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原文、解释、练习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原⽂、解释、练习
资料内容预览
01.《世说新语》两则
谢太傅寒雪⽇内集(把家⾥⼈聚集在⼀起),与⼉⼥讲论⽂义(⽂章的义理)。俄⽽(不久,⼀会⼉)雪骤(急),公欣然⽈:“⽩雪纷纷何所似?”兄⼦胡⼉⽈:“撒盐空中差(⼤体)可拟(相⽐)。”兄⼥⽈:“未若柳絮因(乘,趁)风起。”公⼤笑乐。即公⼤兄⽆奕⼥,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注⾳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
2. 翻译
俄⽽雪骤,公欣然⽈:“⽩雪纷纷何所似?
3. 读了这篇⽂章,你觉得谢道韫和胡⼉谁的⽐喻更好呢,为什么?
4. 你能不能说出⼀句⽤⽐喻来描写雪的诗呢?
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笑”等词语,营造了⼀种怎样的家庭⽓氛?
答案
1.xù nǐ fǒu zhòu
2.⼀会⼉,雪下得紧了,太傅⾼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雪像什么呢?”
3.谢道韫,因为谢道韫把雪⽐作柳絮,形象地描绘出了雪花随风飘舞的样⼦,除了形似更兼神似。
4.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雪花⼤如席,⽚⽚吹落轩辕台。--李⽩《北风⾏》
5.融洽、欢快、轻松(可任选其⼀)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约定)⾏,期⽇中,过中不⾄,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才)⾄。元⽅时年七岁,门外戏(嬉戏)。客问元⽅:“尊君在不(同“否”)?”答⽈:“待君久不⾄,已去。”友⼈便怒:“⾮⼈哉!与⼈期⾏,相委(舍弃)⽽去。”元⽅⽈:“君与家君期⽇中。⽇中不⾄,则是⽆信;对⼦骂⽗,
则是⽆礼。”友⼈惭,下车引(拉,牵拉)之,元⽅⼊门不顾(回头看)。
⼀、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与友期⾏()(2)去后乃⾄()
(3)相委⽽去()(4)下车引之()
⼆、理解与思考
微博阅读
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2.“友⼈惭”的原因是什么?(可⽤原⽂语句回答)(1分)
3.通过读⽂可知元⽅是个怎样的孩⼦?你如何评价元⽅的“⼊门不顾”?(2分)
4.学习本⽂,你明⽩了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
⼀、(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
⼆、
1.君:对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亲的⼀种尊称。
家君:对⼈称⾃⼰的⽗亲,谦词。
2.“⽇中不⾄,则是⽆信;对⼦骂⽗,则是⽆礼。”或:⾔⽽⽆信,待⼈⽆礼。
3.我认为元芳是个聪明勇敢的孩⼦。评价:我认为元芳⼊门不顾是对的,友⼈⽆信⽆礼;我认为元芳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友⼈”已经承认了错误,⽽且对⽅是长辈,这样做不礼貌。
4.为⼈处理,待⼈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的尊重。(⾔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统⼀)
02.《论语》⼗⼆章
⼦⽈:“学⽽时习(按时温习)之,不亦说(同“悦”,愉快)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恼怒),不亦君⼦(指有才德的⼈)乎?”——《学⽽》
曾⼦⽈:“吾⽇(每天)三省(多次进⾏⾃我检查)吾⾝:为⼈谋(替⼈谋划事情)⽽不忠(竭尽⾃⼰的⼼⼒)乎?与朋友交⽽不信(诚信)乎?传(传授,指⽼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
⼦⽈:“吾⼗有(同“⼜” ,⽤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五⽽志于学,三⼗⽽⽴(⽴⾝,指能有所成就),四⼗⽽不惑(迷惑,疑惑),五⼗⽽知天命(上天的意旨),六⼗⽽⽿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从⼼所欲,不逾(越过)矩(法度)。”——《为政》
⼦⽈:“温(温习,复习)故(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为(做,当)师矣。”——《为政》
⼦⽈:“学⽽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所适从),思⽽不学则殆(疑惑)。”——《为政》
⼦⽈:“贤哉,回也!⼀箪(古代盛饭⽤的圆形⽵器)⾷,⼀瓢饮,在陋巷,⼈不堪(能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知之者( ……的⼈)不如好(喜爱,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快乐)之者。”——《雍也》
⼦⽈:“饭(吃)疏⾷饮⽔,曲肱(胳膊)⽽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富且贵,于(对,对于)我如浮云。”——《述⽽》小学生环境保护作文
⼦⽈:“三⼈⾏(⾛路),必有我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择其善者(好的⽅⾯,优点)⽽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述⽽》
吴昊宸个人资料⼦在川上(河边)⽈:“逝(往、离去)者如斯(代词,这,指河⽔)夫,不舍(舍弃、放弃)昼夜。”——《⼦罕》
⼦⽈:“三军(指军队)可夺帅也,匹夫(这⾥泛指平民百姓)不可夺志也。”——《⼦罕》红烧鱼块
⼦夏⽈:“博学⽽笃(坚定)志,切(恳切)问⽽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张》
⼀、⽂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__的经典著作之⼀,由孔⼦的弟⼦及再传弟⼦编撰⽽成。它以 _____体为主,记录了孔⼦及其弟⼦⾔⾏。
《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并称“四书”。共⼆⼗篇。
2.孔⼦(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____,字_______ ,_______ 时期 _______⼈,春秋末期的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 思想的创始⼈。相传他有弟⼦三千,贤者七⼗⼆⼈。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_______”,战国时期儒家代表⼈物孟⼦与孔⼦并称“_______”。⼆、通假字
1.不亦说乎 _______通_______ ,意思是_______
2.吾⼗有五⽽志于学 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
三、古今异义词语
1.学⽽时习之(时,古义:_____;今义:_______。习,古义:_______;今义:____)
2.吾⽇三省吾⾝(⽇,古义:_______;今义: _______。三,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3.温故⽽知新(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4.择其善者⽽从之(善者,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从,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
5.可以为师矣(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四、⼀词多义
1.为:为⼈谋⽽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不知⽽不愠()
温故⽽知新()
五、词语活⽤归类
1. 学⽽时习之()
2.吾⽇三省吾⾝()
2.吾⽇三省吾⾝()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饮⽔()
6.温故⽽知新()()
六、成语归类(写出⽂中成语,⾄少五个)
七、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不了解⾃⼰、误解⾃⼰时,孔⼦提出不要焦虑:
5.孔⼦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尚品质的句⼦:
6.孔⼦在《述⽽》篇中论述君⼦对富贵的正确态度:
7.唐太宗有⼀句名⾔“以⼈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的话:答案
参考答案:
⼀、⽂学常识填空
1.儒家语录体《⼤学》《中庸》《孟⼦》
2.丘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圣⼈” “孔孟”
⼆、通假字
1. 说同 “悦” ,愉快。
2. 有同“⼜”,⽤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
三、古今异义词语如何下载电影到手机
1. 时,古义:按⼀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 ⽇,古义:每天;今义:⼀⽇。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 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的
4. 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四、⼀词多义
1.为:替成为,做
2.⽽:转折连词,却顺承连词,不译
五、词语活⽤归类
1.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名词作状语,每天
3.动词活⽤为名词,⽼师传授的知识
4.好:形容词活⽤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为动词,以……为乐。从此心中永远有个你
5.名词活⽤为动词,吃饭
6.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六、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从
4.三⼈⾏,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瓢饮
七、1、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2、三⼈⾏必有我师焉。
3、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4、⼈不知⽽不愠,不亦君⼦乎。
5、箪⾷,⼀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03.《诫⼦书》
夫(助词,⽤于句⾸,表⽰发端。)君⼦之⾏,静(摒除杂念与⼲扰,宁静专⼀。)以(连词,表⽰后者是前者的⽬的。)修⾝,俭以养德。⾮淡泊(内⼼恬淡,不慕名利。)⽆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宁静⽆以致远(达到远⼤⽬标。致,达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增长才⼲。),⾮志⽆以成学。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则不能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则不能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迅速逝去。驰,疾⾏,指迅速逝去。
),意与⽇去(意志随同岁⽉⽽消失。),遂成枯落(凋落、衰残,⽐喻⼈年⽼志衰,没有⽤处。),多不接世(⼤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住的陋室。),将复何及(⼜怎么来得及。)!
⼀、划分节奏(4分)
1、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
2、⾮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解释(24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