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
2、我国的国宝——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 教材内容简介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单元;第三单元
课时;第三课时
片段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及探索古遗迹
(二) 片段说明
(三) 本课例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课文;《我国的国宝》截取的这个教学环节,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简介以及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的方式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处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嘻哈空 歌词
(四) 本课例是里水镇品德与社会示范公开课。
教材分析:
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我国的国宝,作为祖国文化有形的、综合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它们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产物,它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与祖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根一般的关系。教材主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自己的收获、发现和感受,体会中国古文明的辉煌及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引导学生透过历史遗迹探究背后的故事,引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树立保护古遗迹的意识。
教学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11岁,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
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但对中国古遗迹价值的认识及保护古遗迹的意识还不够,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正确的道路一步步前进。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欣赏更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图片、资料,生动的图片激活了学生情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生质疑时,引导学生思考、发挥自己的
520祝福语最温馨的话想象,让学生走近图片,走近秦始皇兵马俑,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习目标:
1、对我国的古代遗产有一些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知道古遗迹的价值。
3、引导学生透过历史遗迹探究其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对我国的古代遗产有一些了解,透过历史遗迹探究其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1、课前收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资料。
2、制作课件、录像。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说说你到过哪个地方旅游?(个别生回答)
2、师:正是这些闻名中外的景点,让我们着迷。同学们,在祖国的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这些遗迹全都是我国的国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究《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板书课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中有许多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三年级重阳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3、师:那么,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呢?(课件出示问题)
4、个别生答后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历史悠久
(2)历史艺术、科学角度具有突出价值
(3)还要经过世界文化遗产组织评审会的批准
5、师:可见,要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是非常难的。虽然很难,但是老师却可以自豪地告诉同学们,我们中国很多省份的古遗迹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导学过程:
活动(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知多少。
(1)师导入:同学们,你知道哪个省份有什么世界文化遗产呢? (学生说出p68页的某一些省份的世界文化遗产?)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遗迹在地图的什么位置?——教师相机在地图点出学生说的世界文化遗产。
(3)师导入:看来同学们对我们国家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可真不少!据统计,截止2006年,我国一共有23处世界文化遗产,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4)(出示23个省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视频)
(5)师导入: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学生谈观后感受:分别从数量多,影响
大、珍贵、价值高、自豪)
(6)小组交流会:同学们的感受可真多。老师知道大家课前也搜集了不少资料,在四人小组一起交流,好吗?
(7)指名学生介绍。
(8)师问:听了刚才这个同学对长城的介绍,你们还知道长城的其他资料吗?板书:长城
景甜回应背景说预设:学生1:我知道长城跨越了这些省市自治区:……
学生2:长城要建在高高的山上是因为……
学生3:长城城墙的顶部呈凹凸形是因为……
(9)师问:长城的砖块是怎样运上去的?tpm——主要靠人力搬上崇山峻岭
(10)师导入:是啊,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明珠,分布在各个省份,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我国一部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世界文化遗产。(课件:布达拉宫、故宫、丽江古城、西湖、颐和园、长城)
活动(二)、穿越历史,探索古遗迹。
(1)师导入:走进历史,2000年前的土地就在脚下。穿越历史,2000年前的兵马俑就在眼前。现在,请同学跟着老师回到2000多年前的历史长河中,置身其中,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板书:秦兵马俑
(2)(出示秦兵马俑的视频。)
(3)师导入:看了视频,你有什么体会(感受)?
生:(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兵马俑栩栩如生、当时人们的技艺了不起。)
(4)师:为什么秦始皇用那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
(5)师导入: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中国有如此辉煌的世界文化遗产,怎能不为此而自豪呢?板书:自豪 你们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吗?(请同学看p71 72内容,了解世界文化遗产背后故事)
(6)师导入:谁来说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7)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阅读72页的内容,出秦始皇的功劳。
过渡:除了气势磅薄的秦兵马俑和长城,在重庆市大足县有一个石窟艺术的圣殿——大足石刻。【课件出示图片】 板书:大足石刻
1、师:同学们请看:石刻图上的人在干什么?(学生交流与分享)
2师小结:【你真了不起,读懂了1300多年前人物的内心。】/ 【是呀,古人为我们做出了孝德的典范,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优良传统。】 / 【是呀,农家妇女是多么勤劳、淳朴!】
同学们,大足石刻是以古代人们的生活情景为雕刻内容的,一共有5万多尊石像,下面请同学欣赏其它图片。(出示课件)
3、生谈感受:你看了有什么感受?(预设生说——栩栩如生、雕刻技术高超)
4、师总结:对,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优秀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拓展升华,谈感受:
(1)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长城、秦兵马俑、大足石刻这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 【板书:… …】 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生:我知道长城背后的故事。我知道北京有故宫······
(2)师:是啊,我们祖国有如此瑰丽、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十分骄傲自豪,就让我们在《我是中国人》这首歌中尽情表达心中的激情吧!
附板书设计: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秦兵马俑 自豪
大足石刻
… …
《我国的国宝》教学反思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里水小学 邹淑敏
《我国的国宝》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中的第二个活动主题。我上这一课中的第一课时,这课时内容包括“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探索古遗迹”。我所上的这一节课虽然博得了专家及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但我却思绪万千,既为自己的成功之处高兴,又为自己的不足之处懊恼。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原则。
导入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带进课堂,使课堂与生活融为一体,孩子们感到亲切。《猜猜猜》的游戏寓教于乐,遵循儿童爱猜谜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在轻松、愉悦的操作活动中,既轻松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位置,又引发了他们的自豪之情。根据小学生偏重于直
观思维的特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图片、简介及秦兵马俑的视频则有力地冲击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深切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深刻体会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中秋节吉祥语
二、努力超越教材,活化教材,积极创设情境。
体现“多一点活动,少一点说教,多一点开放,少一点呆板”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让品德与社会课“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这一课时容量大,要在40分钟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努力整合教材。因此,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有关的资料,课中设计了“了解国宝—介绍国宝—讲国宝故事”这三个活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趣味,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线,以“孩子由不懂得欣赏国宝到喜欢,由对国宝有感知到发自内心的自豪的情感转变”为最终目的,通过播放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资料展示、教师的激情朗读、唱《中国人》等一系列情境创设,让学生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接受来自社会、大自然的美好信息,与世界上这些美好事物交流沟通,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之功效。
不足之处
课备得好,不等于上得好——努力加方法,才能上好课。这真是我们教师的金科玉律。虽然我精心设计了这一节课,但还是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一、上课过程中对教案关注过多,而对学生关注相对少了。
对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流程没达到熟练的程度,又怕自己处理不好课堂的生成,也怀疑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重重顾虑,让我时刻关注预先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的多样性。再周密的教学设计,也不能预测到学生的全部,不应以教师的思维来固定出一个标准答案。教学中,我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维的同时,善于发现、捕捉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去急中生智、去巧妙的调控学情,进行课堂教学的再设计。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爆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亮点”。
二、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本课时教学容量大,我在教学时只顾及完成教学内容而忽略了以点代面的科学教法,有些知识只是点到就止,导致学生的情感挖掘不深。如果我在课堂教学中,以“长城或秦兵马
俑”这个点带动“所有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这个面;如果我在进行“讲国宝故事”,把活动与学生的情感有机整合,那这节课会更精彩。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延伸整合,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在本课教学中,这一点也是我做不到位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