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孩 子 在 快 乐 中 成 长
安徽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幼儿园 王赛
曾听过一位家长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的孩子在一次运动会结束集体留影时,因位置站得偏远了些而无法摄入镜头,可任凭一旁的父母及摄影师怎样说教、拉扯,他的孩子眼睛瞟向自己的老师,见老师未发话就是不肯动一下(此时他的老师并未在意)。这位家长直夸老师教导有方,让他的孩子这么听话。自制纳米胶带教程
还曾见过一幼儿因特殊原因获准不参加幼儿园运动会前的早操训练,因而在早操训练时,老师就让他站在一旁休息。令我惊讶且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孩子在幼儿园大、中、小所有班级一个多小时的早操训练时间内一直站在墙边,没有换姿势更没有挪动一步。其间,我曾一再招呼他到我身边坐下来,可每次他都是偷偷望一眼自己的老师然后轻轻地向我摇摇头。
教师节黑板报简单漂亮在我看来:这类孩子已经习惯于消极服从老师制定的各项规则,只会过分依赖老师、不相信自己,离开了老师的安排就会不知所措,他们身上最为可贵的主动性已经毫无踪影。难以想象,这样的孩子将来怎样去面对飞速发展的未来社会。
长期以来,如何促进幼儿的发展已经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极大关注,家长们对于孩子智力发展方面的投资毫不吝啬,老师们也不断变换着教学方法,使得幼儿在遵纪守规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类知识,却忘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必须要以幼儿感到快乐为前提。因为幼儿只有感到快乐,才可能主动积极地发挥各种潜能;只有感到快乐,才可能养成活泼大方、开朗自信、合作友爱的心理品质;只有感到快乐,才可能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生活。幼儿快乐,教师也快乐,教师快乐地工作又促进了幼儿快乐地发展。因此,我认为:任何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理由使幼儿个性受到压抑的做法都是极不正确的,幼儿的发展必须以幼儿感到快乐为前提!
(一)建立平等互信的师幼关系
我国传统教育中的灌输式教育和驯化式教育都没有将儿童作为与教育者在人格、情感等方面平等的“人”来看待,是一种“无人”的教育;而西方园丁式教育又走向“以儿童为中心”的另一极端。幼儿园课程开放性、低结构的特征,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平等、互信的师幼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与幼儿分享。教师应随时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随时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创造与快乐。
(二)不要用强制的手段控制幼儿的言行
光纤的特点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活动,有的孩子却毫无兴趣、不愿参加甚至还要“捣乱”,致使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因而有的老师便会训斥这类孩子,用教师的威信或所谓的纪律控制孩子的不合作行为。试想:我们谁愿意在别人的训斥下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呢?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如果孩子终日生活在老师的旨意下,那他就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对于孩子的这种不合作言行,教师首先应考虑它出现的原因:对于想凭借“捣乱”这一方式来让老师和同伴关注自己的孩子,老师就应该对他多些爱抚和激励,以满足他的心理需求;对于那些因能力较弱而不敢参加活动的孩子,教师应该用和缓的语气和孩子对话,鼓励孩子参与活动;对于希望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的孩子,教师可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孩子懂得“少数服从多数”的道理,还可对孩子进行积极的人生观教育——引导孩子发现自己不太喜欢参与的活动,一旦参与了也会获得意想不到的乐趣等。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教师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愉悦的神情都是非常关键的。举个例子:一天,上课时间到了,可有许多小朋友正津津有味地玩着积木而舍不得放
元旦祝福语大全简短8个字手,我一改往日摇铃鼓的方式而是笑容满面地大声招呼着孩子们说“我们上课喽——乖宝贝快快来,快——快——来!”小朋友们立刻被我积极的态度、兴奋的表情所吸引,快速地收起积木便上座位了。
(三)机智、灵活地掌握教育时间
幼儿园的常规必不可少,但幼儿园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点的教育机构,它的服务对象是学龄前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只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教育时间不必被常规所限制。
机智、灵活地掌握教育时间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灵活地把握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时间的长短没必要严格控制在幼儿园大、中、小班规定的时间内,可以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和幼儿的兴趣来灵活变通。例如我教孩子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啤酒桶》、歌表演《炒鸡蛋》时,到了规定结束活动的时间了,可幼儿兴趣仍十分浓厚,并且非常地投入,我便适当延长时间。
其二,不必在规定的时间里开展规定的集体教育活动。例如:自由活动时,有几个幼儿惊
刑事拘留最多多少天喜地告诉我说:“老师老师,种子发芽了”我立即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到观察区并引导幼儿观察:无水的种子和全部浸泡在水里的种子是否也发芽了,它们有没有发生变化,为什么?这样便自然而然将后面的科学活动《种子发芽》在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完成了,而且效果非常好。
(四)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
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幼儿的学习活动蕴涵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善于抓住生活、游戏中的教育契机,让教育过程“看似无教育,其实有教育”,使幼儿在快乐中得到发展。比如说:体育游戏《小兔拔萝卜》之前,我请孩子们帮忙进行场地布置,孩子们围在一起,一边栽种“胡萝卜”一边开心地唱着自己喜欢的歌曲。不甘落后的孩子们,惟恐别人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一个比一个更大声,以至于被他们围在中间的我不仅听不清他们的歌反而觉得有些震耳欲聋了。这时,我一边微笑着打手势让他们停止,一边说:“你们是不是觉得很开心啊?”“那老师教你们的什么歌最能表达这种快乐的心情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欢乐颂》”于是我让大家齐声唱起了这首歌。之后,我又用“还学过什么好听的歌啊”来顺势引导孩子们用好听的声音将学过的歌曲一一复习了一遍。尽管无伴奏、无表演,但愉快的歌声仍吸引了众多的家长驻足观望。
(五)带着童心和幼儿交谈
爱问、爱说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应善于挖掘幼儿的这种天性,带着一颗童心和孩子们交谈,孩子们往往会因此将老师当做他们的好朋友而无话不谈。这种不断交谈的过程拉近了师幼的距离、发展了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形成了自主意识,使孩子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和爱抚,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另外,和幼儿交谈,还可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表现及幼儿园教育的成效,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例如,我班一个小女孩学了《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后的第二天,我和她谈话时,孩子无比自豪又略带羞涩地告诉我:“昨天妈妈感冒了,我拿药喂妈妈吃了,我也象小乌鸦一样爱妈妈。”我及时表扬了她。
(六)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任何活动中,教师都绝非游离于幼儿活动之外的旁观者或策划者,而是和幼儿一起活动、一起获得惊喜、共同成长的伙伴。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幼儿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活动的快乐而丝毫没有“老师要我学”的压力。比如说我教小班孩子双脚向前行进跳基本动作时,设计
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情节,我扮演了“青蛙妈妈”和幼儿一同游戏。孩子们自始至终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高高兴兴地掌握了双脚向前行进跳的基本动作。
综上所述,“快乐”如同孩子发展必须的维生素,任何一种发展都必须以幼儿感到快乐为前提。就像山有美的姿态、鸟有美的歌声、花有美的彩一样,孩子也应该有快乐的童年。让我们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孩子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