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送东阳马生序》
 
【课前预习】
1、收集有关宋濂的文学常识,解释题目,认识体裁。
2、收集古代刻苦读书的典故。
3、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文言现象。
【相关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清字音,识记作者等有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文言现象。
2、把握文中多次对比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并树立奋发图强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用法。
2、用对比来表现中心内容的手法。
电脑升级【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欣赏后,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明代文学家宋濂的作品《送东阳马生序》来感受宋濂艰辛的求学路。
二、预习展示
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宋濂的人物介绍和他的求学经历作品,下面同学来给大家展示你的预习成果。
生展示:1、作者介绍——同是宦游人,一片桑梓情
宋濂,字      ,号             著名文学家。与          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师:这位学生收集的资料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下面请在成果簿做一下重点标注并填空。
生展示:2、认识题目
关于马生,马君则。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马君则是作者的同乡,在京城太学(太学
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学生经考试及格,任用为政府官吏。)里读书。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召入朝觐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去拜访他。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了这篇序文,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珍惜太学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关于东阳:浙江东阳县。与作者算是同乡(同一个省)。关于“序”。这是一种文体。序分为书序和赠序。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赠序:开始于唐朝,唐宋以来,文人在送别时,常常以诗文相赠,有人把这些诗文集中起来,再作一篇序,就称之为赠序。后来,尽管没有什么诗文,只写一篇送别赠言的文章,也叫赠序,内容多是劝勉、赞扬之词。 
本文就是一篇赠序。本文题目中的序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师:“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你还了解哪些古代文体?
生:表、说、传、记、铭等。
师:说出每种文体的代表作?
生:各抒己论说作品。
师:关于作家文体这部分文学常识大家搜集整理得很全面,那下面检查一下你对本文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师:投影展示需学生读准字音的词语
嗜学(      )  硕师(    )叱咄(      )  俟  (    )
负箧(      )  曳屣(    )皲裂(      )  媵人(    )
衾  (      )  绮绣(    )容臭(      )  烨然(    )
缊袍(    )    砚  (    )    缀  (    )
师出示正确答案后学生齐读加强记忆。
师:大家的课前预习做得很不错,希望能够夯实这些基础知识,继续加油!
三、学习目标
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清字音,识记作者等有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文言现象。
2、把握文中多次对比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并树立奋发图强的学习态度。八十年代经典歌曲
四、定标自学
师: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断句。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生:展示自学成果
师:整合学生答案为宋濂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苦和勤奋学习的经历。
造梦西游3boss技能怎么解锁师:文中哪句话概括了作者求学时的情形?
wifi怎么用
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师:学生翻译此句话。
五、合作探究
师:大家通过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以前所学,我们都了解到哪些文言现象呢?
生: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师:大声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意思,积累文言现象。
要求:大声朗读,三分钟时间翻译一遍并在课本做批注。
师:小组为单位讨论,逐步翻译课文,解决疑惑。
师:ppt展示文言现象,检查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1、古今异义
①臭,古义:            今义:
②走,古义:            今义:
③再,古义:            今义:
④汤,古义:              今义:
⑤或,古义:              今义:
⑥趋,古义:              今义:
⑦假,古义:              今义:
⑧卒,古义:              今义:
2、之的用法
①弗之怠。
②走送之。。
③益慕圣贤之道。
④无鲜肥滋味之享。
⑤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⑥当余之从师也。
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3、以的用法
①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②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目的,来
③以衾拥覆。介词,用
④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
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连词/把,介词
4、词类活用
白玉之环。
关联词有
录。
5、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师:大家掌握的不错,再继续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师:1、 阅读2-3,思考: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具体表现为哪些句子?
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生:各抒己见表观点。
师:确定答案:1、叩问之艰、旅途之艰、生活之艰。分别让学生出求学三方面艰难相对
应的句子并翻译。
2、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学生出该句并翻译。
师:从上面我们看出宋濂求学特别艰难,而我们学习条件却比宋濂好很多,所以我们应该向宋濂学习。
6、交流释疑
师:本文除了写宋濂,还写了谁?学生说同舍生,他们主要表现在穿的方面的不同,学生出同舍生穿着方面的句子,读出来并正确翻译。这样的写法叫对比,文中还有对比吗,出来。
师: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表现在哪里?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师明确:全文用了对比手法来写。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与同舍生优越的条件对比。老师辞严厉,甚至叱咄,与学生愈恭,礼愈至对比。
坑爸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