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旅游从业者岗位能力提升的策略
浅谈乡村旅游从业者岗位能力提升的策略
作者:王 佳
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5期
盗贼开锁攻略    王 佳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辽宁沈阳 110148)[
党员个人自我评价    作者简介:王佳(1983- ),女,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的教学与研究。]
    摘 要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实现整合乡村资源,提升乡村风貌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手段。文章从沈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在职业教育对旅游从业者岗位能力提升的视角下,分析了行业需求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旅游人才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沈阳;乡村;乡村旅游;岗位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5-148-02 
    1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1    乡村旅游概况
    1.1.1    乡村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域内,利用其独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科学规划、设计,为城市人们展现乡村自然山水、乡村村落、乡村生产生活和乡村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旅游活动。
    1.1.2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
    乡村旅游从初始阶段的观光旅游形式兴起,主要以贵族阶层到近郊农场的度假的旅游活动为主,该阶段产品类型单一,规模小,以短途短期旅游为主;进而发展至体验发展阶段,以专业性的休闲农场、庄园等生活环境体验为代表,该阶段产品依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的普及,乡村旅游产品具有类型多样化,规模产业化的特点;现阶段为文化成熟阶段,从单纯的乡村旅游活动向乡村旅游文化活动过渡,拓展出体验式、操作式等具有高参与度的旅游产品,乡村旅游功能更多元化、品质化,可满足高层次旅游者需求,涌现出诸多个性化旅游产品。
    1.1.3    乡村旅游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国家部署乡村振兴战略,陆续发布若干文件和计划,旨在提升农村经济环境,提升农民就业层次,依托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2016年辽宁省旅游局正式对外提出“1234 ”工程计划,辽宁省乡村旅游提升与精准扶贫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核心内容为打造10 个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县、20 个旅游特乡镇、30 个旅游发展示范村和4个“10 项”,其中包括10 个乡村度假地、10 个精品民宿、10 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10 个省级乡村旅游购物集市。
    2018年中央文件公布了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中要求进一步实施休闲农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提高农民就业水平。
    1.2    乡村发展现状
    沈阳市位于东北亚地理中心,辽宁省省会,所辖乡镇幅员辽阔、民族特突出,具有开发乡村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整合乡村资源、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可满足城镇居民返璞归林的愿望。既丰富了沈阳旅游的内涵,又可提高农民收入。
    1.2.1    乡村旅游资源条件解析
物竞天择
    我市的乡村旅游类型整体概括为两种类别,一种是乡村景观旅游模式,包括以山、河、湖、森林、农田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和以乡村街道、集市、遗迹、村民为代表的乡村村落风貌;另一种是乡村社会
文化旅游模式,包括以乡村生产活动、节庆娱乐活动为代表的乡村生活风情和以人文社会、节庆文化、民俗餐饮等为代表的乡村文化。两类乡村旅游资源合计129 处,其中民俗风情类11 处、农村生活体验类37 处、自然资源类59 处、历史遗迹类22 处。综上所述,沈阳的乡村旅游资源种类多样,以自然资源类和农村生活体验类为主,不乏优质旅游资源,具备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行条件。
    我市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内密外疏”的格局,以新民、辽中、法库、康平为代表的环沈阳市的区域,道路建设密度较疏,城区格局呈现“东密西疏”的布局。因目前的住宿形式主要以农家乐形式为主,该形式严重依托于交通道路的通畅程度,而路网疏密程度差异较大,将影响整体的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
    另外,我市的乡村旅游还面临着需求和供给不匹配的困境,首先在具备丰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没有做出当地的特,缺乏个性冲击,与其他地区同类资源同质化;其次,资源分布不均匀,各景区分散布局,没有景区与景区间的联动,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模式;最后,缺少个性化发展规划,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在各地间乡村旅游形式相近的环境下,只有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开拓市场。
    1.2.2    乡村旅游体系规划
    沈阳乡村旅游体系的建设可从文化体系入手,根据所辖地域的乡土文化特征,梳理出与其他地域的文化差异,开展差异化发展模式,错位竞争,打造健康、绿的品牌产业生态。此外,建立符合长期
发展规划,可操作的阶段目标,以点带面,先期打造典型乡村旅游试点单位,不断完善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在具备示范资质后,全面推广,并顺势培育品牌,以达到区域乡村旅游的全面整体提升的目的。
    乡村旅游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发挥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仅要有政府的政策、资金的扶持,还需要突显村民的主体地位。首先,利用城市人口红利,打造以生态农家乐为主的休闲度假型旅游产业,为农民创收;其次,依靠沈阳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开展文化型乡村旅游、教育型乡村旅游;最后,构建具备创新能力的特型乡村旅游文化产品,以点带面形成区域联动,辐射地区的乡村旅游生态圈。
    2    乡村旅游从业者岗位技能水平分析
    2.1    乡村旅游从业者概况
    目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城市务工回归农村人员,另一类是从传统农业生产转型人员,两类人员都是从事技术层次较低、知识含量有限的工种,综合素质不高,更谈不上旅游服务技能,这些从业人员,无法满足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多领域多渠道融合发展需求。总体来说,掌握旅游管理知识,具备优质服务的专业性旅游人才极度匮乏。尤其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中老年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数量的比例增大,留在家乡就业的青壮年农民人数比例更加
稀少,而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总数的7.4 %,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依赖农村劳动力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2    乡村旅游从业者岗位技能水平分析
    2.2.1    乡村旅游从业者岗位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东北9省    我国乡村旅游从业者主要从事的工作类型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从事一线服务岗位的工作,比如餐饮服务员、保洁人员等,此类从业者收入偏低,工作时间较长,待遇没有保障,在业内竞争力很弱,基本处于社会底层;第二类是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经营者,直接将自家的住宅改变使用性质,从事游客的住宿餐饮接待活动,收入有大幅提高,但受限于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能力,经营规模较小,提供服务的员工基本是家庭成员的组合,接待水平有限;第三类是受聘于旅游企业的专业人士,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收入较高,但这类专业人士在乡村旅游企业中所占比例极低,同时也存在专业人才流失的现象。
    2.2.2    硬件设施投入与人才供给不匹配
    随着乡村旅游硬件设施的投入增多,乡村旅游的文化产品和体验项目都得到了开发,乡村旅游的硬件设施都有了长足的改善,但相较于政府有力的资金投入,人才的匮乏日渐明显,比较突出的人才需电脑变慢
求有特农产品开发人才、乡村文化体验形式创新型人才等,因人才的缺失导致乡村旅游市场无法跟随市场的走向而变化,旅游产品创新不足、接待能力和水平有限,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发展。
    以农家民宿为例,每年需要从业者高达百万人次,行业扩张的速度带来了极速膨胀的用人需求,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服务形式需求旺盛,由此,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投资领域将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电商等方面倾斜,对优质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
    2.2.3    针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专业性再教育的不足
    目前针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设计面不够广泛,培训的项目有限,针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缺乏,很难匹配到适合新生代农民的转型培育项目,乡村基层组织缺乏与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意识,没有校企合作定制乡村旅游服务专业性人才。在政府给与新生代农民相关职业再教育扶持的大背景下,基层组织缺乏统筹规划意识,缺失吸引新生代农民学习职业技能的手段,导致整体的乡村旅游劳动力的职业能力提升缓慢。
    3    乡村旅游从业者岗位技能提升的策略
    3.1    通过组建人力资源库,制定职业技能服务标准等手段,促进岗位技能提升
    参照沈阳乡村旅游发展的宏观目标,结合旅游行业服务标准,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机制;根据从业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专业特长组建人力资源库;根据当地所需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行业岗位,有的放矢的进行在岗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3.2    通过与高校合作,运用“学徒制”培养方式培育高端人才
    我市旅游院校结合市场需要,以乡村“旅游+”的视角,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增加乡村旅游项目相关课程,以职业院校为代表的专业教师能够开展乡村旅游管理为项目理论的课题研究,并与企业加强合作,参与旅游企业的运营管理,将教学研究设立在乡村旅游建设的第一线上。运用“学徒制”培养模式,让在校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取乡村旅游的第一手资料,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吸引并支持高校毕业生利用专业所长,应用到实践中去,成长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3.3    政府主导针对新生代农民的技能专项培训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
    依靠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地方政府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增加针对新生代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在“旅游+”的视角下,培养乡村旅游紧缺的旅游+文创、旅游+教育、旅游+养老等模式的经营服务人才。培训项目要具备可持续性、有计划性的特点,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乡村旅游文化市场,使新生代农民具有一技之长,安心服务与乡村旅游项目。
ad提莫出装
    政府还可出台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加专项技能培训,引导他们从事电子商务,文创等项目的创新创业,培训内容做到精细化、具体化,有实际应用价值,培训范围扩大到所有基层服务人员,以此推动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3.4    高职教育对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方式
    (1)以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为本位,定位培养高质素的技能型旅游人才,从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培养服务接待、产品推广、活动策划的岗位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