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
鱼我所欲也
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⑵,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五一 旅游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⑶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⑷有所不辟⑸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⑹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⑺?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⑻耳。
有没有飙车的电影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
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⑼食,一豆⑽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⑾,行道之人弗受;蹴⑿尔而与之,乞人不屑⒀也。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万钟⒁则不辩⒂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⒃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⒄,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⒅?乡为身死而不受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
以已⒇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1)。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jiǎ)余,余因得遍观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jiàng)辞。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shè),四支僵劲(jìng,多音字)不
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shè)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
形容气势大的成语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bì)衣处(chǔ)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mà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zhuì)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miù)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shāo)之供(gòng),父母岁有裘葛(gé)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zhuàn)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hé)而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dǐ]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选自《宋学士文集》(又名文宪集)
口令红包译文
我年轻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抄录,
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赶紧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就能够广泛地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交往求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稍微缓和自己的言辞脸。我站着陪伴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脸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解释;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当我跟从老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隆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深达数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冻僵得不能动弹,仆人用热水浇洗(我的手脚),拿被子围盖(我),过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
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同屋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挂白玉环,左边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宛如神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大概我的勤奋而且艰苦就像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现在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
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要是)他们学业有不精通,德行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就是用心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他论辩,语言委婉、神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唐雎不辱使命
实词解释句子翻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
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使:派谓:对……说欲:想要易:交换
许:答应
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甚善.;
加:给予惠:恩惠
易:交换善:好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
易!”
然:这样受:接受
愿:愿意守:守护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
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悦:高兴使:派使:出使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易:交换听:听从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
者,
以:凭借。存:幸存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
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
以:把
长者:忠厚长者错:通“措”,放置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
..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请:让广:扩充逆:违背轻:轻视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签订合同注意事项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是:这样。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并守护它。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易:交换直:只,仅仅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就能交换)吗?”
秦王怫然
..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
穿越大唐之位极人臣..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怫然:盛怒的样子尝:曾经。闻:听说秦王气势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子发怒吗?
”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乎?”布衣:平民。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尔。”
免:摘掉冠:帽子徒:光着
跣:脚抢:撞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曰:“此庸夫
..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士: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袭:扫过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贯:直冲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太阳;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发:发作。休:吉祥祲:不详。
休祲:吉凶的征兆。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上天就降下了征兆,现在,他们)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缟素:白丝织品,这里是穿丧服挺:拔。如果有才能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
剑站起来。
秦王挠.,长跪而谢.之,曰:
挠:屈服谢:道歉
秦王变了脸,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徒:只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
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曹刿论战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