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东盟水果贸易现状及展望
挂靠协议书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现状和特征,并对贸易的前景做了展望,认为中国一东盟之间的水果贸易有着许多有利条件,包括生产和消费的互补性(由此导致贸易的互补性)、便利的交通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等,而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水果的质量问题。最后,为保证未来贸易的顺利进行,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关新年的歌曲
中国和东盟,人口约占全球的,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水果产地和消费市场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方水果贸易发展迅速。诛仙个性网名
2002 年,中国与东盟的水果进出口总额达到4.0 亿美元,占中国水果进出口总额(9.8亿美元)的41%。其中,出口额1.8 亿美元,占中国水果出口额(5.5 亿美元)的33%;进口额
2.2 亿美元,占中国水果进口额(4.3亿美元)的51%。2002 年,中国水果进出口额分别比1993年增长了
3.8倍和6.8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双方水果贸易的前景很值得期待。根据中泰两国政府签署的协议,从
灰原哀出现集数2003年10月1日起,两国将对双方的蔬菜、水果贸易实行零关税,而此前这些农产品的平均关税高达30%。因此,研究中国—东盟水果生产和贸易的现状以及贸易动向,对加强中国和东盟水果贸易,促进中国水果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中的水果含干果但不包括加工水果。
一、XX—东盟水果生产和贸易概况
(一)XX—东盟各国的水果生产概况
中国—东盟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足,生物物种资源丰富,自然气候及地理条件多样,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水果生产表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中国素有“世界水果王国”的美称,几乎所有种类的水果都有出产,尤其是温带、亚热带干鲜水果(例如柑橘、苹果、葡萄、梨、栗子、红枣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中国苹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梨的产量接近世界总产量的,而栗子产量则接近世界的,这些水果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水果出口品种。
东盟各国则无愧于“热带水果之乡”,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四季均可生产种类繁多的热带干鲜水果,它们既是世界上大宗热带干鲜水果(例如香蕉、菠萝、芒果、木瓜、腰果等)的重要产地,还出产许多本地特有的珍稀热带水果品种,例如榴莲、山竹果、龙眼、红毛丹等。但是,东盟各国受自然条件限制,温带水果产品除了在个别山区外基本不能生产。
(二)XX—东盟各国的水果贸易概况
1. 中国和东盟都是对方最重要的水果贸易伙伴。东盟各国和中国或者山水相连,或者隔海相望,距离都比较近。它们也都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目的国或途经国,自古以来就有同中国进行贸易的传统,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世界上其他的水果主要出口大国,例如智利、美国、巴西、新西兰等,距离本地区都较远。对于像水果这样不宜长距离运输和储藏的产品来讲,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运输条件是世界其他水果主要产销国难以比拟的。因此,中国—东盟水果贸易有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2. 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品种状况。中国、东盟都是世界上重要的水果产地和水果消费地,但是,中国的优势在于温带、亚热带水果。虽然中国的桂、粤、滇、琼、闽等省(区)也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出产,但因为收获期比较集中,再加上有的品种在品质上与国外有差距,因此,中国每年依然要有一定数量的热带水果进口作为补充。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水果种类除了香蕉、龙眼等大宗热带水果外,主要还有山竹果、红毛丹等东南亚地区特有的品种。东盟各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热带水果产地,但不能生产温带水果产品。而东南亚地区又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全区约有华侨、华人2000多万,在他们的带动下,东盟对中国生产的苹果、鲜梨以及红枣、栗子、核桃等温带干鲜水果,始终有比较大的需求。因此,这些温带干鲜水果成为中国向东盟出口的主要品种。
3. 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国别状况。2000 年以来,东盟中的泰国、越南和菲律宾成为中国水果进口的三大来源地,进口额占到中国从东盟进口水果总额
的90%以上,占中国水果进口总额的60%左右。其中,泰国和越南近几年对中国的水果出口增加很快。1999 年和2000 年,菲律宾是中国第一大水果进口来源国。2001 年,泰国超过菲律宾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果进口来源国;2002年,越南又超过菲律宾仅列泰国之后,成为中国的第二大水果进口来源国。中国在东盟的水果出口市场按出口额大小依次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3 国,人口稠密,国内市场广阔,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国民富有,购买力较强。新加坡则是国际上重要的水果贸易中转地。向这4 个国家的出口金额一般占到中国向东盟10 国
水果出口总金额的近80%。它们也是仅次于日本和香港的中国大陆的重要水果出口地。
二、XX—东盟水果贸易的特征分析
(一)中国—东盟水果贸易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
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品种比较集中,并且结构上具有互补性,表现为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很低。产业内贸易指数是衡量贸易伙伴之间贸易结构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格鲁贝尔一劳埃德指数反映,其中,Bi表示i产业或产品的产
业内贸易指数,Xi与Mi分别表示第i类产品出口值与进口值。当Bi接近于0 时,说明双方间的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除个别品种外,大多数产品的计算值都非常接近0,说明中国—东盟各国间的水果贸易有很强的互补性。从有关进出口资料可以看出,中国主要向东盟出口温带、亚热带水果,其中,柑橘、苹果、梨、栗子、红枣是最重要的出口品种。近年来,这5种产品均占到中国向东盟水果出口总额的90%以上。而东盟主要向中国出口热带水果,香蕉、龙眼、龙眼干和腰果一直是东盟各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品种,一般能占到东盟向中国出口水果总额的80%。另外,近年来越南的椰子、泰国的榴莲和山竹果等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很快。这充分说明,中国—东盟水果贸易正在逐步利用各自的资源禀赋,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互惠互利。
(二)东盟在中国水果进口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002年,中国95%的热带水果进口都来自东盟,东盟在中国水果进口市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表2所示,中国来源于东盟的水果进口额增长非常迅速,2002年达到20320.5万美元,是1998年的1.6倍。东盟对中国水果出口增加的部分除了占有了原来属于拉美香蕉出口国的市场份额外,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国对多样化热带水果强劲消费需求的带动下,增加的对东盟特有的热带水果品种的进口。
香蕉一直是中国第一大进口水果品种,进口额在1998 年以前几乎占到中国干鲜水果进口总额的以上。
中国的香蕉进口来源国,主要是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以及东盟的菲律宾、越南。厄瓜多尔凭借对中国香蕉的强势出口,在1997 年前一直是中国第一大水果进口来源国。但1998 年以后,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逐渐超过了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现在,中国来源于拉美各国的香蕉进口,无论是数量还是所占的份额都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了。
香蕉在东盟对中国的水果出口结构中一度占据重要地位,在20世纪90 年
代中期之前一直占到东盟向中国水果出口总额的70%,但近年来,香蕉在东盟各国对中国的水果出口结构中的地位下降很快。1998 年,东盟对中国出口香蕉的金额为8239.1 万美元;到2002年,东盟对中国出口香蕉的金额减少到6427.4万美元。从表2 中可以看出,虽然东盟香蕉对中国的出口在减少,但是,东盟热带水果对中国的出口总金额仍然在快速增长。东盟对中国的热带水果出口总金额1998年为12604.8万美元,2002年上升到20320.5万美元。这说明,东盟对中国的水果出口结构在向多样化发展,榴莲、龙眼、火龙果、山竹果等具有东盟特的热带水果在东盟对中国的水果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在上升。中国大幅度增加东盟特有的热带水果的进口,也是东盟在中国水果进口市场上
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的原因。
卡拉克西声望(三)近年来中国对东盟水果贸易逐渐出现逆差,并且有加大的趋势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水果进出口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进口增长速度显著快于出口。水果是中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这也反映在中国历年的水果贸易都是顺差上。但是,中国对东盟的水果贸易自1998 年起变为逆差,而且逆差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这也造成中国水果进出口整体贸易顺差的减少。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中国—东盟水果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东盟水果贸易总额从1993年的6651.4万美元急剧增加到2002年的39796.5 万美元,东盟在中国水果进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也由1993 年的17%上升到2002 年的40%。其中,中国对东盟的出口由1993 年的3875 万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18232.7 万美元,增加了3.7 倍;进口更是由1993 年的2776.4 万美元增加到2002 年的21563.8万美元,增加了6.8倍。这种进口快速增长而出口增长速度缓慢的情况,使中国对东盟的水果贸易逐渐由顺差变为逆差。所以,整体上来讲,中国的水果产品在世界上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中国的热带水果品种与东盟国家相比,则处于一定的劣势。
三、XX—东盟水果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问题
水果产品出口除了受价格和成本的影响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有质量、卫生和植物检疫等因素。质量问题是造成中国近年来对东盟水果出口增长放缓、水果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的主要原因。中国—东盟
抖音名称. 昵称女的水果贸易是建立在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的。中国向东盟出口的水果,在生产成本和价格上具有绝对优势。但是,这种价格上的优势并没有使中国的
水果在东盟市场上占绝对优势。
中国在东盟水果市场上的主要出口竞争对手是美国、智利、日本等国家。从表4 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出口到东盟的主要水果品种,除了苹果的市场份额保持微弱增长外,梨和栗子的市场占有率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金额上看都呈下降趋势。另外,在东盟市场上,中国水果在金额上所占的份额又大大低于在数量上所占的份额,尤其是中国鲜梨在金额上的占有率更是远远的低于其数量上的占有率。这说明,中国在东盟市场上占有的还只是中低端的水果市场。这一现象也恰好折射出中国水果出口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质量问题。
水果的质量层次非常丰富,包括口感、泽、包装、营养、卫生等诸多方面的特征,当今世界水果市场的竞争日益由价格竞争转为质量方面的竞争。但是,目前中国的水果生产在很多地区甚至是在水果主产区,还存在着单独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问题,特别是后期加工处理落后。反观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它们在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后期加工处理上做足了文章。它们的果品包装普遍执行国际标准,所有果品在机械生产线上清洗,打蜡、贴标、分级后才能装箱。每个果品箱盖上都有果库号码和
“ C气调”标记,表示果品经州级政府检验合格,没有“C气调”标记的不能作为商品出售。以美
国为例,美国水果的后期处理率是100%,而中国水果的后期处理率是1%;美国水果的深加工比例是35%,中国的比例不到10%;美国的优质果率在80%以上,而中国的优质果率为30%,高档果率则不到5%。2001 年,马来西亚从中国进口苹果的平均价格为690.8林吉特/吨,而从美国进口苹果的平均价格为1369.65 林吉特/吨。价差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出口水果在包装等后期处理上落后太多。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对水果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可以使果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硬度、脆度和口味几乎不变。这也是不具有价格优势的美国、新西兰等温带水果出口大国可以在东盟市场上赢得很大的高端市场空间的原因。
(二)贸易壁垒问题,即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目前,中国对新鲜榴莲、红毛丹、荔枝的进口关税为22%,新鲜龙眼的进
口关税为18%,龙眼干的关税为22%。这样高的关税税率造成国内市场东盟水果的价格居高不下,长期以来只能占据中国水果消费的高端市场,普通老百姓不敢问津。东盟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