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美学角度谈后现代主义文化对独立电子游戏设计的影响
诞生于后工业时代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是对多样性的一种维护,承认现实的多样性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其是对古典主义文化与现代主义文化的反叛与扬弃。第一,它不再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高雅文化,而是人人都可享受的亦雅亦俗的文化。第二,与古典文化、现代主义文化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第三,古典文化和现代主义文化都是高度个性化、风格化的独创性的文化,而后现代主义文化则是与大众传媒手段相联系的、模式化、类型化和批量复制的文化。
在设计领域中,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在美学上的风格特征体现为具有高度隐喻彩的设计风格,与以历史风格为借鉴,采用折中手法获得强烈表现装饰效果的装饰主义风格。
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画作,格雷夫斯的波特兰市政厅,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博尔赫斯的游戏性小说《巴别图书馆》,不确定性、零乱性、反讽性、无深度性、行为性和参与性……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审美范围不断扩大,它包容一切,不断增殖,是人类社会价值多元化时代的标志。这种多元性,正是当代游戏文化诞生的基础。
一、电子游戏的后现代特征
电子游戏是指所有依托于电子设备平台运行的交互游戏。在形式上,大大小小的显示屏是承载电子游戏的平台,是计算机界面上的图像语义,是平面的、影像化的,通过符号界面进行的人机交互。不同于书籍、影视、动漫的距离化的观赏,游戏设计以单个玩家为中心,一切为玩家的感官服务。优秀的游戏设计往往会在视听效果上做出大量努力,以使玩家获得高度代入的沉浸式体验,这是电子游戏的特性,也是后现代文化注重表现个人感受的一种表现。
在题材上,虚构的时空与情节不再需要理性的主体,可谓天马行空。无论历史、科幻抑或虚拟的日常生活,无论雅俗,任何元素都可以作为审美的素材,并能在市场中坐拥一部分忠实受众。同时,这种再创作可能是排斥既定的逻辑、共识,反对强势的话语权,甚至边缘化的。如游戏《青蛙分数》,一只青蛙作为游戏主角,依靠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赢得了大量金钱,从而飞上太空。这种在现实中荒诞无稽的戏码,在游戏中也可以作为吸引玩家为之奋斗的目标。
离骚原文
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几个分支中,电子游戏可谓与波普文化一脉相承。同计算机程序一样,游戏也只是代码的集合,因而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题材的通俗性,视觉元素的拼贴、重复,
快速流行的传播方式,以及周边文化中的海量再创作,使许多人对其分外狂热,可以说是一种精神释放的渠道。
二、电子游戏界的“先锋派”:独立游戏
独立游戏制作是相对于商业游戏制作而存在的另一种游戏制作方式,它们的制作在没有商业资金的影响下完成,或者不以商业发行为目的,独立完成制作。独立游戏的设计受既定商业模式限制较少,虽然成本不高、画面精细度难以作为卖点,但是大多是创作者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个性和独特创意的个人化作品,表现形式也不拘泥于现有的游戏类型,所以可以说是电子游戏界的“先锋派”。
模特歌词为了体现严谨性,文章中所举的例子皆选择了Steam(全球较大的综合性数字游戏线上发行平台)中能够获得“特别好评”的用户评测等级,或在游戏社区外的各大网络媒体形成了一定话题性与影响力的游戏,以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大众的评判标准与审美趋向。
三、视觉、交互与精神内涵之美:后现代语境下的优秀独立游戏解读
1.后现代审美环境下的视觉设计之美
提到游戏的视觉设计之美,《纪念碑谷》(图1)是一个让全球玩家念念不忘的游戏。设计者凭借扎实的建筑设计功底,在《纪念碑谷》中构建了一个充满了幻想的视错觉的世界,几何形体、图腾、乌鸦等视觉符号充满隐喻与象征含义。十个关卡中的每一个场景,装饰效果雕琢得相当精致;用明亮、清丽而脱俗,即便是阴暗的场景也毫无滞重感,既符合当代审美轻量化、扁平化的趋势,又不落俗套。这都使视觉设计成为这款游戏吸引人的第一要素。
日渐主流的轻量化设计并不是独立游戏视觉设计唯一的共同特征。最令独立游戏爱好者欣赏的,是其一方面并不追求大场面、大制作,另一方面也能创造浓郁的个人化艺术风格。如《地狱边境》(图2)全程采用黑白美术风格,主角和可以互动的元素都被塑造成了漆黑的剪影,在背景中幽暗的森林的光影之间,营造了无与伦比的神秘气氛。
设计界流行的极简主义风格在独立游戏美术设计中也占据一席之地。如《孤独的托马斯》便仅仅用小方块寻朋友的过程,抽象地表达了主角对于走出孤独的渴望。这种简化抹去了主角的一切外表特征,将人格解构,只将孤独的精神抽离出来进行表达,反而能够引发玩家更强烈的共鸣。
从设计美学角度
谈后现代主义文化对独立电子游戏设计的影响□陈曦
摘要:同为“第九艺术”电子游戏,独立电子游戏与商业电子游戏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区别在于其充满不确定性、荒诞性、隐喻式的叙事手法与关卡设计,彰显的是后现代主义的审美取向。该文从视觉设计之美、交互与体验设计之美以及精神内涵之美三个维度,分析独立电子游戏的美术设计与流程设计中后现代主义的风格特点与文化内涵。独立电子游戏设计作为电子游戏设计的一个充满开放性与实验性的分支,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精神的一种十分前卫的表现手段,开拓了设计美学的前沿。
把衣服抖动几下关键词:独立电子游戏后现代主义设计美学
102
动漫探索
ART EDUCATION RESEARCH
图1图2
3
2.实验性的交互和体验设计之美
“游戏是人类心灵生活的戏剧模式……它是亲密而安全的,使我们能够分享自己内心最深层的幻想。”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游戏通常作为构成人类基础文化的重要因素而发挥作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视觉效果中,反理性、戏谑与调侃、个性与人情味,它们不仅是部分设计的风格标签,而且存在于当代人内心的思维方式与日常
的生活方式之中。随着技术的突破,许多独立游戏都注重在核心的交互方式与体验模式上进行创新,迎合受众的后现代化的思维与行为习惯,开拓了新的一方天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不久前被微软公司收购的《我的世界》(图3)。让人费解的是,这个游戏没有任何游戏目标,有的只是随机生成的像素块世界,“粗劣地”模拟着现实世界中的草原、森林、沙漠等自然场景。主角在此开发利用原始的像素块资源,可以耕地畜牧,也能挖矿发
103
小蛮腰歌词完整版
4
展工业,或是用像素块建造理想中的宏伟建筑。开发者只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游戏的一切可能性,
全靠玩家自己发掘。这种高度开放的沙盘式设计对于传统的拥有主线剧情和固定结局的线性游戏设计是一大冲击。环境特征、资源的出现是完全不确定的,玩家的游戏行为不需要遵循任何设计好的理性逻辑,游戏的成果也是高度个性化的。复古的像素风格初看略显简陋,随着《我的世界》逐渐成为热门的话题作品,也形成了独特的趣味和互联网文化基因,被广泛地复制、拼贴与再创作。
虚拟现实技术的大众化应用是电子游戏的发展方向,必将成为未来游戏体验的一次革命,也是艺术家与设计师能够为之设计终端的新的美学领域。传统的对于艺术的观赏,如果可以被解释为作者通过作品在观众心理的一个点上建立一个映射,从而产生的单通道的共鸣;虚拟现实则是将一个几乎完整的人格投射给观众,在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将观众的感官与思维活动彻底“占据”,产生超出以往认知范畴的美学感受。
3.精神内涵之美:微观个体的隐喻式哲思
如同经典的文学作品,为数众多的优秀独立游戏触动人心之处正是其思想内涵。与商业大作不同的是,独立游戏很少以反映宏观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作为题材,而是专注于表现小人物,乃至非人的微观个体在某一特定情景的行为,通过他们的生活片段,向玩家输出一种非说教式的、隐喻式的、有一定开放性的价值取向,甚至能上升为一种哲学观点。这种个人性、不确定性,作为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特点,构建起了一部分独立游戏的精神框架。
如,在《这是我的战争》中,玩家扮演的不是士兵,而是饱受战争摧残的平民。作为孤城中的幸存者,玩家控制角在深夜的废墟中拾荒,在破败的小屋中苟延残喘;可以选择帮助其他幸
存者,也可以杀死他们掠夺资源,唯一限制玩家的只有心中的道德约束。难得的是,游戏设定具有一种逼仄的真实感,游戏角作为一个有完整人格的“人”,在这个游戏中得到了尊重。游戏解构了战争,从微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它;通过重重艰难的抉择,让玩家感受人性的复杂。
积攒了不少人气的新游戏《看火人》(图4),从一个失意而逃避现实的中年志愿火警瞭望员的视角,让玩家在山林的景中体味孤独,在漫长的孤独中思考,无奈的现实生活和自己所重视的人所加诸于自己生命的沉重是否值得留恋,游戏中的感受仿佛在与创作者探讨存在主义。
注:该文系2018年江南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醋味人生’——基于区域醋文化的情感化品牌设计”(项目编号:20181029509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参考文献:
[1]王雪,王姝.后现代语境下的历史消费——电子游戏历史题材的精神审视.贵州社会科学,2005(3).
[2]李超德.设计美学.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
初一语文试卷[3]李怀骥.主体的终结:VR 艺术的游戏性体验.东方艺术,2010(21).[4]张渊.电子游戏与艺术设计的
2020国庆节放假安排相互影响与促进.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文九,秦志希.后现代主义及其文化特点.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
编辑王旭
10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