.2%以上的小学、87.6%以上的初中、71.5%以上的高中设在农村。这表明,下一步基础教育的重点将在农村。

涂艳国(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素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等,牵涉面很广,难度很大,农村初中生两头流失,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和优秀生流向城市,情况非常严重。我们要关注农村教育,不能从理想出发。

李晓燕:建设小康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深讨教育问题,应该充
分考虑到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教育要关注,城市下岗职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也应受到关注。

胡志坚(博士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高等教育承担着重大的使命,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今后的焦点将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是扩大招生与保证质量的矛盾。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入学率仅为13%,,有些高校已不堪重负;如果再提高几个百分点,比如要达到近期预想的16%,保证质量将是个很大的问题,更遑论提高质量了;二是受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目前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很大,如何保证弱势体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是今后面临的很大课题;三是高等教育的就业问题。目前不少人的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依然认为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应该有就业机会,并且有较好的就业机会。这种观念已很成问题。有学者提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不仅是现有职业的争夺者,而且还应是能提供就业机会的人员,这一观点值得重视;四是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将变得更加突出。不错,目前很多高校已有自己的局域网,也实现了校际联结。但是信息化的水平还不是很高。如何像其它行业那样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也是今后面临的大课题。


李晓燕:高等教育平等机会的获得,其前提是基础教育机会的均等。按目前的体制和费用分担方式,基础教育机会的均等很难实现。另外,还有专业结构的问题。中国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收入差距太大,问题很严重。外国工厂中多是大学生,而我国大学生不仅不屑去工厂,职位低点还不愿屈就,这种观念应该转变。

涂艳国:现在我国的发展战略是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建成橄榄型社会结构。而我国目前中等收入人和高收入人的差距在拉大,又和低收入人的差距太小,使其很容易掉到低收入阶层。如何稳定中等收入阶层?中等阶层的形成对教育有何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究竟如何解决?这都是极重要的问题。另外,现阶段一方面人们接受教育期待回报,导致教育的功利化,这种现象还会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上收入阶层更多地追求精神需要,受教育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因而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将是人们的迫切需求。这就对教育提出了重大的课题。教育如何提高质量,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也应受到关注。

王建梁(博士、讲师):高等教育在今后社会发展中地位重要,职业教育也同样重要。在此我想就此谈三点看法:一是要不要职业教育。目前我国城市中的工人收入低,劳动生产率也低,再加上有不少下岗工人,因而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和再就业教育。另外,从世界经济体系来看,我国占优势的只是劳动力资源,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乃是我国今后发展的必然之途。因此,职业教育势在必行。二是选择中等还是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世界银行报告认为是中国应把中等职业教育减少为零,这不符合中国实际。理由是:1、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2、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3、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国外中等职业教育也占有24%左右的比例。因此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协调发展。三是措施问题。关于今后的措施,我认为: 要建立职业教育立交桥,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横向辐射,然后向上通至本科、硕士乃至博士阶段;要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严格把关,不合格的进行再培训。
  给2600万孩子一条起跑线
——聚焦扶贫主战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到20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机遇期,核心目标是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
口的小康社会。今天,我们离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中西部地区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2011年底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包含了西藏、四省(青海、四川、云南、甘肃)藏区、新疆三地州、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等14个片区作为扶贫主战场。这14个片区包括680个县,国土面积39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6亿,其中农村学生2600万。《纲要》提出的政策保障,就包括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在连片特困地区的680个县(市)试点。这些地区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保障水平较低、历史欠账较多等因素影响,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营养保障仍面临不少困难,成为众十分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学生和家长希望营养餐项目持续开展下去
  我国一些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营养不良问题,一些地区农村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9%,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同年龄段儿童正常值,这也影响到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对于
巩固“普九”水平、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深远。
  8岁的马玉娇是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甸沙乡噜六小学三年级学生。每天上午十点,马玉娇和同学们都能免费获得一盒牛奶和一个鸡蛋的营养加餐,像这样有牛奶鸡蛋的好日子已经有一年了。这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在2008年正式启动的营养餐项目,以提供营养加餐的形式改善中国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在云南,像马玉娇一样受益于“学生奶+营养餐”的贫困学生目前已达22000余名。
  寻甸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山高谷深,交通十分不便。这里的学生孩子每天只吃两顿饭,一般都是土豆加米饭,营养不良问题十分普遍。当地的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都希望这一项目能持续开展下去。
  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相比,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生长速度较慢,低体重率达到12%-36%,生长迟缓率是城市的6倍,维生素A缺乏率是城市儿童的4倍。在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冯皓看来,城市儿童司空见惯的奶类、肉类和蛋类是目前贫困地区在学生营养改善过程中最为稀缺的物资,希望尽快使“学生奶+营养餐”以多种方式惠及更多贫困山区的学生,从而使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让学生每天吃饱吃好,保证生长发育所需的充足营养,看似简单,但要把这简单的事情做
好做实,也并非易事。如何用一种更为安全、卫生、便捷的方式,把食品输送到孩子们的餐桌上去,是整个项目执行的重中之重。考虑到中国西南部贫困地区交通不便、学校餐饮设施不佳等问题,中国扶贫基金会选定常温包装的学生奶为云南试点指定牛奶。这一选择成为营养餐项目安全、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柱。

  解决吃饭问题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在农村地区主要还是要先解决吃饭问题。中西部地区一些学校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专门安排食堂建设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进行补助,并向国家试点地区适当倾斜。同时要求,各地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资金,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
  食品安全不容忽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该计划专门提出要建立“两个系统”:一个是学生营养跟踪监测系统,一个是实名制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这次仅参与计划实施的中央部门就有14个,包括国务院食安办、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对食用农产品原料生产、收购环节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要严格准入,对学校食品生产、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要加大监管、查处力度,对食品安全事故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