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攻坚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文言文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
(《吕氏春秋·察今》)
注①遽:急忙,立刻。②契:用刀刻(记号)。③惑:愚蠢,糊涂。[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________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
(3)求剑若此________
[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
A.看风使舵
B.见机行事
C.随机应变
D.墨守成规
[3]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失落的宝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C.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2. 课内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ù yì)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
n qiān),__________。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2]把画横线的地方按原文填空。
[3]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选择带线字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伯牙鼓琴
①乐器( ) ②弹奏( ) ③发动( )
(2)洋洋乎若江河
①如果( ) ②好像( ) ③你( )
(3)志在流水
①志向( ) ②记住( ) ③记号( )
(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①足够( ) ②值得( ) ③脚( )
2.解释带线字的意思。
(1)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
(2)巍巍乎若泰山( )
(3)少选之间( )
(4)洋洋乎若江河( )
(5)伯牙破琴绝弦(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动词写出了伯牙___________的心情。5.现在,人们常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外文言文阅读。
性缓
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①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②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注释)①恐:担心②遽:(jù)立即,匆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见人裳尾为火所烧(____)①为了②因为③被
(2)欲言恐君性急(____)①欲望②想要③贪欲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见之已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之道
B.吾欲之南海
C.皮之不存
D.人非生而知之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道君性急,果然。
梦见孩子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古文阅读。
陈晋之读书法①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④良为得法⑤云。⑥
(注释)①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④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⑤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⑥云:语气词。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画一处)
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岁计有余者岁:_____________
(2)然旋读旋忘旋: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良为得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舍③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④?”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⑤。”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⑥之,元方入门不顾⑦。
注释:①期,约定。②日中,正午时分。③舍:舍弃,抛弃。④不,通“否”。⑤委:丢下,舍弃。⑥引:拉。⑦顾:回头看。
[1]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去:离开乃:就,于是
B.去:去掉乃:才
C.去:离开乃:才
D.去:去掉乃:就,于是
[2]选出下列句子意思正确解释。
(1)待君久不至,已去。(_____)
A.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B.您等了我父亲很久他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C.我父亲没有等您,已经离开了。
D.我父亲等了您不久,已经离开了。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____)
A.朋友感到生气,下了车想去拉扯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B.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花露水品牌C.朋友感到高兴,下了车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D.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扯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
A.和别人相约同行,却相互推诿后离开了。
B.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C.和别人相约同行,却和其他人先离开了。
D.和别人相约同行,却委托别人来,自己先离开了。
[3]选一选,在括号中填上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动物的启示发明10个
A.陈太丘的朋友 B.元方 C.陈太丘
(1)(________)过中不至
(2)(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4]《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_______和________两个人,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_聪明、勇敢、识礼、有节,__________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的性格特点。
7. 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
2.请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 A.拜见 B.到
(2)甚聪惠() A.好处 B.同“慧”,智慧
(3)儿应声答曰() A.叫做 B.说
3.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对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_________)其父,为(__________)设果。
是_____为______设果。
[2]“惠”同“_____ ”,“甚聪惠”是说杨氏之子_______ ,从文中“_______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_____________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 曰:___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_____ 闻:____________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文言文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1]把文言文补充完整。
[2]解释加点的词。汗蒸
(1)誉之曰(_____)(2)于物无不陷也(_____)
(3)吾矛之利(_____)(4)弗能应也(_____)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之后再夸大其词。
B.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C.做生意不能同时卖两种东西。
10. 阅读短文。
不能与不为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梦不再单纯总是乱纷纷是什么歌[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太山以超北海超:越过,跳过。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尊敬,敬重。
C.为不用明焉明:明亮。
D.天下可运于掌运:转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B.为长者折枝/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C.而功不至于百姓者/舍瑟而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