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
1.新闻学:20世纪初期兴起,重视业务研究,采用思辩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报刊、电视、广播,主要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
2.传播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重视理论研究,采用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公共关系、广告、图书等等,遍及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全过程。
3.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施拉姆的概括
近义词的成语
⏹ 政治功能:监视、协调、社会遗产法律和习俗的传递
⏹ 经济功能:资源信息、指定经济政策、活跃和管理市场、开创经济行为 ⏹ 一般社会功能:解释、行使、传递社会规范、娱乐
4.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
信息知识
信息能力
信息伦理
5.教学信息的来源:
教师
客观事物
教学信息体(符号信息载体、机器信息载体)
6.教育信息的特性:
目的性.    科学性      系统性    已获取性
可接受性    多媒体性    反馈性
7.什么是符号?
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
符号分为两大类: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
8、拉斯威尔公式
● 拉斯韦尔最先在《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构》  (1948)一文中提出了“五W 模式”:  “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据此,引申出传播研究的五个参数或五个内容:控制分析(谁),内容分析(说什么),媒介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受众分析(对谁),效果分析(取得什么效果)。
2、教育传播过程模式图 (1)以教育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教育者将教材中的信息转化为声音或文字、图像,向学习者传授,学习者通过视听接收信息。
(传播者) 说什么 (讯息) 对谁说 (受传者) 有什么效果 (效果)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
●这种模式的具体应用,较有代表性的是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
系、综合、应用。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学习者直接向媒体学习,面对知识信息的源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取新知识,并通过作业向教育者作出反馈。教育者作为指导者,帮助学习者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这种模式的具体应用,较有代表性的是从做中学。
以问题为中心的电化教育过程模式
这种模式是教育媒体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学习者和教育者通过对问题的研讨,共同寻求正确的答案。
●这种模式的具体应用,较有代表性的是问题教学,其模式如图。
9.本章内容重点为:麦克卢汉及其媒介观
(1)1933年,麦克卢汉在加拿大的曼尼托巴(Manitoba)大学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
1934年,在同一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不久,到剑桥大学留学,继续文学方面的研究;
1942年,获得了剑桥的博士学位;
取得剑桥大学文学学位后返美、加任教。教学初期,震惊于学生和自己的代沟,推测可能与学习方式有关,开始关注“知觉”训练的议题,而后转向探索媒介如何影响使用者的心理状态与社会组织。
⏹主要著作:《机械的新娘》、《古登堡英》、《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
介即信息》、《地球村》
⏹强调“探索”的重要,好以“隽语”风格撰文;他推崇口语传播,热衷于
演讲、研讨会等活动,还曾于电影《安妮霍尔》中轧上一角。因学说特性与行事风格备受批评,七零年代末期逐渐没落,直至近年才重获重视。
⏹两次热潮:1960S、1990S
⏹“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
家”、“电子时代的代言人,革命思想的先知”
⏹mcluhanism,mcluhanist
⏹“通俗文化的江湖术士”、“电视机上的教师爷”、“攻击理性的暴君”、“走
火入魔的形而上巫师”
⏹“出尽风头,自我陶醉,赶时髦,追风潮,迎合新潮。可是他错了”、“刻
意反逻辑、巡回论证、同义反复、绝对、滥用格言、荒谬绝伦”。
(2)媒介“三论”
>媒介即讯息Medium is message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
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部落社会-脱部落社会-重新部落化(地球村)
⏹媒体传递的真正“信息”是它对接受者的刺激,而非内容!
⏹教学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学内容表现的形式。
>>媒介:人体的延伸
⏹印刷品是?的延伸、无线电是?的延伸、电视是?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
延伸。。。。。。
⏹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 - “分化”- “再
统合”的历史
⏹“电视人”、“容器人”北影表演系
⏹教学媒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局限性,提高学生观察事催款函格式
物的能力
、>?>“热媒介”和“冷媒介”
⏹Hot:传递的信息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
理解。本身是热的,无须热身运动
⏹Cool: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理解时需动员多种感官和配合和丰富的
想象力
⏹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
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力量
媒体是促进促进社会改变的决定力量。他说,媒体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
意义(1)他的理论有独到的见解,他将媒介的概念扩大,不仅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媒介,而且包括人际互动的所有介质。
(2)他将媒介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研究。其媒介分析有了高度和纵深的品质。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3)他的这些认识角度和方式开拓了媒介研究的眼界与范围,也使人们真正看到媒介作为客观存在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4)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符合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
2、局限
(1)只强调媒介工具和技术的巨大能动性,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了其他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
(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人仿佛成为媒介主宰的对象。
(3)忽视媒介具体内容,对冷热媒介划分过于牵强。
(4)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由此解释的人类行为也是片面的。
(5)其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实证性不足。
10.选择性定律:信息时代的信息选择
唐三的魂环
)背景:为什么要进行信息选择?
1、现代社会信息量极大丰富
⏹知识爆炸、信息海洋
⏹数据
2、信息污染严重
⏹信息泛滥导致各种信息病:信息超载焦虑症、信息神经不安症、信息过敏
症、信息紧张症
⏹信息垃圾:冗余信息、过时老化信息、虚假信息、污秽信息
⏹信息污染:计算机病毒
信息选择原则:选择性定律
1.选择性接收(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
⏹指人们对外界信息刺激有选择地注意和接受,只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希望了
解的信息,而排斥不喜欢的媒体和内容。
⏹影响注意的因素:
客观因素(信息刺激的强度、对比度、重复率、变化率、新颖性等)
主观因素(接受者的个性、兴趣、爱好、价值观、需要与动机、经验与知识背景、情绪与精神状态等)
2.选择性理解
⏹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加工处理方式,产生不同的反应,
得出不同的结论
⏹人们对外界信息的理解,要受特定的环境因素,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条件以及自身经历、素质、态度、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等的影响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选择性记忆
⏹人们根据各自的需求、情感和兴趣,挑选出对自己有用、有利、有价值的
信息,储存在大脑之中
4.选择性实践
⏹受众会从进入记忆中的信息里选取可以应用或实践的内容,进行选择性实
践,使信息意识转变为行动
⏹把记忆信息付诸实践,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旧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什么时候
(1)可能获益
(2)具有可行性或可操作性
(3)风险程度小
11.人际传播的功能: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1、两级传播论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提出
⏹理论观点:意见通常从广播和印刷媒介流向意见领袖,再从意见领袖流向
人中不太活跃的部分
⏹“舆论领袖”(opinion leader):
指那些较多的参与大众传播,将从中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社会成员从而影响他们的观念和态度的中介者。
特点:
人数不多,只是全体公众中的一小部分成员
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
必须上通媒介,下连公众
两级传播模式
2、创新扩散论
⏹创新扩散(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是指一种新事物,如新观念、
新发明、新风尚等,在社会系统中推广或扩散的过程。
⏹1971年,罗杰斯和休梅克在《创新的传播》中提出著名的创新扩散模式音乐家有哪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