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俗风情》说课稿
教学设计:《苗族民俗风情》
字号:        发布: 2011-05-20 11:10:25  查看( 124 ) / 评分( 0 / 0 ) / 我要评论(0)
个人分类: 旅游研究
对学校的建议苗族民俗风情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讲授人 南方圣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苗族的主要聚居地、民族歌舞和民间工艺。
2.理解苗族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
3.掌握苗族一些主要的节庆习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丰富的节庆习俗。
2.教学难点:绚丽多姿的服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讲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
运用多媒体显示:2011年5月8日(母亲节)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台北小巨蛋剧场举行演唱会的演出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后猜一猜:
画面中穿着民族服装的是谁?她穿着哪个民族的服饰?她是哪个民族?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宋祖英,苗族,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浓墨重彩的民族——苗族。
讲授新课——合作学习、探究新知。(37分钟)
一、浓墨重彩的民族——苗族
教师讲解: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后迁徙至长江中下游,现在主要聚居在贵州、云南、河南、广西等省区。由于苗族地域分布广泛,服饰和习俗差异较大,故被世人称为“红苗”、“白苗”、“花苗”、“长裙苗”等。
苗族人口数量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满、回,居第四位。
那么,苗族有哪些民俗风情?你知道吗?
让学生说说他所了解的一些苗族民俗风情,教师引入重点内容讲解:
(一)丰富的节庆习俗(15分钟)
要求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习苗族的主要传统节日。具体分为三个小组:
第一组:苗年的习俗;第二组:龙舟节的习俗;第三组:芦笙节的习俗。
教师适时巡视各小组讨论进展情况,必要时,对个别小组加以指导。
请每一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在学生代表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出苗年、龙舟节、芦笙节等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从而落实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1.苗年——秋后(各地过苗年的日期不甚统一,每年农历九、十月或十一月的卯(兔)、丑(牛)日举行,节期三天)、庆祝丰收,祭祀、盛装、踩鼓、斗牛、跳芦笙舞、“游方”等活动
2.龙舟节——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庆祝插秧胜利、预祝五谷丰登,盛装、龙舟比赛(献祭),对歌、跳芦笙舞等活动。
3.芦笙节——农历正月十八至二十日,人民祈祷、预祝丰收,跳芦笙舞。
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往往与传统的农业社会有关,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还有祭祀活
动……
(二)绚丽多姿的服饰(10分钟)
要求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习苗族的服饰。具体分为两个小组:
第一组:女性服饰特点
第二组:男性服饰特点
请每一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在学生代表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出苗族女性、男性服饰的主要特点,从而突破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狼人适合什么职业
1.女性服饰
(1)女装——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
(2)银饰——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2.男性服饰:简单
(三)独具匠心的工艺(5分钟)
让学生浏览苗族民间工艺品的精美图片,通过浏览图片使学生对苗族民间工艺有一个感性认识。
教师讲解:苗族民间工艺丰富,有蜡染、刺绣、银饰、织锦、挑花等多种类型。苗族的蜡染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除去蜡即现美丽花纹。
(四)古朴的民族歌舞(7分钟)
先让学生观看两个视频:1.苗族的飞歌;2.苗族的芦笙舞。
通过视频媒体形象展示给学生:苗族人民能歌善舞。
教师归纳讲解:
1.飞歌绿巨人2008攻略
2.芦笙舞:(1)民间众性芦笙舞;(2)竞赛性芦笙舞。
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苗族舞蹈除芦笙舞外,还有板凳舞、铜鼓舞等,但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课堂小结(2分钟)
采用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方式。首先由学生根据主板书的内容,积极思维,大胆总结。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我了解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从学生总结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以便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收获与体会(2分钟)
学乐器我来填:苗族女性的服饰很有特,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称。苗族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是__________,最为普遍的舞蹈是__________
拓展课业(1分钟)
五指联动:上网查苗族人的生活禁忌。
在苗年的头两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扫地;妇女
不做针线活;有的地区,妇女不做饭,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粪等等。
【板书设计】
一、浓墨重彩的民族——苗族
(一)丰富的节庆习俗
1.苗年 2.龙舟节 3.芦笙节
(二)绚丽多姿的服饰
1.女性服饰
(1)女装——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
(2)银饰——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2.男性服饰:简单
(三)独具匠心的工艺
(四)古朴的民族歌舞
1.飞歌 2.芦笙舞
苗族民俗风情安装itudou》说课稿
说课人 南方圣人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浙江教育厅组编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改新教材《旅游文化》项目三任务四苗族、纳西族、畲族民俗风情第一课时苗族民俗风情。
(一)说教材
项目三讲的是纯朴自然的民俗风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目前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差异大,可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项目三任务一、二、三已经讲了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的民俗风情,任务四讲的苗族、纳西族、畲族民俗风情,与前面内容存在承上启下的逻辑性联系,是对民俗风情的深入学习探讨,本节课讲第一课时苗族民俗风情。
通过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苗族的主要聚居地、民族歌舞和民间工艺,理解苗族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掌握苗族一些主要的节庆习俗。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丰富的节庆习俗”为教学重点,主要是因为旅游者认识一个民族往往从这个民族的节庆习俗开始;确定“绚丽多姿的服饰”为教学难点,主要是苗族服饰种类繁多,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清楚苗族服饰文化有一定难度,考虑到教学对象(学生)以前可能不了解苗族的服饰,对“苗族服饰文化”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
总有一种期待作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