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龙的故事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之所以十分重要,就在于它是一个高举旗帜、谋划未来、继往开来的大会。
党的十八大把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鲜明主题,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意义重大。自从1982年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以来,中国特社会主义始终是我们党的旗帜,也是历次党代表大会的主题。近一个时期以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些引人关注的事情,国内外出现了各种奇谈怪论,质疑这面旗帜,质疑党的改革开放路线。在决定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向全世界庄严宣告,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有着特殊意义。党的十八大向党内外、国内外郑重宣告,我们党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对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作出的历史性回答。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许多风险和挑战,要成功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绝不能把高举旗帜变成空洞的口号,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
党的十八大制定的中国未来发展总布局和战略部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影响深远。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来,经过十年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十八大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符合广大人民众的共同愿望,是我们未来五年、十年奋斗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作出了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以及党的建设等作出了战略部署。这些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动员令,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宣言书,对于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意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责任重大。
党的十八大顺利实现党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对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极为重要。同时,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新一届中央军委领导。我们党又一次顺利地实现了制度化新老交替,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长治久安提供了重要保证。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夺取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地位
如何开增值税票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既深刻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以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科学统一,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
史上最贱游戏攻略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所有重大战略思想的集大成和总概括,是这些战略思想在哲学层面的升华,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十年来,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中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十年的伟大实践验证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真理性和重要指导作用,完全应该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党的一切行动的指南。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党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切
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一是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面旗帜举起来。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的攻坚期,同时社会思想文化愈益多元多样多变,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意志、凝聚力量,显得尤为重要。要理直气壮地宣传科学发展观的巨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切实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二是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价值标准用起来。科学发展观内蕴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要以它为价值标准衡量利弊,检验得失,决定取舍。要不断强化科学发展观作为价值标准的权威性,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全面审视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观念、政策制度和工作思路,坚决更新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陈规陋习,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三是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方针立起来。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实质就是要把它作为谋划建设、促进发展的基本遵循,使之真正成为统领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总开关和总枢纽。要把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所倡导的统筹原则、协调原则、质量原则、效益原则,全面地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四是要自觉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人生追求干起来。对党员和干部来说,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
想确立起来,归根结底必须体现在以科学发展观为准则修身立德、建功立业上。要结合党性修养,大力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牢牢把握夺取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夺取中国特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必须”基本要求,是对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系统把握,体现着: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统一,构建社会发展动力机制与平衡稳定机制的统一,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追求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统一,对内推进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与对外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统一,推进党的伟大事业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统一。它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应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和基本遵循。
“八个必须”基本要求体现了党对中国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价值取向、根本原则的认识。一是彰显中国特社会主义根本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集中体现着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实质,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它在八条基本要求中起认识大自然手抄报内容
统领作用。二是彰显中国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首先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三是彰显中国特社会主义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四是彰显中国特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和平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集中反映着中国特社会主义不可移易、不可偏离的价值取向。五是彰显中国特社会主义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要使“八个必须”基本要求成为共同信念,应当抓住“固基”“解题”“落实”三大环节。“固基”就是认清八条基本要求的内涵博大精深,其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通过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真正把八条基本要求的理论“根基”搞清楚,把思想根子打牢固。“解题”就是认清八条基本要求是着眼解决中国发展新问题、适应人民众新期待提出来的,要把基本要求作为锐利思想武器,在分析矛盾和解决问题中,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实践力量形成共同信念。“落实”就是认清八条基本要求在十八大的战略部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的战略部署,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
奋斗的过程中坚定“八个必须”基本要求的共同信念。
谯怎么读增进人民福祉的政治宣言书
党的十八大报告通篇体现着党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宣言书。
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是党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探索和开创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都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过去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样是党领导人民的奋斗结果。党的十八大把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看作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最彻底地贯彻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面向未来,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有新期盼,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新要求。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要求就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物质基础。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政治保障。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部署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方面。满足人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直接体现。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总部署是为了解决好人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提供了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环境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人民不仅需要金山银山,而且需要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希望留给子孙后代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靠全国各族人民辛勤的劳动来创造,靠党团结带领人民来落实。
切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加注
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这一重要论述,为当前和今后更好地践行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继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彻落实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节约粮食的诗句 切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它有利于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有利于坚持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切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一是建立健全宪法法律制度。要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首要的是建立起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二是宪法法律获得普遍的尊重、信仰和遵守。法治与其说是一种国家治理状态,毋宁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人们形成发自内心地对宪法和法律的信仰与崇敬,并内化为行为准则。三是宪法法律得到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即坚
持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实施法律并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司法机关坚持为人民司法,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审判权,自觉维护司法公信力。
切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是要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保证宪法法律贯彻落实。一是要始终坚持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保证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整协调,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二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国家法制尊严,大力培育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三是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坚持公正高效司法,保证宪法法律贯彻落实,维护国家法制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