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日本花道文化
浅论日本花道文化
摘要:校训大全日本花道是日本传统特文化之一,是日本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种技艺,同时更可以陶冶情操、修炼精神,从中反映出日本人的自然观、审美观和伦理道德观念其间作为插花曾被日本人认为是具有生灵的东西.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 日本人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对美的意识也随之变化, 但是通过花来追求自然的美这一花道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伴随着科学及因艺技术的发达,一方面维护着自己的传统, 另一方面则适应着时代的要求在不断前进.
关键词:日本文化、花道、自然
为什么写这篇论文:
在日本,花道不是单纯的插花,它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被推崇为日本妇女的必修课。日本有许多花道学校和培训班,每年有几百万女性学习插花技术,插花爱好者更是多达日本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可见花道已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我们对日本花道精神有了足够的了解后,我们才能去挖掘去日本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有利与这个国家及人民打交道。
本论:
一、花道--综合文化
所谓“ 花道” 就是截取树木、花草的技、叶、花朵, 艺术地播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术, 从而达到锻炼技艺、修养精神的境地。它和歌道、书道、武道、茶道一样是日本自古以来传统文化的技艺之一。
日本主要地处温带. 季风气候明显. 但由于四面临海. 具有海洋性特征, 与亚洲同纬度地方相比, 冬季较温暖, 夏季较凉爽,降水比较丰沛, 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 培育了日本人独特的市美意识, 也深深影响了日本人对大自然及人生的看法。日本人认为花道是各个时代的人和大自然的叶话,是他们的人生观的反映。
二、花道—历史
张檬的男朋友花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教活动。唐宋时代,中国有向佛祖“供奉鲜花”的习俗,后来这习俗和佛教一起传入日本。这就是原始的花道,在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中记载有当时供花的记述,花枝要向着天空摆放,以表示诚与信。《万叶集》、《古今集》中也
有“大宫人戴花冠”、“瓶中斜插花”的描述。日本花道经历了古典插花艺术,自然主义插花艺术和现代插花艺术三个阶段。
北京好玩吗
1、室町时代—立花
  起初,插花人并不讲究花的华丽美,只求自然简朴,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在茶室里只插一轮向日葵或在花笼上画上几枝竹花。从8-12世纪,插花逐渐摆脱了佛教彩,演变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室町时代,涌现出以插花为业的花道家,其中池坊专庆创立了“立花”插花术,并把它规范成一门独立的艺术。专应的后代专荣在整理插花构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真、副、副清、真隐、见越、流枝、前置的“七种工具插花法”。再后来专好又进一步发展了插花技术,在七种工具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扣、胴作、大叶、后围、木留、草留、会释,由于插花技艺不断的进步,使插出的鲜花比真花的姿态更富于变化,出于自然美又超出自然美。
  15世纪,室町幕府的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崇尚简朴、自然,喜欢在室内的壁龛上摆放插花艺术品,这时期花道形式已成为日本各阶层人民都能接受和欣赏的艺术。
  16世纪后期又推出了一种新的插花法“投入花”,其形式是把花材以最自然的方法插在花瓶里,使插花艺术更具自然美。由于投入花较立花省工、省时、省钱,很快在中、下层町民间普及起来,并很快从茶道中分离出来,自成一派。
2、江户时代—花道
到了江户时代,形成了许多插花流派,且都追求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江户时代后期把以前的“立花”、“生花”、“投入花”等统称为花道。1717年,《花道全集》专著问世,使花道事业更为昌盛。明治维新后,插花艺术更日臻完善。19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盛花”,它更集中地呈现出自然美。
  目前,花道从大方面可分两大派:一是传统的日本插花派,二是昭和时代兴起的用铁丝、玻璃、石头等材料造型的现代插花派。花道艺术必须做到面、点、线呼应,主客枝相宜。好的插花就像一个艺术品,既能陶冶身心,又是美的享受。
三、花道—流派
1、池坊立花
花道自中国传入日本后,根据日本人自身的喜好、欣赏的角度和四季花草的不同等因素产生了两、三千个流派。其中15世纪立花名家池坊专庆创造的池坊立花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1462年,池坊专庆应邀为武将佐佐木高秀插花。几十枝鲜花插入金瓶内,顿时满屋生辉,绚丽无比。于是专庆的池坊插花术在立花界获得很高的声誉。因此池坊成了花道的代名词。直到今天,池坊立花仍是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花道流派,据说其弟子有100万人。
2、未生流派
未生流派是未生斋一甫在江户末期创立的另一花道流派。它把儒家的天地人的统一作为插花的原理。基本花形为体现天圆、地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内,未生流派进行丰富多样的创造发挥。其作品特点是简洁、明快。如今未生流派内分支出斋家未生派、庵家未生派、院象未生派、嵯峨未生派、平安未生派、大阪未生派等多个支派。
3、未生流派
明治末年,小原云心创立的小原流派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云心自幼
池坊派的插花技术,后来云心发现池坊派的插花重心过高,不够安稳,便创立了重心偏低的插花术。但小原插花术一直受到正统派的指责。尽管如此,小原流派的新颖造型,给插花技艺增添了时代感。另外,云心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同于其它流派那样逐个收弟子学艺,而是招收一批弟子,在自家中进行集体教授,这在当时可称得上是划时代的创举。至今仍有不少日本人喜欢小原流派的自然主义插花术。
4、未生流派
河原苍生创立的草月流派是战后兴起的新流派。它和未生、小原流派一样,也是仅次于池坊流派的有影响的花道流派之一。原苍生批评了传统流派的形式保守、固定,提出了大胆、自由地使用花器,处理花材的新理论。草月流派着眼于现实生活,将西方的艺术观点揉合在插花艺术之中。铁丝、塑料、玻璃、石膏等是草月流派常用的插花辅助材料。
四、花道—特点
1、融入生活
日本花道吧花当成小孩子,认为花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有的漂亮,有的不够漂亮,但都要让他
们接受教育,所以要对不同的花有相同的态度.插花,是一个漫长的把花规范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享受,要用愉快的心情来完成.而在日本,插花已经成为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街道上和小巷里都能看到放在路边的插花,家居、庭院、商场和公共场所的橱窗插花就更为普遍,卖鲜花及插花用品的商店到处可见且生意兴隆.
2、体现自然
日本花道使用的材料很广,包括树枝、葡萄藤、树叶、草、水果、种子和花,当然也包括干枯的植物.事实上,任何自然地物质都可能被使用.当代花道之中,甚至玻璃、金属和塑料都被人们使用.花材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木本花和枝、一类是草本花和枝.花材是自然生长的,经过剪裁和艺术加工,要充分发挥其自然美,花性如茶性,日本的花道不仅传承了东方式插花的特点,而且还融入了茶道的神性,注重自然情趣,着力表现花材自然的形式美、彩美.对待每一片叶、每一朵花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宛如自然天成,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即使修剪也不显露人工迹象.构图中无论何种造型,既有形式又不居于形式,既规范又不规范,以顺乎花枝自然之势、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为原则.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之下,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
作,宛如天成的境界.一切以自然为美,朴实为美,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任由心境,毫不造作.
五、花道—精神
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唐朝的佛堂供花,传到日本后,其天时,地理,国情,使之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先后产生了各种流派,并成为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各流派其特和规模虽各有千秋,但基本点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彩、意境和神韵之中。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因此,任何植物, 任何容器都可用来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花道通过线条、颜、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来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因此,从深处看,花道首先是一种道意,它逐步培养从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谐、有礼。其次花道又是一种综合艺术,它采用园艺、美术、雕塑、文学等人文艺术手段。花道还是一种技艺,可用来服务于家庭和社会。最后花道是一种易于为大众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浅出的文化活动。
  插花并不讲究花材的数量和花的华丽。在古代和现代的一些茶室里,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
轮向日葵等简单的花草就能营造一种幽雅、返朴归真的氛围。另外插花的优劣还取决于插花的形态和不同的花材所呈现出的不同的精神。如蔷薇花象征美丽与纯洁,百合花代表圣洁与纯真。梅花象征高洁与坚毅,兰花高雅,被誉为“花中君子”,牡丹雍容华贵,杜鹃花婀娜多姿,桃花妩媚芬芳、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高尚品德。而热爱大自然的日本人最爱的还是樱花,因为这是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的体会:
    日本花道文化源远流长,延续至今,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它蕴含哲理,提高修养,它处处体现自然之美,更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它发展到普及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从侧面表现出了一个民族的创新、进取、精益求精达到完善自我的精神,同时给与我们深思和启示.文化的发展、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思想的改革和进步.
排除我们的民族情绪,不去讨论日本民族的残忍、杀气腾腾、性急而度量小的缺陷,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民族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比如他们的服从、牺牲精神,强烈的集团意识.
字的拼音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一个与想象中不同的日本.学期之末,我们的《日本文化史》
课程也将结束,感谢成老师的授课,让我对日本有了一个全新的、不同的认识,从中获取了更多的知识.
nba技术犯规参考文献:
[1]顾春芳, 勇王, 胡令远.花道[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李雪梅. 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大森和夫, 大森弘子.日本()[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杨伟.日本文化论[M]重庆出版社,2008.06.
[5]王永娟.樱花的国度 日本文化的面貌与精神[M]中国水利出版社,2005.
[6]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 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王勇. 日本文化 模仿与创新的轨迹[M] 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佐岛己.日本文化·社会·风土 中日文本[M].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9]顾春方,胡令远.日本文化大讲堂[J]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07.
[10]刘丽芸,黄成洲.新编日本概论[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