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东亚地区进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1、东亚进入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已成为富有成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比之下,东亚地区在建立具有机制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方面就比较落后。2001年底时,WTO成员中贸易量排世界前30位以内却未签订任何区域贸易协定的国家(地区)或经济体,只有中国内地、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
东亚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地区一直是奉行多边主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上发展缓慢。除了东盟之外,所有区域合作框架都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逐步搭建起来的。东盟组织,虽然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来,并在其成
员国中基本达成共识。
近几年来,东亚各国(地区)基本上都加快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并取得巨大成果:2002年1月,日本和新加坡签署了“新时代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2002年10月,韩国与智利在建立双边FTA关系上达成一致意见;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定,确定了在10年内建立FTA的目标;2003年6月,中国与香港正式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等。居住证有什么用
2、东亚一体化进程机制
现在东亚经济合作总体上还处于一种对话机制的阶段,要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在经济政治上存在非常大的困难。目前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是按照多层次、多机制、多形式的组合进行的。张蕴岭曾谈到:“目前东亚合作的进程是四个轮子一起转动:第一个轮子是 ‘10+3’,即整个东亚范围的对话与合作;第二个轮子是 ‘10’,即东盟自身的发展与合作;第三个轮子是 ‘10+1’,即东盟分别与中日韩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第四个轮子是 ‘3’,即中日韩之间的
近几年来,东亚各国(地区)基本上都加快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并取得巨大成果:2002年1月,日本和新加坡签署了“新时代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2002年10月,韩国与智利在建立双边FTA关系上达成一致意见;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定,确定了在10年内建立FTA的目标;2003年6月,中国与香港正式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等。居住证有什么用
2、东亚一体化进程机制
现在东亚经济合作总体上还处于一种对话机制的阶段,要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在经济政治上存在非常大的困难。目前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是按照多层次、多机制、多形式的组合进行的。张蕴岭曾谈到:“目前东亚合作的进程是四个轮子一起转动:第一个轮子是 ‘10+3’,即整个东亚范围的对话与合作;第二个轮子是 ‘10’,即东盟自身的发展与合作;第三个轮子是 ‘10+1’,即东盟分别与中日韩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第四个轮子是 ‘3’,即中日韩之间的
对话与合作。”四个轮子一起转动符合东亚当前的实际,但要到真正适合东亚合作的发展道路,还需要通过多种努力,加强探讨,逐步形成共识。
二、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及遇到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东亚国家采取建立国家地区间的双边、多边经济合作,由易到难地实现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基本上也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把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三个层次:
1、两岸四地(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经济一体化
这是中国范围内的特殊区域合作,它是在一个主权国家的前提下,由中国主体同其他三个单独关税区之间建立的区域性合作。两岸四地同宗同源,有共同的语言的文化传统,而且中国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台湾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有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澳门的旅游与业以及香港作为贸易、融资中心的媒介作用,都为
二、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及遇到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东亚国家采取建立国家地区间的双边、多边经济合作,由易到难地实现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基本上也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把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三个层次:
1、两岸四地(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经济一体化
这是中国范围内的特殊区域合作,它是在一个主权国家的前提下,由中国主体同其他三个单独关税区之间建立的区域性合作。两岸四地同宗同源,有共同的语言的文化传统,而且中国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台湾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有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澳门的旅游与业以及香港作为贸易、融资中心的媒介作用,都为
这个区域合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固房屋
2003年6月,中国与香港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并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并实施。接下来将是内地与澳门以及台湾建立紧密经贸安排,主要的障碍来自于台湾的政治问题,但经济融合势不可挡。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参与的第一个实质性的贸易合作实体。2001年11月,在中国和东盟首脑会议上,中国和东盟一致同意在今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全面加强双边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预计将建成一个约17亿人口,1.7万亿美元经济规模和1.3万亿美元贸易规模的自由贸易区。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 中国与东盟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地缘相近,有着悠久的贸易关系,东盟连续10年成为
2003年6月,中国与香港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并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并实施。接下来将是内地与澳门以及台湾建立紧密经贸安排,主要的障碍来自于台湾的政治问题,但经济融合势不可挡。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参与的第一个实质性的贸易合作实体。2001年11月,在中国和东盟首脑会议上,中国和东盟一致同意在今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全面加强双边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预计将建成一个约17亿人口,1.7万亿美元经济规模和1.3万亿美元贸易规模的自由贸易区。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 中国与东盟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地缘相近,有着悠久的贸易关系,东盟连续10年成为
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占双方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0%,双边贸易潜力巨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利于扩大区内贸易。随着贸易壁垒的消除,将降低东盟和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以及根据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内的专业分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区内福利。贸易自由化使中国—东盟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将对外资形成更强的吸引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仅对东盟和中国自身大有好处,还会增强东盟和中国作为地区整体经济实力以及经济合作之外的政治意义,它有利于缓和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发展强大的不安,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为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打下基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容,除了以关税减让为内容的贸易安排外,还包括经济合作甚至政治合作。如在2003年10月的第七次会议期间,中国率先以非东盟成员国的身份签署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不仅是中国第一次与一个地区组织建立此类关系,也是东盟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与一个区外大国建立此类关系。
但中国在参与CAFTA的建设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但中国在参与CAFTA的建设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利益不强:从经济福利的成本收益分析,参加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直接的收益并不大。成员国的普遍经济实力不高,而且各国的差距巨大。东南亚各国在经济上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依赖性较强,在产业结构及产业分工方面,仍然没有摆脱与发达国家形成的垂直分工格局,产业结构也大都受到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影响而导致相似结构,贸易出口结构大多以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为主,由此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出口贸易战略。
2)一些东南亚国家担心中国的强大对其构成威胁: 在中国、东盟双方领导人达成十年之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后,一些东南亚国担心,怕中国经济的崛起对东盟国家较弱并正在成长中的工业产生冲击,使东盟成为中国的原料供应地。同时,中国巨大的出口潜力和对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也引起这些东南亚国家的忧虑。
3)政治问题: 同时也应该看到,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存在差异以及“中国威胁论”的散布,也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产生影响,还有中国与东盟一些成员国在南沙
岛的主权归属上仍存在争议。
3、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这是整个东亚区域合作的核心,存在较大的困难,目前没有形成任何制度性合作。2003年10月,中日韩三方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确定了三国合作的框架、原则和方向,显示了三国合作的决心和信心,将有力地促进三国合作不断深入和拓展。
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合作基础良好。目前三国间的贸易主要是双边贸易,日本己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实际利用额居海外投资国的第二位。中国己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则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中,东亚所占的比重均在 50%以上。经济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发展潜力巨大。日本己建立了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个技术和管理水准高、市场大,但成本高、空间小的经济发达国家。中国的经济体制仍然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是个技术、管理差.但空间大、需求多、成本低.有前景的发展中国家。韩国的技术、管理比较先进,
3、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这是整个东亚区域合作的核心,存在较大的困难,目前没有形成任何制度性合作。2003年10月,中日韩三方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确定了三国合作的框架、原则和方向,显示了三国合作的决心和信心,将有力地促进三国合作不断深入和拓展。
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合作基础良好。目前三国间的贸易主要是双边贸易,日本己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实际利用额居海外投资国的第二位。中国己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则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中,东亚所占的比重均在 50%以上。经济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发展潜力巨大。日本己建立了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个技术和管理水准高、市场大,但成本高、空间小的经济发达国家。中国的经济体制仍然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是个技术、管理差.但空间大、需求多、成本低.有前景的发展中国家。韩国的技术、管理比较先进,
但空间小、成本较高,是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因此,中日韩三国的经济特征成为这个地区经济互补的重要条件,为建立紧密的市场一体化组织提供了制度基础。
中国在与日韩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上遇到的主要障碍有:
1)市场封闭: 韩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一直在不断扩大,韩国担心日韩签订自由贸易,韩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从而会造成大量日本产品拥入韩国市场。福特福克斯油耗
日本经济存在着明显的“双重结构”:一方面拥有竞争力仍很强的汽车、家电、机床等出口型制造业;另一方面却存在着十分缺乏竞争力的纺织、食品加工等面向国内的制造业以及流通等国内服务业,后者长期受到国家保护,效率低下,惧怕对外开放,成为日本同外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问题领域” 。最突出的是日本的农业问题,由于农民是执政党选票的重要来源,日本政府对农业的基本政策是“原则封闭,例外开放” ,中国的农产品、渔产品对日本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中国在与日韩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上遇到的主要障碍有:
1)市场封闭: 韩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一直在不断扩大,韩国担心日韩签订自由贸易,韩国将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从而会造成大量日本产品拥入韩国市场。福特福克斯油耗
日本经济存在着明显的“双重结构”:一方面拥有竞争力仍很强的汽车、家电、机床等出口型制造业;另一方面却存在着十分缺乏竞争力的纺织、食品加工等面向国内的制造业以及流通等国内服务业,后者长期受到国家保护,效率低下,惧怕对外开放,成为日本同外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问题领域” 。最突出的是日本的农业问题,由于农民是执政党选票的重要来源,日本政府对农业的基本政策是“原则封闭,例外开放” ,中国的农产品、渔产品对日本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2)政治历史问题: 日本政府对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亚洲各国犯下的侵略罪行,非但至今没有进行彻底的反省,反而不断地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还有钓鱼岛问题等,直接影响了经济合作的深入开展。
三、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调整
我国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并推动东亚经济合作。除了贸易利益为主的经济目标以外,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积极参加区域经济合作也非常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全世界尤其是东亚邻国对中国的崛起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许多国家担心中国的崛起将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地区安全带来威胁。中国需要以建设性的姿态积极回应区域经济合作,这将有助于在崛起的过程中减少摩擦和阻力。
因此,中国要努力挖掘在经济上的合作空间,重视政治等多方面的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先浅入深地开展区域合作。在具体内容上,加快两岸四地(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CAFTA的实质性落实程度,并同时推进与新加坡、
三、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调整
我国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并推动东亚经济合作。除了贸易利益为主的经济目标以外,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积极参加区域经济合作也非常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全世界尤其是东亚邻国对中国的崛起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许多国家担心中国的崛起将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地区安全带来威胁。中国需要以建设性的姿态积极回应区域经济合作,这将有助于在崛起的过程中减少摩擦和阻力。
因此,中国要努力挖掘在经济上的合作空间,重视政治等多方面的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先浅入深地开展区域合作。在具体内容上,加快两岸四地(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CAFTA的实质性落实程度,并同时推进与新加坡、
泰国等东盟主要成员的双边FTA的磋商,与日韩展开积极对话,促进东北亚的经济合作。
杭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挖掘经济合作的潜力
1)挖掘贸易潜力
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各国出口结构虽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但竞争性程度更高。目前亚洲各国虽然有加强区域合作的意向,但是值得指出的是,通过关税减让而获得的静态贸易收益微乎其微。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由于产业结构相似,竞争性强,因此,在FAT下贸易时要努力挖掘可合作互补的方面,首先是双方在自然资源上存在互补,不仅有贸易上的往来,还可以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共同开发。在竞争较强的工业制品上,可以细分产品,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或通过协商的方式,促进产业内的贸易。竞争的存在有利于促进经济调整,各自转向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贸易收益,货物贸易并不是自由贸易协定中唯一的焦点,服务贸易壁垒的降低与投资的自由化将更进一步加深自由贸易区的一体化进程。由于中日韩三国的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存在着一定差别,
杭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挖掘经济合作的潜力
1)挖掘贸易潜力
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各国出口结构虽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但竞争性程度更高。目前亚洲各国虽然有加强区域合作的意向,但是值得指出的是,通过关税减让而获得的静态贸易收益微乎其微。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由于产业结构相似,竞争性强,因此,在FAT下贸易时要努力挖掘可合作互补的方面,首先是双方在自然资源上存在互补,不仅有贸易上的往来,还可以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共同开发。在竞争较强的工业制品上,可以细分产品,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或通过协商的方式,促进产业内的贸易。竞争的存在有利于促进经济调整,各自转向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贸易收益,货物贸易并不是自由贸易协定中唯一的焦点,服务贸易壁垒的降低与投资的自由化将更进一步加深自由贸易区的一体化进程。由于中日韩三国的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存在着一定差别,
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只要到一个相应的贸易平衡点,促进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资源和产品配置流动方式,就能形成三国贸易合作的多赢局面。
2)协调分工,实现聚集经济
东亚地区应该通过政策协调, 充分发挥各国的优势,推动区域产业分工新格局的建立,以制造业内部的分工和贸易为导向,推动在东亚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城市形成产业带,发挥集聚效应,实现区域贸易合作的动态收益.防止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3)加强经济整合
通过有效的整合产生规模效应,提高竞争力, 可以将双方的竞争转为一种积极的合作型竞争。通过各国间的协调机制,协调各自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实现同一产业内部的合作,随后依靠制造业的网路效应,最终使整个地区都受益。从本质上讲,这种基于动态收益和规模受益的区域合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静态贸易合作,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促
2)协调分工,实现聚集经济
东亚地区应该通过政策协调, 充分发挥各国的优势,推动区域产业分工新格局的建立,以制造业内部的分工和贸易为导向,推动在东亚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城市形成产业带,发挥集聚效应,实现区域贸易合作的动态收益.防止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3)加强经济整合
通过有效的整合产生规模效应,提高竞争力, 可以将双方的竞争转为一种积极的合作型竞争。通过各国间的协调机制,协调各自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实现同一产业内部的合作,随后依靠制造业的网路效应,最终使整个地区都受益。从本质上讲,这种基于动态收益和规模受益的区域合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静态贸易合作,减少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促
进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并同时产生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实现有序竞争, 解决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有利于亚洲经济结构的升级和重组。
2、积极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
人的三观指的是哪三观
次区域经济合作提东亚地区在实践中产生的一种适合于各有关经济体的共同发展方式。由干历史原因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当一些地区难以组建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时,相邻的国家和地区间,建立“增长三角”或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合作途径。次区域合作的基础是较低层次上的经济互补性,它利用合作方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它的初始目标并不是贸易自由化,而是更低层次的目标,包括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衔接、消除贫困、经济增长、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等。
就我国现实条件看,我国既要重视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及其发展,又要珍惜小的、局部的合作机会,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以功能一体化带动制度一体化的建设。目前湄公河流域的次区域合作发展得比较成功,已经成为中国东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日
2、积极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
人的三观指的是哪三观
次区域经济合作提东亚地区在实践中产生的一种适合于各有关经济体的共同发展方式。由干历史原因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当一些地区难以组建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时,相邻的国家和地区间,建立“增长三角”或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合作途径。次区域合作的基础是较低层次上的经济互补性,它利用合作方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它的初始目标并不是贸易自由化,而是更低层次的目标,包括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衔接、消除贫困、经济增长、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等。
就我国现实条件看,我国既要重视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及其发展,又要珍惜小的、局部的合作机会,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以功能一体化带动制度一体化的建设。目前湄公河流域的次区域合作发展得比较成功,已经成为中国东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日
韩FTA建立还存在较大困难,但三方可以先进行次区域经济合作,在三国之间的环黄海地区、环日本海地区区域先行一步,在中日韩之间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成长三角。
参考文献:
[1]刘光溪:互补性竞争论: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M].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
[2]陈乔之 主编: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 郭晓合 等着: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4] 周八骏:迈向新世纪的国际经济一体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 陈岩:国际经济一体化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1.
参考文献:
[1]刘光溪:互补性竞争论: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M].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
[2]陈乔之 主编: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 郭晓合 等着: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4] 周八骏:迈向新世纪的国际经济一体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 陈岩:国际经济一体化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1.
[6]贺晓琴: 东亚多边合作的态势与前景[J]. 世界经济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