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中国油烟机十大名牌
一、文言文
1.课外文言文阅读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陛:宫殿台阶。③雨(yù):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饱而知人饥 / 晓者亦舍然大喜
B.雨雪三日不霁 / 切问近思
C.婴之古之贤君 / 有而传之者
世界上国土面积排名
D.而知人之寒 / 故而知新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  被  狐  白  之  裘  坐  堂  侧  陛 晏  子  入  见  立  有  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五大名窑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韩氏城新城,十五日而成。段乔为司空  , 有一县后二日,段乔执其变而囚之。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高曰:“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子高曰:“诺。”乃见段乔。自扶而上城。子高左右望曰:“美哉城乎!一大功矣,予必有厚赏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能无有罪戮者,未有也。”子高出,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
(注释)①城:修筑城墙。②段乔:战国时韩国大臣,③司空;官名,主管建筑工程。④后:拖延。⑤封人:管理疆界的官。
话剧社要排演这个《吕氏春秋》中的故事,请完成相关任务。
(1)疏通词义。
①积累迁移法:
由《陈太丘友期行》中“期”的积累,迁移可知选文中“期十五日而成”的“期”是          之意。
②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可推测选文中“段乔执其吏而囚之”的“囚”是          之意。
③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的相关义项,“未尝有也”中“尝”的意思是            , “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中的“使”的意思是          。(填序号)
尝:①品尝;②试探;③曾经    使:①假若;②旅造;③出使
(2)疏通句意(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美哉城乎!一大功矣,子必有厚赏矣!
(3)表情要恰当。
    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高曰(表情甲):“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
    子高曰(表情乙):“诺。”
A愤怒    B.急切    C.得意    D.镇定
①表情甲选择            , 因为         
②表情乙选择            , 因为         
(4)请帮助小华同学解答看完排演后的困惑。
小华:我好像没看懂啊!段乔为什么最终释放了那个被囚禁的官员?
我:这得益于封人子高精妙的劝说艺术:         
3.课外阅读 
蔡洪赴洛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  , 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  ,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仓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  ,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蔡洪:字叔开,三国时吴人,吴亡入晋,有才名。②仄陋:同“侧陋”,指出身卑微。③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吴人,西晋灭吴,所以这样说。④盈:满,满满的。⑤璧:圆形的玉。⑥常:通常的、固定的。⑦邑:城市、县。⑧苗裔:后裔、后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采俊于岩穴/哉,回也
B.国之余/处亡气
C.有何异才而应举/逝者如
D.必常处/将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3)选文中的蔡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陈元方,面对无礼的刁难都能有力回应。请分析两人的回应方式有什么不同?   
4.课内文言文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志(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远(________)③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又作“戒”,劝解、劝勉之意。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解、劝勉的信。
B.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C.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紧密联系在一起,告诚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D.本文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家。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蒲松龄,世称________,清代文学家。   
(2)与“屠乃奔倚其下”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恐前后受
B.场主积薪
C.一狼洞
D.意将隧入以攻后也。
(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的意思。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请至少说出三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  , 失辔  , 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
选自《说苑》
①闵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②御:驾驶(马车)。③失辔:绳从手里掉下来。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今汝我  欺________
②母by2 我知道四子寒  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
(3)本文表现了闵子骞________和________的品质。   
7.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  , 到西河美稷  ,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
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  ,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________
②相而去   ________
③及事   ________
④须乃入  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止野亭        其一犬坐
B.计日告          而两狼并驱如故
C.相委去          人不知不愠
D.去后至          屠奔倚其下
暑假安排
(3)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生请多指教今日开播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其为人若此。
(4)请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限断三处)。 
行 部 既 还 先 期 一 日 伋 为 违 信 于 诸 儿 遂 止 于 野 亭
(5)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
文侧重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放翁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  , 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  , 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注释:①才锐,才思敏捷。②简束,约束和管教。③恭谨,恭敬、谨慎。④药石,良药。
(1)要想拥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力,我们应践行《放翁家训》中的(  )           
A.常加简束
B.志趣自成
C.宽厚恭谨
D.熟读经学
(2)下列语言材料,与文中“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这句话的内涵无关联的一项是(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