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用法归纳及翻译训练
文言文虚词用法归纳及翻译训练(为 焉 也 以)
班级姓名学号
(一)用作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须据语境灵活翻译。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翻译: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②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
翻译: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③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翻译:然后把天下作为自己的家,把殽山函谷关作为内宫。
④以五百岁为春(《逍遥游》)
翻译: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
⑤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翻译: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
⑥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翻译:于是写了这首七言长诗,作歌送给她。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翻译: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数学家的小故事
翻译: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认为你知识丰富呢?”
3.判断词,“是”。
密云旅游景点大全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翻译:现在人家正是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和肉。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翻译: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而且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
(二)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律读作去声)
1.表被动(读wéi),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 被”。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翻译:秦王本人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翻译: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译为“为了”、 “为着”
①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翻译: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翻译:(只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 “给”等。
①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翻译:您替我献给他们。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翻译: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
③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翻译: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替他们谋划。
4.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翻译:这怎么办呢?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翻译:如姬对公子哭泣。
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翻译: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5.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作“因为”“由于”。
①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孔雀东南飞》)
翻译: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
(三)句末语气词(读wéi),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疑问或反诘。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翻译:现在人家正是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翻译:这正是鲁国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翻译: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以外再向南方远飞呢?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  于此”、“  于彼”。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翻译: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从这里兴起。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翻译: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
③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翻译:我在治理国家方面,也算是费尽心力啦。为什么我的电脑很卡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  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翻译: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在哪里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二)代词。
1.用在动词之后,做第三人称,相当于“之”,译作“他”或“它”。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翻译:尚且跟从老师而向老师请教。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翻译:距离现在修墓而安葬他们,那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翻译:留待考察民情风俗的官吏参考。
2.用在动词前,表询问或反问,可以译作“哪里”,“  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翻译: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翻译: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 (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了”,“  啊”。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翻译: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翻译: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翻译:不通晓句读,又不能解答疑难问题,(前者)倒有人跟从老师学习,(后者)却有人不跟从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翻译: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翻译:它们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像水涡,高高耸立不知道有几千万座。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翻译:在杂乱的石壁中间选择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
4.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①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翻译: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翻译: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
②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翻译:这也是逃跑啊。
2.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①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翻译:(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
②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像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的语气。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
翻译: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翻译: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①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翻译:假使秦国的统治者也能爱惜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帝王,谁能够灭亡他的宗族呢?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翻译: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
5.表示感叹语气的,“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般要用疑问代词。
①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庄暴见孟子》)
翻译: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打猎,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赛规则
翻译: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二)句中语气词。
1.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翻译: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翻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③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翻译: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  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①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翻译:难道仅仅只是溺爱伶人(才有这种坏结果)吗?
战争与和平 作文
今年立秋是几月几日2021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翻译:穷尽我一生的时光来病梅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