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中考实心球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堕落签名
1. 良渚文化遗址范围广阔,内涵丰富。其中,在反山墓葬、瑶山祭坛和莫角山土筑金字塔等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玉礼器。在玉架山、茅山等遗址的墓葬中,出土遗物多为普通家居生活用陶制器皿、耘田器、刀、石犁等石质工具等。由此可见,良渚文化时期(  )
①小农经济产生    ②北麦南稻格局形成  ③权贵阶层出现    ④出现社会分工现象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反山墓葬、瑶山祭坛和莫角山土筑金字塔等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玉礼器。在玉架山、茅山等遗址的墓葬中,出土遗物多为普通家居生活用陶制器皿、
耘田器、刀、石犁等石质工具等。”可知,良渚文化时期墓葬的规模和陪葬品的多少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的现象,部落中已出现了权贵阶层,③项正确;出现了社会分工现象,④项正确;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时期,①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北麦南稻格局形成的信息,②项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 24号球衣是谁穿的韩非子被认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中提出:“韩非关于实行‘法治’的理论要比前期法家更系统更深入。”下列属于韩非子思想的是(  )
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③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④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即赏罚平等,属于韩非子的思想,
①正确;“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即人们学习知识的内容只限于朝廷的法令(秦律),整个社会除文吏外,不具备文字能力的人要学习文字,只能向政府官员学习,是韩非子的思想,②正确。①②正确,A项正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即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此说法是商鞅提出的,③错误,排除B项;“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是指推崇礼制而又尊重贤人,就可以在天下称王,重视法治而又爱护人民,就可以在诸侯中称霸,是荀子的思想,④错误。③④错误,排除C项;③④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3. 汉文帝即位之初,首先在淮南国推行“易侯邑”政策,不久又发布“令列侯之国”诏,使淮南王舅父赵兼远离淮南而就国周阳。继而又在齐国推行同样政策,使齐哀王舅父驷均和齐悼惠王十子都离开齐国,分别居于济北、济南二郡。这些举措(  )
A. 直接引发吴、楚等七国之乱    B. 为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提供了借鉴
C. 扩大了诸侯王国的势力范围    D. 埋下了东汉地方豪强割据的隐患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汉文帝通过“易侯邑”、“令列侯之国”诏等措施使地方诸侯的亲信子弟都远离本诸侯国,这就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势力,从而为后来汉武帝推行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的推恩令提供了借鉴,B项正确;这些举措没有解决王国问题,因此也没有缓和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间接引发吴、楚等七国之乱,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诸侯王国的势力范围,排除AC项;“易侯邑”政策、“令列侯之国”诏削弱了地方势力,东汉地方豪强割据是由于地方政府实力大幅度削弱,排除D项。故选B项。
4. 下图是明朝的官员考核制度示意图。图中“▲”应为(  )
A. 朝觐考察    B. 巡行考察    C. 大计    D. 上计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朝考核官员包括考察和考满,在考察中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所以图中“▲”应为朝觐考察,A项正确;巡行考察是在隋唐时期,排除B项;大计是清朝时期,排除C项;上计是秦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青年节放假半天是法定假吗5. 据《清代前中期人口数量及增长率的辩析与重估》记载:乾隆六年(看韩剧1741年),中国人口约143亿,乾隆七年(1742年)约160亿,年增长率高达114%,乾隆四十年(1775年),人口大约265亿,年增长率高达197%。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的原因有(  )
psp经典游戏①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    ②《本草纲目》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
③高产粮食作物玉米和甘薯的推广种植    ④康熙和雍正以来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代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使得高产粮食作物玉米和甘薯得到推广种植以及康熙和雍正以来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特别是康熙帝时为了缓和社会危机,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颁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法令,即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常额,今后新生人口可不缴纳丁税,促进了人口的增长,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②表述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6. 1864年,英国人波特·史密斯在汉口建立了湖北第一家教会医院。1865年,《中外新闻七日录》报道:“英国士勿医生(传教士)在汉口设立医院,踵门求医者源源而来。”1867年,《北华捷报》称赞道:“几乎所有社会阶层的人都愿意前来寻求建议,……我们认为,
数量如此之多的女性病人,是击败对外国人、外国医学和外科手术偏见的证据之一。”据此可知(  )
A. 社会各阶层人士都认可西医    B. 西医在洋务运动时传入中国
C. 传教士以治病救人为其宗旨    D. 西学东渐促进口岸风气开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英国士勿医生(传教士)在汉口设立医院,踵门求医者源源而来。”“几乎所有社会阶层的人都愿意前来寻求建议,……我们认为,数量如此之多的女性病人,是击败对外国人、外国医学和外科手术偏见的证据之一。”可见近代通商口岸已经出现西医,并且接受西医的人数众多,反映出西学东渐促进口岸风气开化,D项正确;“社会各阶层人士都认可西医 ”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西医传入中国的时间,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西学东渐促进口岸风气开化,并非是传教士以治病救人为其宗旨,排除C项。故选D项。
7. 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此后他还指出:近代西方社会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民族主义。这些思想(  )
A. 使华夏民族认同感开始形成    B. 为维新变法营造了舆论氛围
C. 抵制了西方殖民者文化侵略    D. 激发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近代西方民主民族思想的广泛传播,梁启超提出和使用“中华民族”一词,这激发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发展,D项正确;华夏民族认同感在此之前就已出现,排除A项;维新变法运动早已失败,排除B项;梁启超使用“中华民族”一词,激发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未体现抵制西方殖民者文化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
8. 《申报》在评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某场战役时,出现了这些关键词:“1937年”、“国共合作
”、“三位将军殉国”、“历时近一个月”、“歼灭日军2万余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该战役最可能是(  )
A. 忻口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淞沪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保卫太原的中心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A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首次胜利,排除B项;淞沪会战属于下面战场,与共产党无关,排除C项;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排除D项。故选A项。
9. 中共中央发出的《复电》指出:“不但土地、山林、水利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大规模的森林及水利工程不能分配者由政府管理。此外,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
这次(  )
A. 满足了赣南、闽西农民对土地的渴望    B. 巩固和发展了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适应了解放战争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D. 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推行的,C项正确;材料未明确涉及赣南、闽西地区,排除A项;巩固和发展了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题干时期不符,排除B项;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的是1950-1952年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9789月,视察东北三省以及唐山和天津等地时谈到:“从现在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现同志提出的、周恩来同志宣布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现在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是真正的高举。下这样大的决心,切实加速前进的步伐,是最好的高举。离开这些,是形式主义的高举,是假的高举。”这一谈话(  )
A. 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    B. 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 强调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D.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从现在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现同志提出的、周恩来同志宣布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现在中央提出的方针、政策是真正的高举。下这样大的决心,切实加速前进的步伐,是最好的高举。离开这些,是形式主义的高举,是假的高举。”可见主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的反思,强调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排除A项;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排除B项;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排除D项。故选C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