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子书 ________
②非宁静无以朝鲜和韩国致远________
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年有多少天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汝①人识字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父趣⑦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②累世:连续几代。③搦管:拿毛笔。④辄:就。⑤具币:准备钱币。⑥治状:写请柬。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汝有田翁/不昼夜
B.告其父曰/心似箭
C.其父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
D.久之成/尊君在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错的单机游戏天 下 姓 字 多 矣 奈 何 姓 万 自 晨 起 至 今 才 完 五 百 画 也
(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上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 
野有麦场________
②一狼去________
(3)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4)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狼狡诈本性的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  , 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选自《狼三则》其三)
(注释)①行室:临时搭盖的住所。
(1)(甲)(乙)两文都选自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野有麦场________
②令不可 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4)(甲)(乙)两文中的屠夫都是________、________的人。狼虽然凶残,但(乙)文中屠夫却以一把“________”的小刀,最终以“________”(方法)战胜了它。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韩氏城新城,十五日而成。段乔为司空  , 有一县后二日,段乔执其变而囚之。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高曰:“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子高曰:“诺。”乃见段乔。自扶而上城。子高左右望曰:“美哉城乎!一大功矣,予必有厚赏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能无有罪戮者,未有也。”子高出,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
(注释)①城:修筑城墙。②段乔:战国时韩国大臣,③司空;官名,主管建筑工程。④后:拖延。⑤封人:管理疆界的官。
话剧社要排演这个《吕氏春秋》中的故事,请完成相关任务。
(1)疏通词义。
①积累迁移法:
由《陈太丘友期行》中“期”的积累,迁移可知选文中“期十五日而成”的“期”是          之意。
②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可推测选文中“段乔执其吏而囚之”的“囚”是          之意。
③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的相关义项,“未尝有也”中“尝”的意思是            , “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中的“使”的意思是          。(填序号)
尝:①品尝;②试探;③曾经    使:①假若;②旅造;③出使
(2)疏通句意(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美哉城乎!一大功矣,子必有厚赏矣!
(3)表情要恰当。
    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高曰(表情甲):“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
    子高曰(表情乙):“诺。”
A愤怒    B.急切    C.得意    D.镇定
①表情甲选择            , 因为         
②表情乙选择            , 因为          何鸿燊家族
(4)请帮助小华同学解答看完排演后的困惑。
小华:我好像没看懂啊!段乔为什么最终释放了那个被囚禁的官员?
我:这得益于封人子高精妙的劝说艺术:         
6.课内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夫君子之(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与时驰(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是一种体裁,它与“记”“表”“志”均为古代常见的文体,属于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
B.“静”是一个核心词语,“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则是其反面表现。
C.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立志”,一个是“学习”。
D.本文最后一句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样含有惜时之意。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   
(2)文中包含“志当存高远”这一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 。   
(3)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字词。 
①非宁静无以远: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性: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你有什么启发?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诸葛亮,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三人  , 必有我师雪的成语
B.夫须静也/非志无以成
C.淫慢则不能精/精图治
D.与日去/暇甚
(3)全文的论述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展开的。   
(4)“年与时  , 意与日”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5)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9.课外阅读 
橘树
    陕西刘公,为兴化令  , 有道士来献盆树,视之,则小橘,细才如指,弗受。刘有幼
女,时六七岁,适值初度。道士云: 此不足供大人清玩,聊祝女公子福寿耳。乃受之。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房,朝夕护之惟恐伤。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简装将行,以橘重赘,谋弃之。女抱树娇啼。家人绐之曰: 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涕始止。又恐为大力者负之而去,立视家人移栽墀下,乃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