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视听语言探析
▲THE FILM影视
10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视听语言探析
高 超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摘 要:《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美食盛宴,利用镜头、光影、声音等视听语言,让美食的历史溯源、制作过程等在荧幕上展现出来。既展示了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让人们产生情感和心理共鸣,同时也给大众带来茶余饭后的思考话题——饮食民俗。《舌尖上的中国》以纪录片的形式掀起了一场美食热,让中华大地的饮食文化聚集在一起,给人们带来极其享受的视觉、听觉交流。鉴于此,本文对《舌尖上的中国》中的视听语言进行深入分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视听语言
一部高质量的纪实纪录片的审美价值需要通过一定的拍摄手法和视听语言才可以完成,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情感体验以及审美需求。《舌尖上的中国》中的视听语言传达逼真,使其美学价值以及文化意义得到充分体现。视听语言是影像艺术的重要载体,也是影像文化传达的重要介质,其中的情节叙事和人物塑造等功能是纪录片中非常需要的。视听语言通过画面和声音创造了一定的视听形象,让人们从中感知
和感受各种符号构成的表达系统以及意义。
1 镜头叙事
镜头叙事把人们拉进现实状态,摄影机从开机到停机拍摄的核心真实片段都要依靠镜头的力量。从高山到森林再到天空,《舌尖上的中国》一开始就用镜头展示了一个文化与意境并存的祖国地理面貌,远景中的全景再现以极快的剪辑跳跃,给人们带来强烈的美感冲击。以“自然的馈赠”来说,镜头运用非常巧妙,先是远景阐述中国的自然地貌,铺垫后续的饮食介绍。然后从自然资源过渡到饮食材料,比如高山、湖泊、海岸线的空间里有云南的松茸、查干湖的鱼等,这些和资源景观一同出境,使镜头叙事变得更加立体,更有质感[1]。
在中景镜头中开始频繁出现人物及人物的故事,给美食文化提供了现实的叙述空间。比如介绍单珍卓玛家
采集松茸时的中景镜头,从假定性的
空间入手,让人们跟着镜头事先进入
食材采集的意境中,单珍卓玛和妈妈
采集松茸,展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
十大名花系。与此同时,卓玛和妈妈的交流和
沟通以及兴奋和焦虑的表情都在镜头
中得到了真实的表露。中景镜头让人
物与环境的关系变得亲密和柔和,比
如介绍查干湖的捕鱼过程,中景将捕
鱼过程出现的不确定性展示得淋漓尽
致。作为和美食相关的纪录片,《舌
尖上的中国》在介绍美食的鲜美状态
时基本上都是近景和特写的镜头,使
美食的产生过程完全从视觉上被显露,
从而刺激观众的感官神经。比如松茸
制作时切片和酥油的融合一气呵成,莲的诗句
让观者在观看时仿佛感觉到香气袭来,
无比向往松茸的饮食过程。可以说,
在《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镜头叙
究极日月
事中镜头的运动和切换、叙事和表达
达到了全面的融合。这样逼真的呈现
增强了人们身临其境的感觉,人们仿
佛进入真实的世界,美食好像就在眼
前。这非常考验导演的制作功底[2]。真
实是纪录片的灵魂,所以拍摄中将真
实的场景呈现出来可以充分增加纪录
苑琼丹电影
平潭旅游景点大全
片整个镜头画面的艺术张力,也可以
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留住短暂的美好。
虽然事物的消逝的过程或已不会存在,
但通过镜头语言的叙事功能尽可能地
将其还原,能为人们留下珍贵的艺术
宝藏和记忆,这便是纪录片最大的魅
力。
2 光影映射
光影映射是纪录片细节刻画的重
要方式,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将光影糅合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每个细节都可以看到编导的精心策
划。细节是纪录片呈现的关键环节,
光影组合是纪录片画面饱满的重要方
式,光影运用是纪录片画面审美产生
的重要形式,比如拍摄卓玛采松茸时,
亮光从左侧进来可以将草丛中的松茸
凸显出来,人们一看就会明了所要表
达的主体。《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美
食纪录片在光的亮度和强度上要求严
格,是编导刻意追求和独具匠心的处
理方式。在光影的结合中人们从情绪
渲染感受到的心理效应再以蒙太奇的
方式和原理表现出来,是受众审美共
鸣的体现。比如在查干湖捕鱼的片段,
当肥美的鱼儿出水时高光打向整个冰
面,正好和吉林当地寒冷的温度吻合,
这样就可以展现人们辛苦捕鱼后的丰
收景象。
3 调调和
调调和是纪录片渲染情感的重
要方式,在不同的作品中,线条、
彩之间组成的特殊关系可以充分激起
梦见下雨是什么征兆
人们的审美情感。这些线条和彩的
组合形式非常有意义,是特殊情感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