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2
(总分56,考试时间9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北京什么地方好玩1. 甲因在学校饭堂投毒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服刑期间,甲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关于甲的假释,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11题)
A. 可否假释,由检察机关决定 B. 可否假释,由执行机关决定
C. 服刑4年以上才可假释 D. 不得假释
2. 关于追诉时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二10题)
A. 《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不再追诉。危险驾驶罪的法定刑为拘役,不能适用该规定计算危险驾驶罪的追诉时效
B. 在共同犯罪中,对主犯与从犯适用不同的法定刑时,应分别计算各自的追诉时效,不得按照主犯适用的法定刑计算从犯的追诉期限
C. 追诉时效实际上属于刑事诉讼的内容,刑事诉讼采取从新原则,故对刑法所规定的追诉时效,不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D. 刘某故意杀人后逃往国外18年,在国外因伪造私人印章(在我国不构成犯罪)被通缉时潜回国内。4年后,其杀人案件被公安机关发现。因追诉时效中断,应追诉刘某故意杀人的罪行
3. 甲系海关工作人员,被派往某国考察。甲担心自己放纵走私被查处,拒不归国。为获得庇护,甲向某国难民署提供我国从未对外公布且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海关数据。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2年卷二14题)
A. 甲构成叛逃罪
B. 甲构成为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C. 对甲不应数罪并罚
D. 即使《刑法》分则对叛逃罪未规定剥夺政治权利,也应对甲附加剥夺1年以上5年以下政治权利
男装服装品牌4. 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7年卷二12题)
A. 猎户甲合法持有猎,猎被盗后没有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甲构成丢失支不报罪
B. 乙故意破坏旅游景点的缆车的关键设备,致数名游客从空中摔下。乙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
C. 丙后驾车将行人撞成重伤(负主要责任),但毫无觉察,驾车离去。丙构成交通肇事罪
D. 丁被空告知“不得打开安全门”,仍拧开安全门,致飞机不能正点起飞。丁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5. 甲对拆迁不满,在高速公路中间车道用树枝点燃一个焰高约20厘米的火堆,将其分成两
堆后离开。火堆很快就被通行车辆轧灭。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二12题)
A. 甲的行为成立放火罪
B. 甲的行为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 如认为甲的行为不成立放火罪,那么其行为也不可能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 行为危害公共安全,但不构成放火、决水、爆炸等犯罪的,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6. 陈某欲制造火车出轨事故,破坏轨道时将螺栓砸飞,击中在附近玩耍的幼童,致其死亡。陈某的行为被及时发现,未造成火车倾覆、毁坏事故。关于陈某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二13题)
A. 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结果加重犯
B. 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基本犯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
C. 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基本犯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D. 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结果加重犯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7. 下列哪一行为应以危险驾驶罪论处?(2015年卷二13题)
A. 醉酒驾驶机动车,误将红灯看成绿灯,撞死2名行人
B. 后驾驶机动车,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危及交通安全
C. 在驾驶汽车前吃了大量荔枝,被交警以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测试到酒精含量达到醉酒程度
D. 将汽车误停在大型商场地下固定卸货车位,后在醉酒时将汽车从地下三层开到地下一层的停车位
8. 下列哪一犯罪属抽象危险犯?(2015年卷二14题)
A. 污染环境罪 B. 投放危险物质罪
过年祝福句子C. 破坏电力设备罪 D. 生产、销售假药罪
9. 乙(15周岁)在乡村公路驾驶机动车时过失将吴某撞成重伤。乙正要下车救人,坐在车上的甲(乙父)说:“别下车!前面来了许多村民,下车会有麻烦。”乙便驾车逃走,吴某因流血过多而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13题)
A. 因乙不成立交通肇事罪,甲也不成立交通肇事罪
B. 对甲应接交通肇事罪的间接正犯论处
C. 根据司法实践,对甲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D. 根据刑法规定,甲、乙均不成立犯罪
10. 甲在建筑工地开翻斗车。某夜,甲开车时未注意路况,当场将工友乙撞死、丙撞伤。甲背丙去医院,想到会坐牢,遂将丙弃至路沟后逃跑。丙不得救治而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年卷二12题)
A. 甲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伤,触犯交通肇事罪
B. 甲在作业中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触犯重大责任事故罪
C. 甲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想象竞合犯
D. 甲为逃避法律责任,将丙带离事故现场后遗弃,致丙不得救治而亡,还触犯故意杀人罪
11. 下列哪一行为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012年卷二15题)
A. 甲驾车在公路转弯处高速行驶,撞翻相向行驶车辆,致2人死亡
B. 乙驾驶越野车在道路上横冲直撞,撞翻数辆他人所驾汽车,致2人死亡
C. 丙醉酒后驾车,刚开出10米就撞死2人
D. 丁在繁华路段飙车,2名老妇受到惊吓致心脏病发作死亡
2.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 关于追诉时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卷二60题)
A. 甲犯劫持航空器罪,即便经过30年,也可能被追诉
水浒传名字B. 乙于2013年1月10日挪用公款5万元用于结婚,2013年7月10日归还。对乙的追诉期限应从2013年1月10日起计算
C. 丙于2000年故意轻伤李某,直到2008年李某才报案,但公安机关未立案。2014年,丙因他事被抓。不能追诉丙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D. 丁与王某共同实施合同犯罪。在合同罪的追诉期届满前,王某单独实施抢夺罪。对丁合同罪的追诉时效,应从王某犯抢夺罪之日起计算
2. 1999年11月,甲(17周岁)因邻里纠纷,将邻居杀害后逃往外地。2004年7月,甲他人5000元现金。2014年8月,甲因扒窃3000元现金,被公安机关抓获。在讯问阶段,甲主动供述了杀人、罪行。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4年卷二56题)
A. 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甲所犯三罪均在追诉期限内
B. 对甲所犯的故意杀人罪、罪与盗窃罪应分别定罪量刑后,实行数罪并罚
C. 甲如实供述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成立自首,故对盗窃罪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甲审判时已满18周岁,虽可适用死刑,但鉴于其有自首表现,不应判处死刑
3.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2017年卷二57题)
A. 甲故意非法开启实验室装有放射性物质的容器,致使多名实验人员遭受辐射
B. 乙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之外的其他有害物质,危害公共安全
C. 丙欲制造社会恐慌气氛,将食品干燥剂粉末冒充杆菌,大量邮寄给他人
D. 丁在食品中违法添加易使人形成瘾癖的粉末,食品在市场上极为畅销
4. 乙成立并开展培训活动,甲为其提供资助。受培训的丙、丁为实施恐怖活动准备凶器。因案件被及时侦破,乙、丙、丁未能实施恐怖活动。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二56题)
A. 甲构成帮助恐怖活动罪,不再适用《刑法》总则关于从犯的规定
B. 乙构成组织、领导罪
C. 丙、丁构成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D. 对丙、丁定罪量刑时,不再适用《刑法》总则关于预备犯的规定
5. 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57题)
A. 甲持有大量毒害性物质,乙持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甲用部分毒害性物质与乙交换了部分放射性物质。甲、乙的行为属于非法买卖危险物质
B. 者甲用毒害性物质与者乙交换。甲、乙的行为属于非法买卖危险物质,乙的行为另触犯贩卖罪
孙红雷演黑社会C. 依法配备公务用的甲,将赠与他人。甲的行为构成非法出借支罪
D. 甲父去世前告诉甲“咱家院墙内埋着5支”,甲说“知道了”,但此后甲什么也没做。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支罪
6. 警察甲为讨好妻弟乙,将公务用私自送乙把玩,丙乘乙在人前炫耀支时,偷取支送交派出所,揭发乙持的犯罪事实。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2年卷二5
8题)
A. 甲私自出借支,构成非法出借支罪
描绘冬天的成语B. 乙非法持有支,构成非法持有支罪
C. 丙构成盗窃支罪
D. 丙揭发乙持的犯罪事实,构成刑法上的立功
3. 不定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甲将私家车借给无驾照的乙使用。乙夜间驾车与其叔丙出行,途中遇刘某过马路,不慎将其撞成重伤,车辆亦受损。丙下车查看情况,对乙谎称自己留下打电话叫救护车,让乙赶紧将车开走。乙离去后,丙将刘某藏匿在草丛中离开。刘某因错过抢救时机身亡。(事实一) 为逃避刑事责任,乙到有驾照的丁,让丁去公安机关“自首”,谎称案发当晚是丁驾
车。丁照办。公安机关甲取证时,甲想到若说是乙造成事故,自己作为被保险人就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车损赔偿,便谎称当晚将车借给了丁。(事实二) 后甲到在私营保险公司当定损员的朋友陈某,告知其真相,请求其帮忙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陈某遂向保险公司报告说是丁驾车造成事故,并隐瞒其他不利于甲的事实。甲顺利获得7万元保险赔偿。(事实三) 请回答第(1)~(3)题(2016年卷二86~88题)
1. 关于事实一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乙交通肇事后逃逸致刘某死亡,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B. 乙交通肇事且致使刘某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C. 丙与乙都应对刘某的死亡负责,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同正犯
D. 丙将刘某藏匿致使其错过抢救时机身亡,构成故意杀人罪
2. 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伪证罪与包庇罪是相互排斥的关系,甲不可能既构成伪证罪又构成包庇罪
B. 甲的主观目的在于骗取保险金,没有妨害司法的故意,不构成妨害司法罪
C. 乙唆使丁代替自己承担交通肇事的责任,就此构成教唆犯
D. 丁的“自首”行为干扰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触犯包庇罪
3. 关于事实三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甲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原因,骗取保险金,触犯保险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