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学到朱学_清代_西游记_评点传播的另一走向_胡淳艳
第21卷第4期2009年12月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J.NORT H CH INA UNIV.OF T ECH.Vo l.21No.4Dec.2009
收稿日期:2009-04-27
*本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8J C751001。第一作者简介:胡淳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近现代戏曲。
从心学到朱学:
清代5西游记6评点传播的另一走向*
胡淳艳1) 王 慧2)
(1)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100144,北京;2)中国艺术研究院,100029,北京)
摘 要 张书绅的5新说西游记6在明清时期5西游记6评点传播中处于独特的位置。它秉承了明末和清初5西游记6评点本的评点思维模式,以时代通行的哲学观点来评点5西游记6。但5新说西游记6不是以明代盛行的心学来评点,而是以朱注5大学6诠释5西游记6。这也是清代王学衰落、朱学占据上风在小说评点中
的一个表现。它的出现既昭示着清代5西游记6批评传播的另一走向,也强化了清代5西游记6非文学化评点的传播特性。
关键词 5新说西游记6;评点传播;心学;朱学分类号 I206.2
1 5新说西游记6评点传播的源流
5西游记6的评点传播历程中,道教内丹评点占据了绝对主流¹
。但是,5西游记6评点的
传播历史上并非只有这一种声音。清代初年的5西游证道书6º一方面继承明代5西游记6评点的传统,继续以心学评点,同时又开始以道教的金丹之道展开对5西游记6文本的阐释。在5西游证道书6之后出现的各家5西游记6评本的评点,大多是以金丹之道诠释5西游记6。而乾隆十四年(1749年)刊刻的5新说西游记6»却没有采用通行的评点方法,而是独辟蹊径,以儒家思想诠释5西游记6。这使它在5西游记6评点本中显得十分独特。
5新说西游记6,初本刊刻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100回。内封上横题/第一奇书0,中题/新说西游记0,左/三晋张南熏注0,右/晋省书业公记藏板0。首/自序0,署/西河张书绅题0。次/西游记总论0,署/乾隆戊辰秋七月晋
西河张书绅题0。次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批0。
次张书绅/新说西游记全部经书题目录0,共52篇。首页/新说西游记晋西河张书绅题0。正文半叶10行,行24字。有图。有回前批,正文中有双行夹批,又有回末批。本书原刊本国内外均有收藏,如北京国家图书馆(原西谛藏书)、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等。又有乾隆己巳(1749年)其有堂刊本。稍后的善成堂刊本、上海校经山房石印本及光绪十四年(1888年)王韬序味潜斋石印本等¼。
其实,5新说西游记6采取的评点方式,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有着历史的渊源。具体而言,5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6½小学竞选班长演讲稿
)))5西游证道书6)))5新说西游记6,三者之间有着前后承继关系。明末的5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6首开5西游记6评点本以心学评点5西游记6的先例,其后继者5西游证道书6则部分继承其以心学评点的传统,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细化。但同时,5西游证道书6也开始以金丹之道来诠释小说。两者在整部小说的评点中都占有较大比例。这
种双重的评点系统为后世的评点本铺设了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一是继续以心学评点,一是以道教内丹诠释。在5西游证道书6刊刻仅仅30多年之后,以全面的道教内丹学阐释5西游记6的5西游真诠6¾评点本就出现了。由于其金丹之道阐发的全面、充分和传播的迅速,使得5西游记6以道教内丹学进行评点的方式得到了认同。而心学的评点缺乏有力的后继者,同时又受到清初5西游真诠6评点者陈士斌的
痛诋,另外清初之后的时代思潮氛围已经不同于心学盛行明末。因此,5西游记6心学评点遭到冷落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25新说西游记6评点传播的内容
面对5西游真诠6评点本所形成的巨大的传播声势,其后的评点者,如刘一明采取了以三教合一的思想涵盖金丹之道,张含章等人也各自从不同的层面上寻新的批点途径。但是他们都遵循一个思路,即5西游记6的寓意是道教的金丹之道。而张书绅跳出这一思维模式,试图用另一种思维方式看待5西游记6,即以儒家的眼光评点5西游记6。而这种思维的起点,仍是在5西游记证道书6。他在5新说西游记总批6的开头即云:/5西游6一书,古人命为证道书,原是证圣贤儒者之道。至谓证仙佛之道,则误矣。0可见,他赞同5证道书6认为5西游记6/证道0的评点思想,只是不赞成其所证之/道0的内涵,将5证道书6所证的仙佛之道,转换成了儒者之道。也就是说,以5西游记6证道的思维方式没有改变,改变的是证道的内容。
具体地说,张书绅认为5西游记6/是把5大学6诚心正意、克己明德之要,竭力备细,写了一尽,明显易见,确然可据,不过借取经一事,以寓其意耳。0又云:/5孟子6一章,是言纲领指趣; 5西游6一部,正是细论条目功夫。把一部5西游记6,即当作5孟子6读亦可。0同时,/朱注发明圣经,5西游6实又注解朱注。05大学6、5孟子6都是5四书6中的两个部分,而由朱熹合5中庸6、5论语6而成5四书6,并进行注
解。朱注5四书6成为理学的重要经典。可见,张书绅是以儒家思想,主要是理学思想,更确切地说,是以朱学思想来作为阐释5西游记6宗旨的主导思想。
从文本具体评点上看,5新说西游记6是建立在对5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6和5西游证道书6两个评点本的批判的基础上的。张书绅在5新说西游记6评点中屡次提及明末和清初的这两个5西游记6评点本。举例来说,在明清时期流传甚广的/心猿意马0说,张书绅持批评态度,但并不是象陈士斌5西游真诠6本的评点一样对5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6和5西游证道书6中的心学观点进行痛诋,而是有所保留。如其5新说西游记总批6中认为:/夫心猿意马,只解得白马悟空,如何解得山国魔洞?0张书绅的评点同样强调心的作用,认为5西游记6:/处处皆言明心之要,而其理本渊深,故非深心者,不足以语此。0但是已经不同于心学中所阐释的心,而倾向于朱学。
以理学评点5西游记6还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5西游记6作者。张书绅仍然沿袭清代初年5西游证道书6首先提出的的说法,承认邱处机是作者。但是,道教宗师怎么会阐释儒学呢?张书绅解释为/长春(按:即邱处机)原念人心不古,身处方外,不能有补,故借此传奇,实寓5春秋6之大义,诛其隐微,引以大道,欲使学者焕然一新。0在正文的回评中又多次指出邱处机虽是道士,实际却是身处方外的一位大儒。如此移形换步,了结了作者问题。
张书绅的评点,将100回5西游记6分为3个大的部分,其中又分为52篇。每篇都有一个题目。其中第1
回到26回为一部分,总共有22个题目,/单写圣经5大学60,即用5大学6中的22句话概括其诸回的宗旨。第2部分从第27回到97回止,共计71回,有27个题目,是/杂引经书,以写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0。第3部分,从98回到100回,通结全部,总结明新止善,概括全书大旨。
第1至26回,张书绅以22个题目概括各回之旨。其中,第16、17两回,第20、21两回,和第24、25、26回3回各是一个题目涵盖2回或3回的宗旨。张书绅认为这22篇/不只篇篇有关5大学6之道,且题题摘取纲领,与朱注之字义。0朱熹的5四书集注6中将5大学6传分为10章。其评注认为/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后六章
34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第21卷
细论条目工夫。0张书绅在这一部分将5大学6中
的若干句(有的还不是完整的一句,只是半句)抽出,分别置于26回的回目之前,作为该回的章旨。从其引用的语句来看,主要集中于5大学6其经1章和其传的首章、2章、6章和7章。张书绅也不是按照顺序引用5大学6经传,而是根据需要,打乱次序,除了在回前、回末评中阐述其义外,还在正文的夹评、旁批中寻任何一点可以附会该句的情节和文字。如第1回,在回末评中云:/大学者,大人之学也。通篇俱要照定此句,讲贴出神圣仙佛,正见皆为明德之大人,自无黑暗之可虑。是正面写。猴子紧对大人,是从反面写。修字正为学字。长生极写大字。0回中在写到通臂猿猴称赞忧虑死亡、寻求
长生的猴王:/大王如此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0处,夹批云:/上半是写大人,下半是写学道。0诸如此类的评点遍布整个5新说西游记6评本,其牵强附会的程度不下于道教的5西游记6各家评本。
第27回至97回,分成27节,以各个儒家经书中的单句为题,旨在说明/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0,是以朱熹的/气禀人欲0为核心进行阐释的。张书绅又认为5西游记6当名为/遏欲传0,即是此意。其所题题旨,均来自儒家的经书。比如/听德惟聪0、/视远惟明0、/弗敬上天,降灾下民0、/饮惟祀德,将无罪0等句出自5尚书6;/戒之在0、/见利思义0、/思无邪0、/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0、/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0、/臣事君以忠0、/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0、/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装者乎0、/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0、/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0等句出自5论语6;/半涂而费0、/行险以徼幸0等出自5中庸6;/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0、/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0、/养心莫善于寡欲0、/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0、/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0等出自5孟子6。等等不一一列出。其评点方法也和前一部分一样,附会曲解,以求证儒道。
第3部分,包括98、99、100回3回,通结全部。35新说西游记6评点传播的地位与价值
5新说西游记6以儒家的经典诠释5西游记6的评点方法,不但前无古人,后也无来者。他的评点和道教评本所不同的在于,在5西游记6的回目和诗词及情节、人物中,还是留下了若干道教的因子,可为道
教评点的入手处。而在5西游记6中,却不容易到多少能和儒家的经典语句和思想相吻合的情节和文字。要在这样一个文本之上开辟出理学阐释小说的评点体系,如果不能将穿凿附会做到极至,是很难成功的。
在这点上,张书绅采用的方法也是撇开情节的束缚,而将评点的重点投向文本中能够附会其所认为主旨的任何一点,进行生发。这种附会的评点,从清初的5西游证道书6首开端倪,其后的5西游真诠6则继续发展,并且卓有成效,传播声势浩大。而5新说西游记6在这条路上走得同样成功。从评点的思维方法和评点路数而言,三者倒是殊途同归。也就是说,5新说西游记6评点走的不同于清代大多数5西游记6评点传播之路,但他之所以能采取如此穿凿附会的评点方式,恰恰是受到了清代道教评点本的深刻影响。
但是,如果将5新说西游记6置于明清时期5西游记6系列评点本的传播历程来看,从明末5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6的心学阐释,到清初5西游证道书6的半截心学评点,再到清中叶5新说西游记6的以5大学6阐发,即心学)))朱学的哲学思想评点5西游记6的历史,构成了另一条5西游记6评点传播发展的道路。只是由于期间有5西游真诠6传播的隔断,和后面道教诸家评本的众多传布,而淹没其传播发展线索。
相形之下,5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6、5西游证道书6本则倾向于理学中的另一家)))王学,即心学。不过,
以时代所通行的哲学思潮来评点5西游记6,正是三者的相同的思维模式。但是,李评本和5证道书6本中的心学已经不是王阳明的正统心学,而是经过阳明弟子的阐发和传播,特别是经过泰州学派改造过,在明末和清初士人中有着广泛影响的一种带有个性解放彩的社
春季卫生小常识35
第4期胡淳艳王慧:从心学到朱学:清代5西游记6评点传播的另一走向
会思潮。我们看到的李评本和5证道书6,正是这一思潮的产物。而张书绅以朱注5大学6诠释5西游记6,则是清代阳明心学衰落、程朱理学重新占据上风在小说评点中的一个表现。
换而言之,5西游记6评点本的传播从5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6起步,到5西游证道书6,走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通向后来清代的众多道教诸评本的评点,另一条则是5新说西游记6的评点。只是前一条路走得较为长久,跟从者众多,形成巨大的传播声势。而后者则势单力薄,传播的声势自然无法与前者相比罢了。
颇多游戏之笔、奇幻之笔的5西游记6文本,呈现给明清评点者的是一个复杂的评点对象。出文本背后的意蕴成为众多评点本的核心所在,在这个层面上,哲学的考察、宗教的探讨,从批评思维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二者之间也必然会有正面的交锋。因此,5新说西游记6的评点,一方面是张书绅
针对其时甚嚣尘上的5西游记6道教内丹评点而采取的一种儒学评点策略,是对5西游记6道教评点传播的一种反动。另一方面作为儒学评点,又是以程朱理学对明末盛行的心学评点5西游记6进行的自觉转变。由于5新说西游记6在清代众多5西游记6评点本中的独特性,使得明末出现的5西游记6儒学化批评传播在清代得到回响,也是对清代道教评点5西游记6传播权威体系的一次抗衡,昭示着清代5西游记6的接受与传播所具有的复杂性。它的出现至少表明,5西游记6的评点传播永远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声音。
同时,虽然张书绅5西游记6评点与道教评点在观点、内容上南辕北辙,但如前所说,二者牵强附会评点思维和评点方式却又有着十足的默契。当然,在张书绅的评点中存在着少量的艺术性的评论,也不乏幽默之笔,但这一闪光点被5新说西游记6连篇累牍的附会评点所掩盖。张书绅的评点和其他清代道教评点一样,忽视对5西游记6艺术性的鉴赏和品评,大大强化了清代5西游记6评点本的传播始终以非文学性的面目出现,使得5西游记6始终未能出现像其他几部古典小说一样的文学性评点本。
注释:
¹见:胡淳艳.试析清代的5西游记6道教评点本.宗教学研究,2007(1)
º见:黄太鸿.汪象旭笺评.镌像古本西游证道书.康熙二年(1661)刻本
英语六级考试技巧>元始天尊是三清中的哪一位»见:张书绅.新说西游记一百回.乾隆十四年(1749)刊本
¼见: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3;李时人.5西游记6版本叙略.见:5西游记6考论.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½见: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齐鲁书社,1991
¾见:陈士斌.西游真诠.康熙三十五年(1696)刊本
库存商品明细账
From Theory of Mind to Cheng-Zhu.s Neo-Confucianism: Other Trend of Commentary Communication of Journey to the W est
卧室颜H u Chuny an1)Wang H ui2)
(1)Col.o f Humanities and L aw,N or th China U niv.of T ech.,100144,Beijing,China;
2)A r t Study A cademy of China,100029,Beijing,China)
Adstract The N ew Ver sion of J our ney to the West w ritten by Zhang Shushen holds a unique positio n in the com mentary comm unication of T he J our ney to the West dur 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It co mbines the thinking mode of the end of M ing and the beginning of Qing w ith current popular philo sophical view in comm enting The J ourney to the West.H ow ever,commenting is no t 36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第21卷
done by Theory of M ind,but rather,it is interpreted by T he Gr eat L earning annotated by Zhu Xi.Its presence marks a different trend in commenting and str engthens the no n -literary nature of com -m entary com munication of T he J our ney the West .
Key Words  N ew Ver sion of the J our ney to the West ;com mentary com munication;T heo ry o f Mind;Cheng -Zhu .s Neo -Confucianism
(上接第22页)
5 张如./拼车0小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7(4):115
6 尤林./有偿拼车0问题的法律分析[J].法学杂志,
2008(2):128
7 沈沉,钟翔.给拼车族发奖金[J].可乐,2008(1):62-63
8 林岚.论非营利性私车有偿拼车法律问题[J].法制与经济,2007(9):54-55
Study on Law about /Car -pooling 0
Chen Ying
(Co l.of H umanit ies and Law ,No rth China U niv.o f T ech.,100144,Beijing,China)
Abstract  Abstract The article deals w ith the leg al nature and legal relatio n of car -poo ling.It points out that at the present stag e,the relev ant law system is still imperfect.In this paper,som e sugg estio ns are put fo rw ard for its perfection.
Key Words  car -poo ling;legal character of car -pooling;legal relation o f car -poo ling
37
第4期    胡淳艳 王 慧:从心学到朱学:清代5西游记6评点传播的另一走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