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教学研究
愚人节快乐
小产假期智者论道
智库时代    ·263·
广西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教学研究
会计学专业就业李  瑛
(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广西南宁,530226)
中国三大舰队舰艇表摘要:瑶族长鼓舞是瑶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在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等特定的日子进行表演,是瑶族传统节日的必备节目。本文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广西瑶族长鼓舞的传承。通过对学生情况、瑶族人口、健身需求、长鼓舞特点等教学痛点出发分析瑶族长鼓舞学习中需要结合的要点,让瑶族长鼓舞在教学中焕发新的活力,既在传统基础上传承,也能适应社会需求,根据学生调整教学思路。在长鼓舞课程教学设计上,重视学生动机的激发、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外教学拓展。关键词:瑶族;长鼓舞;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613.5
火炬之光2操作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6-000263-002
舞蹈作为人类早期的文化、交流、娱乐等方面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的特殊历史记忆。特别对于少数民族,在传统的重要节日,舞蹈是仪式必备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少数民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的族人因大环境的发展,为更好生计走出居地,接受了更多元的文化和教育。而舞蹈的传授缺乏新人的学习和相应的妥善记载,可以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也可以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广西的瑶族长鼓舞虽然在大环境的发展下也有一定的影响,但相对来说仍保存相对较好。此外,因赶上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支持和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广西的瑶族长鼓舞遇到了新的机遇,作为瑶族教师,对于长鼓舞传承教学有着自身的理解和实践。
一、教学痛点分析(一)学生情况
瑶族长鼓舞是中国民族舞蹈之一,体现瑶族的文化。学生作为长鼓舞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本身不一定是瑶族人,并不一定熟知瑶族文化。舞蹈者对于舞蹈内涵的理解会体现舞蹈肢体展现力,让舞蹈与观看者产生深度共鸣,这是舞蹈者一直追求的。
要解决学生对瑶族舞蹈的理解,需要在瑶族长鼓舞学习前,注重课程教学的前期知识的储备。可以通过设置有关瑶族历史、文化、风俗、科技等方面的选修课,推荐学生修读如黄钰与黄方平合著《瑶族》、玉时阶的《瑶族文化变迁》、刘保元著《瑶族风俗志》、邓与盘福东合著的《瑶族文明发展历程》、李筱文、盘承乾《中国瑶族地区科技荟萃》和李远龙著《走进大瑶山——广西金秀瑶族文化
考察札记》等著作,通过选修和选读,让学生对瑶族的族源和族称的考究及其发展历史、瑶族山地经济文化、生活饮食文化、居住建筑文化、社会组织、婚姻家庭制度、民族节日文化、文学艺术、传统服饰文化、工艺技术文化、图腾文化、语言文字、教育与科学技术等方面有进一步的理解,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为进行长鼓舞编排和表演提供了必要的背景
知识,加强了对长鼓舞本体及内涵的更深层次的关注与认识。
(二)瑶族人口据2007年统计,广西瑶族人口152.8万人,占广西全区总人口的3.06%,占全国瑶族人口的62%。在广西81个县市中,有69个县市都有瑶人居住。主要聚居在都安、巴马、金秀、富川、大化、恭城等六个瑶族自治县,其余分散在贺州、凌云、田林、南丹、全州、龙胜、融水等县。大分散、小聚居是瑶族分布的特点。2008 年,瑶族长鼓舞被批准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广西作为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传承需求格外迫切。
(三)健身需求王桂忠等在《广东瑶族长鼓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及文化特征研究(2003)》中概述了广东瑶族长鼓舞的起源及特点,提炼出长鼓舞的健身、娱乐价值。杨翠丽《瑶族长鼓舞的体育文化社会功能及资源开发(2006)》认为长鼓舞在健身、娱乐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经济水平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些文献可以明确长鼓舞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在不断丰富,有需求才有进一步的研究。随着社会发展,为更好推进瑶族长鼓舞的发扬传承,结合社会健身需求,可以
让长鼓舞焕发新活力。
(四)长鼓舞特点
长鼓舞是瑶族为始祖盘王报优而作,是从一种缅怀先人的活动。长鼓舞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表演形式大多数是绕圈式跳舞,体现出了瑶族人民对“圆”的一种审美追求,是人们极力追求的圆满、和谐生活方式。第二是表演属于多人参与,情绪表达强烈,包容性强。如长鼓舞对于男女隔阂不重视,演出中多需男女相互配合完成,为男女实现自由恋爱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第三是融入了健身保健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年龄在不断增加,连癌症
都成为慢性病,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需求提升到一定程度。跳长鼓舞的过程中,通过拉扯自身肌肉和韧带,加强人体关节的灵活度也将得到提升,并能改善人体心肺器官等器官的功效。
长鼓舞教学是在了解长鼓舞基础上开展的,明确长鼓舞特点,才能在舞蹈教学中把握重难点,达到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效果。
二、长鼓舞课程设计要点
瑶族长鼓舞是通过舞者的肢体表现和体舞蹈的整体表现来体现瑶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是经历了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少数民族舞蹈。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瑶族文化,需要通过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
学实践、教学反思四个环节推进瑶族长鼓舞的教学。
(一)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瑶族长鼓舞学习和实践的心理动力。由于学生大多对瑶族文化不熟悉,并未建立起浓厚的兴趣,只是单纯跟随教师学习舞蹈,就无法高水平展现长鼓舞的魅力,感染观众,达到舞蹈的最高境界。为更好激发学生对于瑶族长鼓舞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开展相应的调研活动,丰富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认识。如开展走访长鼓舞传承人活动。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主要是以人为主,依靠瑶族长鼓舞的老艺人教授。目前,有关数据显示被认定的广西瑶族长鼓舞传承人只有30人,且年龄都在75到87之间。他们的年龄太大,行动不方便,只能组织学生去参与走访调研,了解老艺人在长鼓舞编排和表演中的经验和反思。高校教学不单是传承舞蹈,同时也是为培育长鼓舞的接班人,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了解学校所在市的中小学长鼓舞传承情况,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教学热情。
(二)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
舞蹈是与美感紧密结合的,需要通过肢体去展现,不同的肢体组合结合音乐、灯光等形成一种特殊的美。学生在学习瑶族长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