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人民教育出版社 英语编辑室
桂花盆景新课标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我们不仅要熟记上述这段话,而且要做到真正理解其内涵。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与上一轮课程改革相比,有了进步。上一轮突出的是语言的交际能力,那是从英语学科的工具性角度提出来的。这一次强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凸现了语言的人文性。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whole-person development)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并非新的提法,但也有新的含义。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不仅要求提高这四项
技能,而且要培养四项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语言知识不仅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还包括功能和话题,以便使知识的学习与语言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语音、词汇、语法只是语言的外在形式,而功能和话题则能够赋予其灵魂,是使语言变得灵活、生动的重要内容。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国际视野。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单单是英语学习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而且还是形成健康的品格和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
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学习行为的各种理念和认识。新课标列举了四项策略:认知、调控、交际和资源策略。认知策略是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学生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上述五个方面的目标都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的,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五个方面的目标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五个目标缺一不可,都很重要。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正确理解语言和得体运用语言的重要条件,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必须注意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全面贯彻教学目标的要求。此外,还可以参阅课程标准中“高中英语课程目标”表对六级、七级、八级、九级的目标总体描述,以及在“内容标准”一章中对上述五个方面目标的分级具体描述。
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人民教育出版社 英语编辑室
包包品牌排名以下的六条引自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可以说,这六个方面也是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六条分别是: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儿童节快乐祝福语简短3.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时光荏苒
老师节日快乐祝福语简短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改革的设计理念吸收了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新知识是通过人的自身知识结构对于这些知识的解读过程发展起来的。另外,建构主义的观点还认为,知识是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建立起来的,而不是仅仅靠教师灌输知识构建的。因此,新课程强调学习要靠学生的体验和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强调学生主动的学习作用。同时,新课程也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发展知识,也要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独立的思考能力、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等。
v5-471g如果把知识的构成看成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学生需要自己探讨、体验的过程,看成一个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帮助的过程,那么就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学会学习。这就是以上第一和第四条所表达的意思。
新课程还强调基础教育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可以选择的课程资源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不同知识结构。高中的教学仍然是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而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并不平衡,因此也需要各类知识结构的人才和劳动力。
目前高中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体现在课程种类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方面。
高中课程的理念还涉及评价的变化,基本的思想是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纠正评价过度侧重甄别的功能,而提倡评价与日常学习的结合,强调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着重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等等。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对话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教的目标,并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导学生形成学的目标。但是,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并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创建的关系。首先,课程标准是对教学所要达到的程度的一般的、基本的规定,教师在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因学生而异,将其转化为适合具体班级和具体学生的目标,建立一个多层次目标体系。
其次,由于课程标准建立在对学生已有水平的假设之上,因此,教学目标就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因“生”施教,建立一种教学补充目标,帮助学困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如果教学目标仅仅是课程标准的简单移植,那么就会忽视课程标准所隐含的对学生水平的假设,形成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异质性关系和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材的形式出现,教学内容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标所进行的对话内容。“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仅仅是提供给师生的基本的、共同的对话材料,用以发起、引导师生的对话行为,教学内容不仅涉及教材,而且也可能涉及师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为帮助学困生和学优生提高的补充材料。
课程内容是理性的体现者,教学内容则结合具体的师生经验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这种理性,这就形成了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如果教学内容不经过师生的重构和转化,而是照搬课程内容,就会使教学内容受制于课程内容,使教学对话完全受制于课程,使教学脱离学生实际发展水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