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渝东北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渝东北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婷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2期
    张婷
    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于2013年9月13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我市功能区域划分和行政体制改革工作,科学规划了五大功能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大功能区好比五根手指,既各有功能,各有侧重,各具特,又相互依托,相互联系,均衡协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随着国家大交通布局日益完善,四区县国际旅游带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市委全新的战略定位,从构建渝东北(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特旅游经济带中,为渝东北国际黄金旅游带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差距,在打造渝东北黄金旅游带过程中,还存以下一些问题:
人人都是活雷锋    第一,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同质竞争严重。首先,由于各县地位是对等,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将其统一,各县之间无法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性,难以形成整体的旅游规划,导致4县旅游产业管理无序,协调组织实施较难。其次,4县对旅游资源的使用各成体系、各自为政,没有考虑旅游产业开发的系统性和联
动性,常出现近距离重复,造成区域内同质竞争现象严重,旅游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甚至浪费。再次,旅游产品缺乏整体特,旅游营销缺乏统一思路,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地区间在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基础设施共享、旅游客源市场共享等方面出现了“伪合作”的倾向,常会为了各自利益发生争夺客源、争夺资源的恶性竞争,使原本就难以统一的区域市场发生混乱。
    第二,缺乏统一的产业政策,资源开发粗放。首先,旅游产业政策缺乏有力的体制保障。其次,财政困难旅游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再次,旅游资源开发地区差异较大。
    第三,缺乏配套的基础建设,服务能力不强。首先,交通问题制约旅游发展。其次,旅游配套设施较为落后。近年来,虽然各县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其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等缺乏落后,尤其是景区内的诸如游客接待中心、码头、厕所、医院等既不能满足本地卫生所需,也未充分考虑外来游客的需求,不能保证游客身体健康与人身安全。星级宾馆匮乏、接待能力不强,特别是高速公路建成后,在黄金周或者旅游旺季期间,客流量远远超过接待能力,游玩吃住行等不能满足游客需要,同时,与旅游产业相配套的娱乐设施匮乏,造成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较短,游客消费能力不足。
    第四,缺乏品牌的打造营销,吸引能力不强。首先,宣传营销主题不明。各县对旅游产品营销宣传都是从局部利益出发强化自身特点,而忽略了三峡旅游的整体形象,从而分化了三峡旅游的整体品牌优势,弱化了三峡旅游产品对顾客的吸引力,导致世界级的旅游产品的三峡风光对海内外旅客的吸引
力大大低于同层次的其他旅游产品。其次,宣传营销力度还不够。旅游营销理念需进一步转变,缺乏从特有的人脉、地脉及文化底蕴出发设计出的富有个性的旅游形象宣传品。旅游形象主题宣传变更较多,旅游品牌宣传集中性、延续性不够。营销手段与模式落后,还处于“依托自然景观、吆喝自然景观”的阶段,事件营销、会议营销、文化营销和特活动营销力度不够。固定营销窗口和客源地营销平台搭建不多,主流影视、报刊、杂志对区域旅游报道缺乏连续性和延展性。本土旅游氛围不浓,没有调动社会积极性,缺乏感染力。
    第五,缺乏深度的资源开发,产业链条不长。首先,旅游产品单一老化,经济效益低。各县旅游产品主要依靠自然景观,没有服务性、游客参与度高的产品,想要为特旅游带来效益最大化就缺乏一定的动力。其次,旅游商品开发滞后,产品档次低。具有地方特的旅游商品种类少,内容单调,且不成规模,在产、供、销一条龙体制运行局面未形成;旅游业是由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性产业,旅游购物不仅是旅游者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目的地创收的重要来源。再次,旅游商品特不足。旅游商品发展的素材和资源基础好,经过多年开发,已经形成了上百个旅游商品品种。但旅游商品生产经营情况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类型结构不合理,偏重工艺类和小食品类,纪念性不足,特性较差,缺乏文化个性和地方特;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规模小,市场开拓乏力;旅游购物场所缺乏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第六,缺乏系统的培训提升,人才支撑乏力。首先,用人机制不完善。重使用轻开发、重效益轻培训、重成本少激励的现象同时旅游人才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缺乏对产业发展的人才关键作用的认识和对旅游人才培养开发战略规划。其次,管理人员不专业。旅游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致使4县在制定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跟踪旅游业发展方向,分析游客心理和需求变化情况以及旅游业竞争态势,制定相关发展对策等方面,尚缺高级人才。再次,从业人员不精。人才总量不足且学历结构、能力结构不合理,现有从事旅游工作人员特别是服务人员多是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服务水平不高上不了档次。在旅游接待中,了解客人心理需求,熟知三峡地质地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景观传说,又能外语流利等方面,尚缺经营管理与服务人才。在三峡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中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旅游专家,在三峡库区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从业人员中本科生较少,大多是初中生、职中生。
相片的尺寸
鱿鱼怎么处理    面对渝东北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应该立足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的战略定位,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以生态旅游为着力点,加快打造渝东北生态旅游产业链。要遵守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整合资源、整体开发;协调联动、错位发展;打造品牌、注重特的四项原则,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快发展渝东北国际黄金旅游带。
    一、制定专项规划,量身定做政策
    结合重庆市功能区的整体布局,由市发改委统筹市级相关部门和涉及区县,根据旅游规划理论与生态学的观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将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与全社会、全人类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强调对旅游景观、旅游者利益、旅游社区以及旅游企业利益进行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对生态旅游未来发展状况的构想与安排,将旅游活动与环境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生态旅游活动在空间环境上进行合理布局,寻求生态旅游业对环境的保护和对人类福利的最优贡献,保持生态旅游业永续、健康的发展与经营。
    二、实行县际联动,强化区域合作
    四县旅游资源互补、活动空间相通、区域文化相似是实现资源连片开发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将旅游系统要素在四县之间进行重新配置、整合与优化,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更高的旅游产品--市场体系,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四县进行区域合作的目的。合作涉及整体规划、设施建设、合作机构组织、资源整合开发、线路产品组合、旅游品牌形象整合、信息平台构建、联合营销、产业空间布局整合和跨县经营等多方面。在公共领域和市场领域形成制度空间、构建合作平台、规范交易秩序。
    应建立跨区域协调机构,推动区域高效合作。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四县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机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讨特旅游区协调发展有关事宜,并建立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该机
构主要负责协调资源规划开发;加强信息交流,构建区域旅游公共信息网;构针对地方旅游市场的空间分割,建立共同市场平台;制定资格互认和同区域市民优惠待遇实施方案,鼓励旅游经济主体跨省市注册经营、兼并或收购,消除旅游市场准入限制;完善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做精小区域(四县),做强中区域(四县+宜昌+鄂西),做好大区域(西安(文化)——三峡(自然+文化)——张家界(自然))。
    要建立统一的旅游执法体制。通过统一的旅游执法,建立网络化的旅客投诉机制,实行首接承办制,切实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这样有利于构筑规范统一的旅游市场,避免恶性竞争。
    三、整合资源差异发展,集中打造南北精品旅游环线
    由于四县均处于大山区,旅游资源相近雷同,因此,在资源的利用上必须做到同类资源差异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鉴于区域的紧密性,可共同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国家乡村旅游示范区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申报的过程即是宣传的过程,自身完善的过程,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整体营销、提高竞争力的过程。
    四、加大旅游交通基础建设,集中打造旅客集散中心
    第一,完善区域内景区之间的交通网络建设。县城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内部交通体系不
完善,存在旅游公路通而不畅,旅游车站缺乏,旅游班车基本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可选择项有限、换乘不方便、舒适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导致景区直接可达性和便捷度低,使得游客尤其是自助游游客辗转于各景区之间的经济和时间成本都没有实现最优化。
    第二,完善游览基础设施建设。四县景区建设形象参差不齐,有的还处于原始状态,有的仅能满足最基本的行走需要。
    第三,完善以旅客集散地为重点的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渝东北游客接待服务基地和游客中心,游客集散中心、导览系统、旅游保障系统、环境保障系统等服务基层设施的建设。
    五、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强化市场营销
陈奕迅最好听的歌    依据奉节、巫山、巫溪、城口四县现有的旅游资源特点和国际旅游发展的趋势,立足大山区,发展大旅游,实现大腾飞。以长江三峡为核心产品,辅以天坑地缝、神女十二峰、红池坝、九重山和峡江风情、历史文化等,打造集观光、度假、休闲、会议、节事、探险、揭秘、考古、体验、户外运动等多种旅游产品为一体,吃、住、行、游、购、娱本土化、乡村化为主的特生态旅游目的地。同时注重特农业产品和特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开发,培育一批旅游产品产、供、销龙头企业,形成区域性旅游产业集;联合宣传,共同营销。
    六、持续开展人员培训,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excel表格制作大全
    健全运行机制,加强县际协调,统一政策措施,组建协调机构,着力推进特旅游人才的培训培养;采用自办、联办,委托培养等方式,为特旅游发展培养各个层次的专门人才;立足现有人才实际,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实际从业的素质和能力;优化人才环境,引进领军人才,留住现有人才;采取捆绑措施,推动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人才开发的同步实施。
    作者简介:张婷(1985—),女,重庆万州人,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公共管理。
财务管理专业主要学什么
    (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陈喜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