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为何杀掉刘希夷
——唐诗血案别解
白鸦
文人相轻,这是曹丕当年给文人下的精准定义,本不足为怪。但若相轻到变态之地步,演变成了相妒,离危险就不远了。初唐大诗人宋之问,只一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曾让多少回乡路上的人热泪盈眶。但因史料有含糊记载,宋之问有杀死外甥刘希夷之嫌,所以他作为文人相妒的典型批斗对象,被打上了“卑鄙小人”的醒目钢印,一直被绑在文学史的黑木桩上。窃以为,宋之问是否真的杀了人,尚可商榷,但“因嫉妒而杀人”之说肯定是可疑的。即使宋之问真的将外甥的诗作据为己有,并真的将外甥杀掉了,其动机就是因为嫉妒诗才吗?这桩唐诗血案的真相,恐没有那么简单。
一
小公司做账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李国文先生在随笔《诗人的嫉妒——看文学史上的一段悬案》中说,宋之问见到外甥刘希夷的诗作《代悲白头翁》,心生嫉妒,想据为已有,刘希夷不肯,宋之问就将他杀掉。这件事的直接证据来自《全唐诗》和《唐才子传》。在《全唐诗》中,宋之问的《有所思》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只有一句不同,准确地说,只有三个字不同,宋诗是“幽闺女儿惜颜”,刘诗是“洛阳女儿好颜”。以下就是宋之问的《有所思》,一首蒙上了凶杀彩的绝美诗篇: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幽闺女儿惜颜,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交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婉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飞。
《全唐诗》在介绍刘希夷时,说他“为奸人所杀”,但没说奸人是谁,只是含糊其辞地补充了一句:“或云:宋之问害希夷”。这一句补充,可就要了宋之问的命了,既把这件事白纸黑字地留在了官方史册上,又用了一种不太肯定的口气——“或云”。同样不太肯定的口气还见于刘肃的《大唐新语》:“……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窒之。”
国庆节假期怎么放假
还有更要命的,就是《唐才子传》,不仅非常肯定地说刘希夷是被宋之问所杀,还描绘了杀人的具体细节:“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韦绚的《宾客嘉话录》也记载了他的杀人方式:“刘希夷诗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知其未示人,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
李国文先生当然也知道,这起凶杀事件未必完全可信,但他列举了一些史料,分析了宋之问的“卑鄙小人”性格,并由此判断,宋之问是一个完全可能因为嫉妒而杀掉外甥的人:一是据《新唐书》载,宋之问一直巴结女领导武则天的情人张易之,并经常为他捧“溺器”,足见其奴颜婢膝。一是据《旧唐书》载,宋之问在落魄之时,曾秘密告发他的救命恩人张仲之,使自己重新得宠,由此“深为义士所讥”。
2023年春节放假调休时间表 我看以上史料,或可说明宋之问这个人的确有些猥琐,但还不足以说明他会因嫉妒诗才而杀掉外甥。宋之问为张易之捧“溺器”,这事儿是真是假还不好说,也许因为坊间传闻他杀了刘希夷,影响搞坏了,有人便捏造一些猥琐的事情牵强附会地加在他身上。而且据《西京杂记》记载,早在汉代时,就有了一种叫作“虎子”的玩意儿,皇帝走到哪里,侍从人员就提着这玩意儿跟到哪里,以便随时伺候皇帝撒尿。可见,宋之问作为下属,即使偶
尔提着“溺器”跟在领导张易之身后,也算不得什么,大约这就是当时的官场风气吧,或谓官方文坛的风气?
至于宋之问告发张仲之的事儿,就更不好说了。那毕竟属于政治斗争事件,究竟是武则天应该倒台,还是张仲之应该被捕呢?也许此举正说明宋之问忠于国家呢?张仲之一伙要密谋刺杀女领导武则天家里的什么人,事关重大,他若不告发,岂不要引起朝纲混乱?宋之问也许正是抱着一颗“大义灭恩”的红心,报效朝廷,报效至高无上的女领导呢?
当然,要想为宋之问杀人翻案,还是很有难度的。毕竟史料语焉不详,而且他将刘希夷的诗据为己有的说法,已死无对证,《全唐诗》上又明明白白地收录着两个人几乎一模一样的两首诗,这些似乎已经辩驳不清。但我以为,即使不为宋之问杀人翻案,也有必要为宋之问的“嫉妒”翻翻案。嫉妒之心人皆有之,或轻或重耳,若将宋之问杀害外甥的犯罪动机解释为嫉妒诗才,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二
宋之问何许人也?
健康码在哪里 初唐时相当走红的大诗人,名气远远超过了刘希夷。后人谈初唐诗歌,总是绕不过去“沈宋体”的,因为“沈宋”二人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巨大贡献,这里的“宋”便是宋之问。《旧唐书》说他被贬谪时,“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布远近”,足见其影响之广泛。如此大名鼎鼎且深受人们喜爱的诗人,功成名就之后,怎么会嫉妒一个无名小卒的一首诗?而且还是自己的外甥?而且嫉妒到要杀掉他的地步?再说了,宋之问虽是舅舅,但比外甥刘希夷还小几岁,一个才高八斗且很著名的“小娘舅”,嫉妒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老外甥”之诗才,实在难以说得通。
这其中必有不得已的缘由。
我想,宋之问之所以混到因为诗歌杀人的地步,可能与“宫廷诗人”的身份有关。作为一个深得女领导武则天欣赏的宫廷诗人,宋之问一定是有苦难言的,因为他经常要作一些讨女领导欢心的“应制之诗”。啥叫“应制之诗”呢?大约就好比武则天把小手一挥,说我大唐要开奥运会了,我大唐要抗震救灾了,我大唐的神五神六神七要上天了,尔等宫廷诗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肩负起讴歌帝国大好形势的责任。于是乎,宫廷诗人们集体挥毫泼墨,顺应时代要求,写出一些诸如今天的“兆山羡鬼”或“秋雨泪劝”那样的诗。此所谓“应制之诗”也。
写应制之诗虽有违本心,但宋之问毕竟才华横溢,所以也经常写得很出。可不像今天的宫廷诗人如秋雨之流,虽著作等身,架子不小,但终究花拳绣腿,能否有一言半语流传下去,尚令人着急。喜欢唐诗的人都知道,宋之问有一首著名的《龙门应制》传世,据《隋唐嘉话》记载,武则天读了这首诗以后龙颜大悦,特地赏赐他一件锦袍。单从这首即兴而作的诗来看,宋之问获赠女领导所赐之锦袍,基本上还是靠真水平的,可不像今天的宫廷诗人如兆山之流,又是“总理呼”又是“主席唤”,虽巩固了省作协副主席的位子,但是否会落得笑柄乃至于让后世儿孙抬不起头来,尚令人忧心。
像这样的应制之诗,宋之问其实写了很多,有学者说现存十五首,实际上远不止这些,只是应制之诗大多为博女领导一笑,艺术价值不高,一如现在网络上的“临屏诗”之类,很多没有被《全唐诗》收录罢了。我们也该替宋之问想想,他经常围绕在一个喜欢诗歌的女领导左右,每隔一两天,就要像交作业一样写个什么应制之诗,既要现炒现卖,又要斟字酌句以防意识形态错误,时间长了,纵使宋之问再有才华,恐也疲于应付,难以出新了。估计他每日夜里做梦都想着女领导武则天,他倒不是想女领导半老徐娘的身体,而是想着明天陪她逛游之时,如何再能博她一笑?但辗转反侧,搜肠刮肚,总觉得江郎才尽,一如长期为同一个富太太提供的小白脸,早已穷尽各种云雨的姿势,已难再玩出什么
新花样了。
最后,宋之问只剩下一个笨办法,那就是平时极力搜集各种美妙诗句,记在心中,事先做好准备,以便应制之需。每当女领导骚情膨胀、雅兴勃发之时,他就在心里挑选合适的美妙诗句,再稍作发挥,一首应制之诗很快就完成了。有了这个笨办法,宋之问应付女领导的压力就缓解了不少。
想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那个愣头愣脑的外甥刘希夷上门来了。延禧攻略电视剧
三
宋之问正在忙于搜集各种美妙诗句,以便应制之需,这时候,猛地看到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美句,当然是眼前一亮。不过我以为,当愣头愣脑的刘希夷拿出他的《白头吟》时,宋之问一开始并无私吞之意,亦无杀人之心。宋之问首先想到的,不是将这首诗据为已有,而是觉得如此美妙之诗,应当拿去应付女领导,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这首诗的价值。就宋之问当时的身份而言,他这么想也是很自然的事。
由此进一步猜想,宋之问当时一定和刘希夷商量过,而且反复商量了不止一次。想必刘
希夷也很矛盾,先是疑惑,然后勉强同意了,然后又反悔,最终,还是不给舅舅面子,这就等于不给女领导面子。刘希夷反悔的时候,想必宋之问已经将这首诗呈给女领导看过了,一旦被揭穿,就是欺君之罪,是要掉脑袋的。宋之问可能是在被逼无奈之下,才起了杀心。应该说,事情一开始是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至于后来为什么出了那么大的问题,闹到杀人的地步,我私下揣摩,事情的经过约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外甥兴冲冲地去舅舅,呈上新作《白头吟》,讨个评语自慰。小娘舅热情接待,与老外甥闲坐于客厅,一起喝茶品诗,其乐融融。舅舅毕竟是个大诗人,一眼就看出《白头吟》与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有气息相通之处,于是大加夸赞,说此诗融会了汉魏歌行、南朝近体、梁陈宫体等诸家之长,自成清丽婉转之风,佩服啊!而且,叙事议论抒情都很棒,对比对偶用典也独到,特别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妙极!颠倒重复,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抒写了时光流逝的无奈,真实动情,真可谓神来之笔!外甥听舅舅如此抬举,激动得快坐不住了,对舅舅佩服的五体投地,连声道:还是舅舅谙熟诗道啊!晚辈受益匪浅。
过了几天,事情发展到第二阶段。起因是舅舅又为应付女领导的事烦心起来,再看看外
甥留在书案上的《白头吟》手稿,写的真好啊!遂萌发了索诗之心。于是,舅舅主动把外甥约来喝茶,并试探性地问:“你那首《白头吟》,还有谁看过?”外甥说没人看过。舅舅便开始了第一次耐心的说服:“这么好的诗,要是呈给武后御览,她老人家一定龙颜大悦。”外甥一听,一开始也有些兴趣,要是因此得到女皇帝的赏识,以后可就衣食无忧了。可是舅舅又说了,这首诗要以他的名义呈给武后,而不是以外甥的名义。外甥听罢一愣,心里马上又动摇了,便搪塞道:“呵呵,舅舅,我可只是个喜欢喝喝酒、弹弹琵琶的主啊,当官的事,我是没啥兴趣的,也不是那块料啊”。舅舅一听此话,顿感无趣,觉得这个老外甥太不识抬举,真是个扶不起来的猪大肠,也罢,由他去吧。就这样,舅舅的第一次说服失败了,索诗未成。
但舅舅并未死心。第三阶段,是舅舅成功说服外甥的阶段。想必舅甥二人有过一次推心置腹的促膝谈心。这一次,舅舅除了准备上等好茶,可能还准备了好酒。酒过三巡,舅舅语重心长地说,庭芝啊,你可是我的亲外甥啊!我还能不处处为你着想吗?你幼年丧父,可不能丧志啊,你都这么大的人了,也不考虑考虑自己的前程?不过,好事情总是要慢慢来的,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嘛,你想啊,我要是直接向上面推荐你,武后一定以为我徇私情,反而把好事搞砸了,所以你最好先把这首诗送给我,等到合适的时机,我一定向武后
禀明实情,隆重推荐你,事缓则圆嘛!再说了,把《白头吟》送给我了,你不还有八首漂亮的《江南曲》吗?丝毫不也影响你的文学成就嘛!“不会吧,一首诗歌就能定荣华富贵?”外甥虽然已被舅舅的诚恳有所打动,但还是有些不解。“呵呵,我的老外甥啊,这你可就不懂了。你成天游乐玩耍,对庙堂之事哪里知晓?舅舅可是天天围着武后的屁股转啊,她老人家喜好什么样的诗歌,我还能不清楚?你一定要相信舅舅,就凭这首《白头吟》,就可能为你打开人生的通路。”舅舅如此苦口婆心,外甥深感亲情难却,再加上喝了几杯小酒,脑袋一热,终于经不住劝诱松了口,同意将诗送给舅舅。第二次索诗成功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