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
----------------------- 页面 1-----------------------
就业调研                                                                专业分析 
文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 
厦门大学 杜海林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继续推进和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本科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从1999年开始,教 
育部每年向全社会公布所属高校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从此,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本文抽取高校的文 
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文科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文科就业情况的几点思考,以期对文科生就业能够起到一点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文科;毕业生;就业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比  女生占了绝大多数,致使就业难的问题更加凸显;再次,社会对部 
去年增加22%,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学科专业上看,2003分文科专业尤其是政治、历史、哲学等专业认识不到位;最后,我 
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的排行一直没有改变:工科生最高,文科生  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最低。高校文科毕业生就业呈现两大特点:毕业生数量呈上升趋  致使很多毕业生将眼光盯在了“收入较好,退休有保障”的机关事 
势;就业困难的情况越来越突出。                        业单位,也缩小了大学生就业的范围和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不规 
文科和理工科毕业生就业被形象地形容为“冰火两重天”,文  范,致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这些还未 
科学生就业面相对理工科学生较窄,文科专业总体就业率低于理工  跨出校门的大学生,对部分大学生造成了一些身心的伤害,因此对 
科,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面对这种严峻的  于劳动力市场需要加强监管和整顿,给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 
就业形势,探讨文科生应该如何努力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就业  就业环境。 
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
机会,学校应该如何加大对文科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行之有效的就业 
指导,社会如何营造良好的择业环境以及积极拓宽文科学生的就业            二、改善文科就业情况的几点思考 
渠道,这对提升文科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1、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1)端正择业心态,确定合适的择业角。文科生在就业市场 
一、我国文科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上
不如理工科学生“走俏”,部分学生出现自卑和焦虑心理,对自 
从文科学生个人角度来说,大部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  己能否到合适的工作缺乏信心,片面夸大了文理科的差距,忽略 
高,择业心态和择业观有待端正。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就业的关  了文科本身的专业优势和个人的特长;文科生特别是一些管理类学 
键因素,就笔者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了解,除了一部分家庭背景很  生存在一定的功利心理,认为学管理就要从事社会地位高、体面、 
好以及拥有很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的学生外,也有一些学生凭借自己  管理类型的工作,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勇于下基层和支 
较高的综合素质到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因此,只要在大学四  援西部开发还是少数;受传统文化影响而产生求安心理,从职业的 
年期间注重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到毕业  稳定性出发而选择机关单位、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单位,出现千军万 
时就不愁不到一份好工作了。除此之外,中国“学而优则仕”的  马过独木桥,自己把就业渠道堵死了,对于自主创业避而远之;少 
传统思想在大部分文科生中根深蒂固,使这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  部分学生出现怕吃苦心理,一味追求舒适、清闲的工作,不敢直面 
的择业观产生了偏差,认为“十年寒窗”的结果就是要到大城市, 竞争;部分学生出现求近心理,排除个别由于家庭困难需要照顾 
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而到基层农村、西部就业根本就不在  外,部分学生偏好选择地点离家近的单位,继续认为可以享受父母 
考虑的范围之内,这也是致使广大毕业生扎堆在某个行业或某个地  的照顾,尽管所选的单位有可能不能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还有出 
区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的原因。                          现从众心理,盲目跟风,哪些岗位热门就拼命往里挤,忽略了这些 
从学校角度来说,部分文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单位是否适合其个人发展等客观因素;另外,一些长期生活在父母 
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重智 “温室”的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认为父母能够为自己安排好 
育轻德育”倾向比较严重;另外,虽然各高校都成立了自己的毕业  工作,所以不主动出击,只靠父母四处托关系被动的接受安排,从 
生就业指导中心,但针对文科生的就业指导体系还是不够完善,因  而丧失可能的就业机会。 
此,高校应当加强对文科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辅导。 
文科生要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就需要正视存在的心理误 
从社会角度来说,首要原因是社会对文科毕业生总体需求不  区,积极进行自我调试,保持健康的择业心态,树立合理的择业目 
足,“僧多粥少”;一方面,有些文科类工作岗位技术切入点较低而  标。 
且上手较快,使得一些理工科学生有机会“入侵”部分本属于文科            (2)发挥文科专业优势,把握市场的需求,改善自身知识结构, 
毕业生的“领地”。相反,理工类岗位相对技术壁垒较高,文科生  提高综合素质,向复合型人才发展。发挥文科相对理工科的专业优 
很少有机会进入;其次,由于女性大学生的生理特征限制,致使女  势,例如拥有扎实的文字功底等等,守住对文科专业对口优势阵 
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深受歧视,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 地,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主动出击,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空 
58中国大学生就业 
----------------------- 页面 2-----------------------
专业分析                                                                就业调研  王力宏伯牙绝弦
间”,开拓其他就业领域。比起理工科生来说,文科生虽然缺少技            3、社会走出文科专业歧视误区,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双 
术优势,但不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表达能力强等优点,文科  赢战略 
毕业生可以发挥优势,主动寻与自己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相符的            目前我国很多用人单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缺乏对人文 
方向就业。同时,现代社会复合型人才倍受青睐,文科生在校期间  科学人才的正确认识,很多文科学生在就业时面临残酷的专业歧 
要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市场意识,改善知识结构,利用课余  视。特别是很多以技术为主的企业,片面重视技术开发人员的引进 
时间多修一些其他类专业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架构,同时要注重  和培养,认为靠技术力量能使企业盈利,只要赢利就可以使企业获 
社会实践,掌握一些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知识技能,全面提升自己  得长足发展,却忽略了现代新型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内 
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突破文科生的就业瓶颈,拓宽就业空间。  在人文精神的营造,离不开企业核心凝聚力的提高,而人文科学人 
(3)发挥特长,打造个人品牌策略。在发挥文科生专业特长的  才在当中恰恰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有些用人单位对部 
基础上,努力培养自己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树立个人品牌意识, 分文科专业认识上存在着不
少偏见或误区,特别是哲学等相对“冷 
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例如书法、写作、歌唱、摄影等文艺特长, 门”的专业。其实文科生中不乏许多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只是由  韩国化妆品排名
体育特长等,用差异化特征为自己在应聘时赢得更多筹码。在众多  于专业的原因被一些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综观国际,目前有许多高 
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以个人特取胜。对于尚未面临就业的在  新企业领导已经充分认识到文科类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例 
校生,更应该尽早树立个人品牌意识,针对自己今后打算进入发展  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的哲学、经济、管理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就深 
的职业领域,培养该领域所需的相应专业特长和专业素质,为今后  受企业届的青睐。我国经济发展要跟国际接轨,就应当正视文科人 
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才的作用,走出专业歧视的误区,给文科人才提供展示才能的平 
(4)打破传统思维,淡化专业概念,开拓就业领域。文科类毕  台,也是用人单位自身获取新动力的机会。 
业生不要只把目光投向教师、政府公务员、管理人员等岗位上,要            4、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文科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现状亟待改 
逐步淡化专业概念,挖掘自身的潜力,可以涉足其他理工类毕业生  善 
的“领地”。例如,有些文科学生在网站制作、计算机软件开发方            文科生中女性学生占有较大比例,近年来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面有兴趣并且在校期间就有意识的自学提高,甚至达到专业人员的  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悉,2005年的毕业生约计达338 
技术水准,就业渠道自然就会得到拓宽。还有些文科学生可以利用  万,其中女大学生占44%。 2004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80万,有80 
自身的商业意识和家庭、社会等环境的优势,自主创业,以更好地  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女大学生。在求职中普遍 
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存在性别歧视现象,招聘单位过分夸大了生育、养育、更年期、家 
2、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合理化的招生计划和进行科学  务等对女性工作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女性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处 
2021年祝福的专业设置,采用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培养模式                  境。此外,国家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劳动力 
虽然一些高校的传统文科专业已经出现就业行情连年滑坡的现  市场的监督管理不力,特别是对私营中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领域的 
象,但是招生规模仍未见
缩小。文科生人数的增长规模与现有社会  监管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大学生就业。 
对文科生的需求量之间存在一定缺口,无形中加大了文科生的就业            客观地说女性职工特殊的生理现象和担负的生育、家务劳动等 
压力。这种情况的出现,客观上要求招生、就业、教务部门应该以  再生产任务会导致用人单位成本有所增加,但是应该看到女性比男 
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变目前高校总体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仅仅考虑  性优越的方面,例如女性细心敏捷,母性温柔,感知能力较强,想 
学科人才培养的做法,而应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参照,使招生计划更  象力丰富,语言表达流利,手工精巧等等,让女性职工也能够平等 
加合理,专业设置愈加科学。                          的就业,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建设贡 
从目前我国高校文科教育状况来看,一方面一些文科教育内容  献力量,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设置脱离实际,培养的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比较明显。比如工商管            解决女性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思想上,要摆脱传统思想的 
理等管理专业,很少有单位会让毕业生直接进入管理层,而毕业生  束缚,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对女性的社会价值给予肯定;从法制 
又不屑从底层做起,因此丧失了许多就业的机会。学校在专业设置  上,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中都对妇女劳动权益保 
上应该紧抓时代脉搏,了解市场需求,贴近经济、贴近社会、贴近  障有所体现和规定,但是可操作性不强,性别歧视行为不需要承担 
生活,走创新和扬弃之路;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问  法律责任。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工作,用法规制度把性别歧 
题突出,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同质性,无形中  视行为作为一种“违法行为”加以约束,用法律捍卫女性的平等就 
加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加大了就业压力。因此,学校在人才培  业权益,适时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在相关制 
养模式上要有所创新,采用多样化和差异化模式,从填鸭式被动教  度及政策上,适当减少企业雇佣女性员工的成本,改革原有的生育 
与学,转化为团队协作式学习,文科学生的学习一定不能仅局限于  保障制度,将妇女的生育价值补偿从企业中分离出来,由社会承担 
自己专业范围之内,要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辅修计算机、法律  并补偿,消除用人单位使用女性劳动力增加人工成本的顾虑,为实 
等专业课程,同时还要注意人文素质的提高,多补充一些自然科学  现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利提供必要保障,对女性员工集中的用人 
知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宽泛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深入的技  单位,适当给予减免一定税收的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招收女性 
术技能和娴熟实践经验的“T”型人才,这样,既有强的专业特, 员工;同时,劳动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及 
又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就迎合了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  时纠正和查处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歧视行为。 
才的青睐,拓宽了职业空间。                            总之,文科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努力是推动文科生突破就 
(下转60页) 
CUSCG59 
----------------------- 页面 3-----------------------
就业调研                                                            高职专题 
对地方综合性高校高职就业工作问题的浅析 
集美大学 赖龙荣 
摘要:本文先通过提出地方综合性高校高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性的介绍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存在的 
问题。 
水壶水垢关键词:高职生;就业;信息化;市场化 
国家发改委06年4月底发布的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引用人事部  容易受学校里本科毕业生的影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就 
的调查数据称,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  业心态。独立高职学院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心态比较好,学习的 
年增长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  目的就是为了学技术,就业时能下车间当高级工人,而综合性高 
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同时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和国内产能  校的高职学生高考录取成绩较高,就业心态上容易受本科生影响, 
过剩,以及人民币升值、企业改制并轨等因素,就业岗位难以有大  更多的人学习目的是升学、继续深造本科,认为下车间、工厂当 
幅度增加。这种情况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地方性高  高级工人的就业层次低,导致这类学生就业时出现暂不就业和有 
校高职毕业生相对于重点高校、和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  业不就的现象。大量扩招的结果是出现学生自身素质的下降和学 
突出。下面就地方高校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如何做  校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不能满足需要等问题。同时就社会对于高 
好高职生就业谈朴有天 快乐大本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