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的影响与中国的应对措施
祝福词语 四字词语气候变化的原因
在地球的漫漫历史中,气候总在不断变化,究其原因可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07年发表的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由人类活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这份由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00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报告详细计算了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后认为,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净影响是气温升高。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从下述三个方面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一是气候变化后,资源生产、商品及服务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变化,使支持居住的经济条件受到了影响;二是气候变化对能源输送系统、建筑物、城市设施以及工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特定产业的一些直接影响,转而对人居环境产生了影响;三是气候变化后,因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得居住人口迁移。
全国橱柜排名 人类居住地尤其是河边和海岸带居民受气候变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人类居住环境目前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因高温、多雨而加剧。
低海拔海岸区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地增加那里的人口居住密度,使得人为财富(城市)处于海岸气候极端事件的威胁之中。
面临气候变化时,居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受气候支配的初级资源产业,如农业、林业和渔业的经济单一居住区,比经济多样化的居住区更脆弱。
尽管目前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研究只是初步的结论,但气候变化会对全
球各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点是确定的。
◆气候变化可能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大部分热带、亚热带区和多数中纬度地区普遍存在作物减产的可能;对许多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说,水的有效利用降低,特别是亚热带区;同时,受到传染性疾病影响的人口数量增加,热死亡人数也将增加;另外,大暴雨事件和海平面升高引起的洪涝,将危及许多低洼和沿海居住区;由于夏季高温而导致用于降温的能源消耗增加。
◆气候变化也可能带来有利的影响
温度升高使中纬度的一些地区存在着作物增产的可能;全球木材供应可能会增加;对某些缺水地区(如南亚部分地区)的居民来讲,可用水量可能增加; 中高纬度地区居民因冬季寒冷的死亡率降低; 由于出现暖冬,取暖所需能源减少。
发展方式向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
秤组词
促进发展方式向低碳转型是世界各国协调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今世界的潮流,
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由于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的巨大差异,发达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不同,因此低碳转型的步骤、方式和所需时间也不相同。发达国
家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明确发展方向、探索发展道路提供参考,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认清机
遇和挑战,走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和发展特点的、有中国特的低碳发展道路。从目前我国的国情看,
我国发展方式向低碳转型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温室气体排放还将持续增长。二是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三是低碳技术基础尚待完善。四是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低碳转型的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首先,促进发展方式向低碳转型是我国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低碳转型与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全一
致,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第二,促进发展方式向低碳转型面临战略
机遇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方向。这些信号将引导国内市场和
相关行业变压力和挑战为发展动力,走低碳、高效的发展道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第三,促进我国
发展方式向低碳转型具备了一些重要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我国已经确
看韩剧
定到2020年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
规划,并建立和完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标准足球场的长宽是多少应气候变化工作队伍和科研人员力量不断加强、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已纳入国
家立法日程,相关工作已逐步展开。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控制温室气体
排放日益受到各级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重视。
面临着低碳转型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当利用好当前的有利条件,变挑战为机遇,通过以下途径将工
作做好、做实。首先要认清形势,明确思路。其次要坚持统筹兼顾,加强政策引导。第三要突出重点,
逐步推进。
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成就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邸怎么读第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加强了水能、核能、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支持在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使优质清洁能源比重有所提高。
第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植树造林取得了巨大成绩,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0.54亿公顷,蓄积量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
第四,实施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实行计
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第五,加强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针对近几年出现的新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强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措施。
第六,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中国政府成立了共有17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在研究、制定和协调有关气候变化的政策等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为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指导。
第七,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研究及能力建设。中国政府重视并不断提高气候变化相关科研支撑能力,组织实施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全球气候变化预测、影响和对策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研究”等,开展了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等研究工作,完成了“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等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开展了“中国气候与海平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的研究”等重大项目研究,并组织编写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为国家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和参加《气候公约》谈判
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八,加大气候变化教育与宣传力度。中国政府一直重视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教育、宣传与公众意识的提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