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08期109
祝三八节的经典语>央吉玛艺术纵横
马勒《大地之歌》的中国因素
刘宜斌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昆明市,650000
《大地之歌》作为一部以中国唐诗为文学基础的声乐交响作品,其中某些音乐主题的创作必然会体现出作曲家所理解或追求的“中国(或东方)风格”。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调式基础是“五声调式”(包括“五声性的六声、七声调式”),这在我国民间音乐以及近代专业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中被广泛运用。在《大地之歌》这部作品中,马勒尝试把五声调式或其某些因素,运用到了音乐主题的创作中,这种“中国因素”主要体现在五声调式主题的运用、五声音组动机的运用,以及具有五声特点的七声自然调式主题的运用等几个方面。
一、创作背景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是19世纪末最后的浪漫派的代表。他的作品主要是交响
曲和艺术歌曲,并且二者相互融合。他曾创作了九部交响曲(第十部未完成),其中有六部加入人声,其他三部交响曲则或多或少的嵌入他歌曲的旋律。他一生共创作了56首歌曲(包括《大地之歌》中的6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作为德奥交响音乐的伟大作曲家和最后继承者,马勒积极地发展了晚期浪漫主义的传统,并将自己善感的心绪、无尽的激情以及对自然、爱情、死亡的种种感悟都寄托在音乐创作之中,将交响乐创作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顶峰。
马勒在《大地之歌》中它厌世、逃避的情绪达到了极致。据说马勒的女儿患病夭折,为了摆脱精神的重创,马勒与他的妻子到奥地利的小村庄居住,在此他读到了德国作家汉斯.贝特格翻译的唐诗《中国之笛》萌发了创作的念头。马勒选了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的七首诗歌,写下了六个乐章加入人声的杰作。在《大地之歌》中马勒只用男高音与女中音独唱,体现了孤独的境界。
二、中国因素
《大地之歌》的六个乐章,是马勒从汉斯·贝特格翻译的诗集《中国之笛》中挑选的《悲歌行》《枫桥夜泊》《客中行》《采莲曲》《春日醉起言志》《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送别》七首唐诗而作。
关于诗集歌词是取自德国诗人汉斯·贝特格所译的德文版中国古诗集《中国之笛》。实际上,这位德国诗人并不通汉文,他对于中国古诗的理解是大量参考了德译的包括《中国抒情诗》、《玉书》在内的中国诗集或诗选而改写的,这之中经过了两个人的理解过程,不免与原诗的内容有所出入,而贝特格
牛羊肉价格的这本诗集则更是加入了自己的个人见解与思想观念,造成了许多诗与原诗之义大相径庭,导致许多人对于这本诗集褒贬不一。《大地之歌》虽与原诗中所要表诉的内涵意蕴相去甚远,但意境还在,忧伤和苍凉贯穿始终。
三、五声调式的运用
父亲节句子 祝福语二十世纪初的西方作曲家,很少有人能为中国古诗词来进行大型的音乐创作,并充分的的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来进行主题的发展和重要创作。可以说《大地之歌》是独一无二的。马勒在《大地之歌》的创作中, 运用了多种调式, 而五声调式的运用是一大特。 首先是无半音的五声调式 。所谓无半音的五声调式,即“按照纯五度关系产生的五个音所构成的音阶,
其调式音列的任何相邻两音无半音, 如 c、d、e、g、a” , 这种调式音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运用,在中国民间音乐中更是广泛应用。
马勒主要采用的和声技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在五声结构内单音或音程作持续的方法:用“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方式运用“纯五声结构"的和声技法等。 在这部创作中,马勒对五声调式的和声运用非常精炼,他只采用五声结构内的“单音”、“音程”在主题的背景下作持续音,这种持续音就是和弦的外音。这种方法虽为简练,但却能展现出中国音乐的民族风格,又能体现出东西方的音乐的合璧。
马勒《大地之歌》和声技法的几个重要特点,五声调式主题在作品中的运用。所谓五声调式主题是指:由完全的五声调式音阶构成、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乐思的乐段或乐句结构。为使《大地之歌》表现出相应的“中国风格”,马勒在该作品中运用了几处完整的五声调式的音乐主题,它们或是作为独立的音乐主题,或是作为声乐或器乐的对位主题,或是作为主题变奏的基础。
五声调式主题作为独立的音乐主题,表明了五声调式主题在音乐织体中的鲜明性格与突出作用。马勒力图使《大地之歌》从内容到表现手法上都融进他“自我认定”或“感受”的“中国印迹"。
四、结语
通过了解马勒的《大地之歌》,也可看出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蚌病成珠社会生活带给艺术家痛苦磨难的时候,也使得艺术家有了对生活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大地之歌》是马勒人生最后阶段的巅峰之作也是一生中最具特的巨作,即把歌唱和交响乐巧妙的结合、用中国诗歌为创作题材及精湛的创作技法。在这部作品里,他把整个都人生压缩在其中,诠释了他的坎坷命运及对人生的深刻感。
马勒的音乐创作又直接预示着未来音乐的发展,或者就像奥地利音乐社会学家布劳科普夫所说的他是一个“未来的同时代人”。他的音乐已初露新世纪特征的端倪;对人类理想的幻灭、对社会和死亡的深刻恐惧、对命运的不安预感及人类前途的忧患,就像种子一样播撒在他以后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中。马
勒的音乐不仅直接影响着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等表现主义音乐家,也深刻影响着20世纪作曲家的音乐创作。
表达志向的诗句参考文献:
【1】李秀军.西方音乐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2】毕明辉.关于马勒《大地之歌》唐诗歌词之解释研究的的综述[J].人民音乐.2001,(3).
【3】毕明辉.20世纪西方音乐中的“中国因素 ”[ M]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
刘宜斌(1994-),男,汉族,籍贯:河南省洛阳市,学历:
硕士研究生,单位:云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中西方音乐史。
摘 要:马勒作为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奥音乐文化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从时代精神中汲取了非常丰富营养。《大地之歌》采用了七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作为歌词,这在西方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值得后人去研究、探讨。《大地之歌》和《第九交响曲》是马勒在一生中最为暗淡的时期
创作的,由于心爱女儿的病故及他本人被诊断为严重的心脏病,此时他被一种强烈的“不得不说再见的情感所占有”。这两部作品是马勒对人生孤独、痛苦和悲哀的依恋,是他的诀别之歌。
关键词:音乐;马勒;大地之歌
>熔断美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