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改革开放的时代价值
浅论改革开放的时代价值
摘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迅速从贫穷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发展中大国,并一步步向强国迈进。由此可见改革开放的是时代价值是非常高的,同时在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取得极大成果的今天,我们也要继续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关键字:改革开放;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贡献;时代价值
1、改革开放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于改革标准的论述,是根据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制定的。第一次在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步入正轨,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二次在80年代中后期,当时国内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弥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早期探索社会主义过程当中的错误来否定党的领导,为了稳定政局,明确了改革的目的。第三次在20世纪 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遭到了不小的打击,不少人怀疑我们也会走上苏联的老路,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总是要考虑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显得畏首畏
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三次关于改革标准的讨论,都是显示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跨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无论深度还是难度都有所增加。这样的战略机遇期,学习研究“三个有利于”思想,对帮助我们清除各种障碍,平稳推进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可见,我们党实施改革开放的直接动因,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照抄照搬来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深一层的动因,是贫穷,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生产力,国家和民族就难以摆脱贫困,更谈不上国家和民族的崛起。而更深层的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1、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这一在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时期,使中国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既要求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以世界它国无法比拟的速度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
到总体小康。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增加到2013年的568845亿元,居世界第二位;进出口额由1978年的 267 亿美元,增长到 2013 年的 4.16 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改革开放还是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选择,它为我们能够顺利走向繁荣之路奠定了基础,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尽艰辛探索,吸取了国内外经验的战略选择。经历过党的历史上“左”倾道路以及“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深知在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他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毅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中共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的步伐迅速蔓延到中国的各个地区,解放了一直以来被束缚的生产力,极大的调动了人民众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总之,改革开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尝试,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中国特社会主义取得的蓬勃发展,证明了我们走这条路的正确性。多年来的改革经验无可辩驳的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辛的探索,开辟出的改革开放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征程中必须要坚守的原则。
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开始了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继承和发展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想。 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在改革开放目的和效果上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通过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同样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目的还是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
    (二)体现在改革开放的进程、措施、手段上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新经济政策 ” 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首先从农村开始。 苏俄实行粮食税,在农村发展市场经济;在城市,允许个人开办小型工业企业和从事商品流通,对于国有、国营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济核算原则,让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984年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 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由此看出,中国在引进和利用外资、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都是从“新经济政策”中哪个网页游戏好玩
到理论渊源和历史借鉴的。
    (三)体现在改革开放的重点选择和重大突破上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列宁“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创新在于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发展市场经济的尝试。 他虽然没有来得及从理论上作出明确和深刻的概括,但却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同志在借鉴列宁创新思想的基础上, 解决了列宁没有来得及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难题。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样就破除了长期束缚人们的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理论障碍。 在1992年初同志发表南方谈话的基础上, 党的十四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明确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
3、是发展生产力,也是解放生产力,丰富社会主义生产理论。
4、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5、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全方位、系统化的改革,强调统筹兼顾
6、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
2、改革开放的理论贡献调度会
留学澳大利亚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的。而在实践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历尽艰辛终于走上了社会主义义道路。中国改革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形成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该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这个理论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动力,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卡夫卡名言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三、改革开放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贡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历史”理论不是泛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 而是相对于相互分裂的民族历史与地域历史而言的,是指各民族、国家由于普遍交往,
整个世界开始形成为相互依存的统一的历史, 即世界整体化的历史。[5]根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的发展在不同时期总会形成一种潮流。 这种潮流一旦出现就将席卷全球,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抗拒,都必须遵守,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马克思认为那些对这种潮流毫无认识因而未能主动跟上历史潮流的国家和民族注定要蒙上被宰割的命运。 史料表明,马克思在晚年研究东方社会时,曾对东方一些国家未能主动跟上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将最终会走上衰落而提出警告。结果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不幸被马克思所言中了。历史证明,中国历史上较为开放的时候,都是国家较为繁荣的时期。
2、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首要的根本问题,澄清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蒸馏水是纯净物吗3、是与马克思主义改革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3、改革开放的时代价值
1、继续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继续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3、继续深化改革,必须不断解放思想
4、继续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把给改革与开放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5、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6、改革开放是激发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的唯一选择
曾经提到:“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中国的改革是涉及到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领域的全方位改革;对外开放不只是对西方国家开放,而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中国正是以这种全方位的改革态度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应当改什么?如何改?已成为其改革的推动力量。中国要实现国家富强就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对其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合理借鉴。中国的快速发展依靠的是改革开放,未來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要更加自觉、自信地坚持改革幵放,以发展的方式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在开放中大胆借
鉴吸收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实现了在开放中形成、在幵放中完善、在开放中发展。我国 33 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在社会主义理论上的重要贡献,就是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改革。即通过改革,摒弃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某些方面和环节,创建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摒弃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某些方面和环节,创建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新的上层建筑,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 33 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 年 12 月—1984 年 10 月)、改革的全面探索阶段 (1984 年 10 月—1988 年 9 月)、总结经验整顿调整阶段(1988 年 9 月—1992 年 2 月)、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阶段(1992 年 2 月—2003 年 10 月)和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2003年 10 月至今)。33 年来,改革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但主要围绕六个基本问题展开:第一个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第二个是所有制问题,即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问题;第三个是分配问题,即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问题;第四个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第五个是党、政府和社会的关系问题;第六个是人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当前,中国改革进入了第五个发展阶段,心情不好的句子图片
即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点,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动力,全面推进改革的制度创新阶段。这里的制度创新,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今天,新的经济制度、财产制度、分配制度已经基本确立,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不仅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的配合。
 
(一)改革开放的实践使中国发展理论产生了飞跃,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 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宝贵经验中最根本、 最关键的一条。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发展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着锲而不舍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中国实现了发展理论的两次伟大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实现了发展理论的第一次飞跃。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
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发展理论。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同志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站在时代高度,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中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同时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的理论升华。 无论是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都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展理论探索的时代结晶,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改革开放使我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新的认识,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首先,30年来,由于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 今天我们已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发展和中国在世界发展中所处的历史方位,做到既立足中国,又从世界看中国。对什么是“中国具体实际”、什么是中国国情、怎样认识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我们已有了更广阔的视角。 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对时代主题和特征得出科学判断,把立足中国国情与放眼世界相结合,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和要求, 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规律。其次,通过改革开放,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仅仅强调民族化、强调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还不够,还必须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时代化相结合。 正是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这一理论体系所包含的三大战略思想,在概括时都着重突出了它们的时代背景和内容。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界定,十五大对“理论”的界定,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界定,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界定,无不反映了我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种新认识,即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进到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现代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