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
中国概况:中国-东盟关系
----------------------------------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黄苏豪
学号:201516020208
(2016-06-22)
学年:2015-2016
教授:何振科
东盟简介: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 Nations), 简称东盟(ASEAN)。1967年8月8日,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五个国家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除了这5个创始成员国家以外,20世纪80年代后,文莱(1984), 越南(1995), 老挝和缅甸(1997), 和柬埔寨(1999)五国先后加入了东盟。
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文化,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 小年祝福语简短2021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与东盟的发展历史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1996年7月,中国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景甜干爹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3年10月,中国总理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协议的签署为中国-东盟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成。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
2011年是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20年来,中国与东盟通过互利合作,不仅繁荣了地区经济,也维护了地区和平,堪称区域合作的典范。
2011年11月,总理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上宣布,中方将于2012年在雅加达设立常驻东盟使团。
2012年11月, 在第七届东亚峰会上,东盟国家与中、日、韩、印、澳、新(西兰)6国领导人同意启动“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的谈判。
中国-东盟政治关系: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28日以绝对多数票通过决定,批准加入《东南亚友好
合作条约》及其两个修改议定书,从而为中国与东盟双方于2003年10月正式签署加入该条约,在法律程序上铺平了道路。
武器大师怎么玩 这项以“促进该地区各国人民间的永久和平、友好与合作,以加强他们的实力、团结和密切关系”为宗旨的条约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于1976年2月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订立的,两个修改议定书的制定则是为了使东南亚以外的国家可以加入条约。条约是东盟基础性政治文件,被视为东南亚国家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对条约的宗旨和原则及相关条款表示赞同。自1998年以来,东盟多次表示希望中国作为该地区以外的大国第一个加入条约。
东盟是中国的友好近邻和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和东盟各国都十分重视维护和发展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坚信这种关系的发展对双方以及本地区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表明中国与东盟的政治关系大幅度提升,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倡导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思想在中国与东盟关系上再一次得到体现。
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声明,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双方一致同意将《联合国宪章》、《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公认的国际法作为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关系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不断增强,经济交融日益紧密,合作越来越富有成果。双方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双方发表了《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双方还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就和平解决争议,开展南海合作达成共识;今年4月,双方领导人就非典型肺炎问题举行特别会议,开辟了双方合作的新途径;在本月中旬在金边举行的中国与东盟外长会上,双方就中国作为第一个域外大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达成共识,双方将于今年10月正式签署这一文件。
中国与东盟在加强地区合作、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上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新一届多次强调,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区域合作,努力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国已成为东盟与中日韩(10+3)、亚洲合作对话(ACD)等地区合作机制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将继续支持本地区逐步建立完善的贸易与投资框架,最终形成物资、人员、技术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以积极、开放、包容、合作的态度支持亚
洲多层次合作机制齐头并进发展,调动各种有利因素,不断增强合作基础,扩大参与范围。
随着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将得到进一步的全面发展,中国和平与稳定的周边关系将得以进一步巩固,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中国是一个大企业国家,经济以生产出口为基础。2010 年 1月 1 日双方已全面建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以 90% 以上的产品实现零关税 。从那时刻起,双方贸易不断地增长。2015年,双方贸易额达到4721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1564亿美元,人员往来突破2300万人次,互派留学生超过18万人次。中国已连续7年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每周有千余架次航班穿行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日益密切的贸易、资金及人员往来,将双方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东盟推进共同体建设,为中国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本地区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货物贸易领域,东盟域内货物已基本实现自由流通,成员国消费者对货物质量和价格拥有更多选择。在服务贸易领域,自1995年东盟服贸自由化一揽子政策出台以来,在《东盟服务协定框架》下已形成9套相关政策,制度透明化、商业渗透率各项指标显著提高,医生、建筑师、导游等专业人士在域内执业情况大为改善。在投资领域,《东盟全面投资协议》的签署和执行有力地促进了域内资本自由流动和商业环境改善。
东盟推进共同体建设,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提质升级注入新的动力。2015年112023年高速公路免费时间表月,中国与东盟签署自贸区升级版议定书,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东盟更广阔的市场、更便利的贸易条件和更优质的投资环境将有力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有效升级。东盟共同体的成立也将促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进程。RCEP关于教师节手抄报的内容谈判目前正处于关键阶段。中方充分尊重东盟方在谈判中的核心地位,愿与东盟方一道通力合作,务实推动谈判各方弥合分歧、相向而行,力争年内结束谈判。中方愿与东盟方一同携手,加速推进多双边自贸谈判,营造区域良好经贸投资氛围,力争实现到202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的目标。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将携手共进,互助合作,共同迈向繁荣。
宝贝可爱中国-东盟文化交流: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上毗邻,在历史上相亲,各国血脉相连,文化相通,互相之间有数千年的友好交往史。文化交流不仅是双方全方位交往的一个重要层面,而且有着非常深厚的民意基础与历史底蕴。这些都是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源远流长,近20年的文化交流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异常丰富。各国之间文艺团体的交流活动非常频繁,这些文艺活动在双方文化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中方根据相关文化交流项目的需要,向多个东盟国家派遣了具有浓郁特的歌舞、杂技和民乐团体进行演出,这些活动起到了非常好的沟通效果,不仅传播了中国自身的文化,而且还促进了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另外,通过举办中国—东盟文化论坛、文化产业论坛、艺术节与相关展览等,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开展了多渠道的立体式文化合作。这在提高相互间的文化认知与融合,增进互信,并为双方更高层次的经贸合作以及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夯实基础。
由于文化与地缘相近,以及双方的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合作上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在电视剧方面的合作成为亮点。近年来,中国不少电视剧在泰国和越南等东盟国家热播,很受当地民众的欢迎。与此同时,中国也从东盟国家引进了不少优秀电视剧,帮助中国观众了解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目前,中国从国外进口的电视剧不少,来自东盟国家的作品约占其总量的1/3,比例相当高。
媒体合作是双方文化融合的另一个重点。由于大量华裔人口的存在,加上双方经贸和人员交流的日益增多,近年来,东盟国家的中文媒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仅在曼谷,就有至少10家中文媒体,这其中包括有中文报纸、杂志和电视台。中国在东盟国家的留学生数量近年来持续上升,是双方文化交流活动增进的另一个缩影。目前中泰两国在对方国家的留学生都超过一万名,中国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的留学人员也逐年增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